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江健三郎是日本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巧妙借用了根植于日本人心中的原始自然观--"森林思想",将边缘文化成功地导入其文学作品之中,使"森林"的象征意蕴变得异常丰富.将森林中的神话和传说所包孕的独特宇宙观、生死观再现于文本中,映衬出本民族的灵魂、传统和文化之根,寻觅治疗痼疾难愈的现代文明的良方,为日本人与日本文化迈向"再生"提供契机.  相似文献   

2.
明治维新前后,日本通过大力发展教育,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出了本国所需的科学技术人才。本文试就他们的产生及其对日本近代化的贡献作一些探讨。 一 日本民族具有善于吸取外国先进文化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它曾系统地学习和接受中国文化,将其移植于自己的土地上,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日本文化。十七世纪中叶以后,在“锁国”条件下,日本人通过荷兰语接受西方文化,被称为“兰学”。至十九世纪,随着英、美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便主要以英语接受西方文化,被称为“洋学”。  相似文献   

3.
金嬴 《阴山学刊》2005,18(4):32-34
今天日本在亚洲的孤独十分清楚地揭示,对历史问题的错误认识已成为其现实进取的包袱,而现实进取中不合时宜的价值观又将成为未来发展的羁绊。日本要实现政治抱负,有必要对其政治文化进行一番改革扬弃。日本应不要执迷于“明治情结”;不要再让人民成为“国家怪物”的奴隶;发扬日本文化中礼待他人、善待生命的“和”文化。  相似文献   

4.
森林文化建设既有利于提高文化软实力,又能够推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从弘扬中国传统森林文化、树立“和谐环境伦理观”、树立“绿色文化价值观”、确立“森林文化观”、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确立林业和谐发展的“经营伦理观”方面加强森林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5.
合作社,在英语中称作Co—operatives,在日语中则称作“协同组合”。“协同”语源出自中国的《后汉书》,“组合”一词则属于日本人对汉字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日本的合作社组织,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狭义的,就是“协同组合”;广义的,还包括“组合”、“金库”在内。概括、整理其语源可见,日本的合作社可归纳为农业协同组合、消费生活协同组合、水产业协同组合、中小企业协同组合、森林组合、信用金库与劳动金库七大种类;按照业务性质区分,又可以分为三大类型:流通组合(流通合作社),加工组合(加工合作社)和生产组合(生产合作社)。日本的农协形式多种多样,依据出资形式、事业内容及组织形式不同又可作不同类型的划分。  相似文献   

6.
亨廷顿发表的《文明冲突论》和“9·11”事件的发生引起了人们对外交行为的文化探索。文化通过影响一国的外交行为进而影响国际关系。日本种种“不可思议”的外交行为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特殊文化”基因呢?日本的岛国环境使之具有了一种“岛国根性”,危机意识异常浓烈,因此“集团主义”成为日本文化的典型特征,外交上便表现为结盟外交和“不负责任”外交。独特的“耻感文化”也在此基础上形成,但是日本人的“町人根性”和特有的“中间人制度”完美地平衡了“耻感”,这一点从日本顺从地接受美国占领便可见一斑。日本“特殊文化”打造的外变气盾必须有所改变.才能在国际社会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7.
日本企业文化建设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企业文化建设给我们的启示于淑秀袁霞辉许多美国学者在对日本许多成功企业考察之后一致认为:造成日本企业高生产率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它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推动着日本企业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经营管理,注意发挥理想、信念、精神、道德、作风等群体意识的凝...  相似文献   

8.
森林文化和林业文化这两个大概念的界定问题,至今还模糊不清、相互混淆。森林文化、林业文化这两个概念,如同其他任何概念一样,应力求表达准确,才有助于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理论探讨。1、关于文化概念问题。在未进入森林文化、林业文化这两个概念的分析比较时,我们有必要把文化这个概念搞清楚。从当前关于文化概念的界定来看,是多种多样的。本文选择说明度较广、较深的“文化价值说”,作为我们探讨问题的起点。“文化价值说”认为,人类在一定的历史时代、地理环境中,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所创造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9.
企业文化,说到底是人的文化,其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的经济活动本质上是人的活动。美国理论界为什么在70年代末期能够提出企业文化这一最新管理理论?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考察日本短期内在世界上刮起“日本经济旋风”的奥秘时,发现日本企业管理的突出特点是将企业  相似文献   

10.
日本文化模式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生文化 (本土文化 )乃是构成“日本文化模式”的内在根据 ,它仍然活在今天日本文化的“背影”下 ,并决定着今日日本文化的基调 ;而外来文化一旦进入日本 ,都深深打上了日本“烙印”,经历了“日本化”变形。日本文化的发展 ,一方面坚持了本土文明的主体性 ,另一方面也多层次地引进吸收了外来文化 ,从而形成“绳魂弥才”、“和魂汉才”、“和魂洋才”、“和魂美才”的文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和迁哲郎(1889-1960)是日本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文化哲学家和伦理学家。《风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的核心观点是“风土文化论”。本文主要从主客观两个角度分析了“风土文化论”的形成原因,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和迁哲郎的个人生平与学术兴趣在“风土文化论”产生过程中的作用,家庭教育和乡村的生长环境对他的性格影响;他对日本历史文化的深层思考,其中“日本人意识”是他展开对日本民族及其文化探讨和追寻的起点;时局变化和“国策”需要对“风土文化论”写作的影响,“战时”的写作背景是他无法摆脱的时代局限;人类历史上思想文化的传承。其中黑格尔和海德格尔的思想对他的触动最大。  相似文献   

