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能否沿用传统发达国家的模式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通过对该领域的文献综述及分析,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两种理论视角——传统模式及新兴模式进行了比较,进而提出了适合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3.
引进外资作为技术扩散的载体和渠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发展中国家的技术缺口问题 ,中国必须针对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策略和技术扩散的新动态 ,制定自己的技术发展战略 ,增强外资的技术扩散效应 ,促进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一个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很快,对于其效应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发挥对外直接投资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本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运用回归技术对1990—2005年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规模和出口结构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不仅促进了出口的增长,还促进了出口结构的优化。此外还得到了中国的出口是适应型的而非主动推进型的,以及出口结构的优化主要得益于自身经济发展的结论,并进而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之一 ,理所当然地成为众多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重点 ,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直接投资已经成为一种大规模的战略行为 .本文在分析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意图的基础上 ,就中国企业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提出若干建议 .  相似文献   

6.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动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东  王璟珉 《东岳论丛》2005,26(5):88-92
十六大以来,中国大力鼓励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为五大类型,即自然资源导向型、市场导向型、效率导向型、战略资产导向型及政治导向型。  相似文献   

7.
跨国公司进入及其垄断效应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经济学认为“垄断”是能够带来极大效率损失的“怪物”。本文认为,垄断的实质是竞争的结果,也是企业创新的动力。结合跨国公司当前对华投资的实证分析结果,作者进一步论证了跨国公司的进入没有给中国带来传统意义上的垄断损失,而是加剧了竞争的强度,并带动了经济与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也将随之“走出去”,扩大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运用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理论并以IDP假说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所作的宏观分析和实践检验说明,中国的净对外直接投资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负相关,目前并不是中国企业大举“走出去”的最好时机,断定中国会引领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第三次浪潮”,似乎为时尚早。我国政府可针对不同类型的对外直接投资采取导向性的措施和手段。  相似文献   

9.
企业国际化经营是企业跨越国界从而面向世界的一种经营行为,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文研究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认为企业国际化经营是现代开放经济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趋势.中国改革开放20年的成果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市场积累和创造了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全面剖析。  相似文献   

10.
日本跨国公司对中国直接投资的本地化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日本制造业主要跨国公司对中国直接投资现状与特征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日本跨国公司在推进对中国直接投资本地化战略过程中,投资动机、生产体系、管理体系和技术转移方面的调整与转变,并分析了其发展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全球粮食危机推动了农业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增长,跨国公司主要通过质量标准和供应链管理、控制农产品出口、垄断世界高质量农产品市场来实现买方与卖方的双向垄断定价.发展中国家政府应加强对跨国公司投资农业生产活动的监管,帮助小生产者强化议价能力,获取跨国公司投资农业的最大利益.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企业跨国研发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从2001年明确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在全球化趋势的带动下,中国的跨国公司也积极融入世界潮流,与国际接轨.与国际著名跨国公司相比,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存在许多不利条件,如中国科技企业在科技创新中逐渐暴露出总体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投资少、缺乏高素质的人才等问题.针对诸多问题,本文拟从中国跨国企业在跨国研发方面的现状入手,总结中国一些企业在跨国研发方面的一些策略,然后提出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3.
交易效率是动态比较优势的重要来源,是跨国公司并购的根本动因.跨国公司并购作为折衷差异产品种类数增加与交易成本上升之间两难的手段,它将不同的产品与生产过程进行跨国安排,以在规模经济和研发规模上获取优势.跨国公司并购的成本优势不仅体现于因海外沉没资产规模的扩大引起边际成本的下降,而且还体现于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以及绝对成本优势所形成的进入壁垒;同时也正是这种成本优势使得跨国公司并购具有策略优势.  相似文献   

14.
胡秀忠 《河北学刊》2003,23(2):51-53
跨国公司的全球营销是以全球观为导向的整体营销。它通过建立竞争对手之间的战略联盟体,从竞争营销走向共生营销,从“全球扩张”到“全球学习”的营销,包括出口营销、国际营销、多国营销、全球营销、全球网络化营销等形态。  相似文献   

15.
在外资并购的浪潮中既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又维护国内企业以及国家的整体利益成为当前重要的话题。反垄断法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在外资并购的规制中有着关键性作用。我国可以运用域外效力保护我国利益。  相似文献   

16.
模块经济与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模块经济是当前国际产业价值链发展的一种新形式,跨国公司在经营层面灵活运用模块范式,能够解决大规模生产和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赢得竞争优势,实现全球战略。本文系统阐述了企业模块化理论的相关文献。从消化吸收主流模块化理论的逻辑点和逻辑链条出发,结合实证研究,切实把握企业组织在模块化背景下的影响因子、动态过程,力图诠释模块范式与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相关性,最后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初步结论,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跨国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采取本土化战略 ,是当今管理实践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从人力资源管理本土化的特点和管理本土化战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入手 ,分析跨国公司管理本土化战略对所在国的双重影响 ,提出实施人力资源本土化中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 ,对跨国公司的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跨国公司在华市场战略变迁--基于价值链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价值链的配置和协调为基本分析思路,重点讨论了跨国公司价值链网络的嫁接、延伸、扩张和协调.基于此,将跨国公司在华市场战略的进程分为战略布局、本地化和全球协同三个阶段,并深入研究了不同阶段战略导向、资源配置、组织调整、战略措施等方面所表现出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中国跨国公司成长战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兰天 《学术探索》2004,(4):75-79
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微观主体,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对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作为一个处在转型、发展中的国家,我们也面临着发展跨国公司的战略选择问题。作者在对中国跨国公司经营状况与生存条件的分析基础之上,提出了中国跨国公司发展战略的模式选择,并对推动这一发展战略模式所需要的政府干预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政府关系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跨国公司(TNCs)与东道国政府关系主要有自由主义(liberalism)、新帝国主义(neo-imperialism)和新重商主义(neo-metrcantilism)三种传统范式。20世纪90年代以前,新帝国主义和新重商主义分别被用来解释跨国公司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并作为东道国制定外资政策的依据。90年代后全球跨国公司及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表明,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政府之间的合作多于对抗。由于传统范式显而易见的局限性,因此必须寻找新的理论范式来解释基于合作和互惠的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政府关系。新范式基于社会性嵌入(social embeddedness)认为,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政府之间的合作多于对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