12.
中日伦理价值取向比较──以传统文化中的“忠孝观”为中心刘金才北京大学一般认为,日本是世界上受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的伦理观和价值观影响最深的国度。或许是这种缘故,有些西方人把日本称作“儒教之国”,甚至有“几乎一亿日本人都是孔孟之徒”①的说法。我国在最近十...  相似文献   

13.
一、传统文化与文化素质的哲学构架文化概念的界定多种多样,要找到一个适用于所有学科与角度的统一的文化定义,恐怕是不太可能的。日本《世界文化大事典》认为,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物”;前苏联《简明百科辞典》认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美国人克罗伯在《文化概念》中认为,文化是人的“知识、经验、信仰、价值观、宇宙观等的积淀。”上述有代表性的表述说明:文化是社会的产物;文化具有人类活动的一般特征,界定文化不能离开现实的人类活动;人是文化财富的创造者,是文化历史过程的主体…  相似文献   

14.
发源于中国的“朱子学”即“道学”曾一度被江户日本接纳为主流意识形态,然而由徂徕学派引领的“脱儒入法”运动却将“道学”高远的形上论尽数拆解,并形成了日本哲学的“化道为术”范式。上述转向与日本古已有之的“实用哲学”传统相关,并曾给其近代化转型提供过某些便利,但同时也暴露出日本文化中“第一哲学”的缺失。而在今天,道术不二、体用一如的“中道”哲学,或将引领人类构建一个融合东西方优长的“新文明体系”,从而推动世界文明走向一个人类共同期待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日本研究及日本文学研究是美国东方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立场方法上取决于美国东方学的总体学术氛围和学术传统。唐纳德·金的日本研究是当代美国东方学的产物,有着美国人的“外位”的立场,但由于他长期在日本生活并且大量翻译日本文化典籍与文学作品,得以走进日本文化内部并对日本人的生活特别是审美生活进行切身体验,形成了一种“参与者”的姿态与立场,也没有一般美国学者对东方国家所持有的那种“东方主义”的傲慢与偏见,是一种“非东方主义”的东方学,并以此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学术研究特色。  相似文献   

16.
为了灵魂的救赎——大江健三郎《人的性世界》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杰 《理论界》2007,(11):210-211
大江健三郎以“性”为观照社会、表达思想的独特视角,通过对人充满寂寞和痛苦的性世界的描写。展示边缘人的生存状态和人生诉求,进而揭示边缘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对立,从而引发读者对现有社会、文化秩序的质疑,并最终达到“拯救日本人、亚洲乃至世界的明天”之目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自然谈话分析,弄清在表达“不同意”意见时,中国人和日本人在谈话策略和谈话展开中的异同点.在分析时,采用表示语义的最小单位,即语义公式.对语义公式出现的频率进行对比,其结果是日本人倾向于使用辅助部,来缓和不同意意见的效力,谈话展开时,中国人倾向于使用“反对”先行型,日本人倾向于使用“同意”先行型.  相似文献   

18.
甲午战后50年间留日学生的日本观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甲午战争后,中国人开始将日本视为最佳学习榜样。中国留日生的日本观反映出他们对日本的印象从总体上讲是很好的。当时日本是欧美新思想传入中国的一座带有中介意义的“桥”,而留日生则充当了真正的架桥铺路人。留日生对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是在政治和文化方面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日本现代中国学的发展,以1978年和1990年为界,将日本现代中国 学(1945-1999)分为三个时期,并比照传统的日本“汉学”,从哲学、文学、语言学和史 学四个方面评介了日本现代中国学的现状和进展,介绍了日本现代中国学所拓展的新领域: 宗教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和国际关系研究。总的来说,日本现代中国学既 继承了日本传统“汉学”的实证主义学风,又发展了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的方法,拓宽了 研究领域,不仅仅局限于对古代中国文化的研究,还将触角伸进了中国现当代文化的深层, 使日本现代中国学成为国际中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现代日本已形成精神内涵更为独特、丰富的茶文化体系,古老的茶文化发源地中国在漫长的茶文化演绎过程中,并没有形成有着鲜明特点的专门的茶文化体系,而是更倾向于生活化与实用化的发展。相对于日本茶道秉承传统、自成一派、从“精神文化”普及至“实用”的蓬勃发展现状,更注重在传统文化中追求不断创新和“中庸和谐”思想的中国茶文化进入衰微停滞发展阶段。现在日本茶文化已“回流”至中国,正在生活与精神层面对中国的茶文化产生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