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时期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理论成果,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其涵盖面很广.从伦理道德的角度上,蕴涵着丰富的伦理道德标准、伦理道德规范、伦理道德价值等理论思想.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时期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理论成果,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其涵盖面很广.从伦理道德的角度上,蕴涵着丰富的伦理道德标准、伦理道德规范、伦理道德价值等理论思想.  相似文献   

3.
美国虽然是一个具有新教价值观的国家,但仍然是一个基督教国家。新教价值观的特性孕育了美国独特的民主、自由理念,同时基督教共同的伦理道德保障了美国的社会秩序。其中的诚信伦理是法制运行的基础,服从观念遏制了社会反叛行为,博爱伦理是社会关系的粘合剂和社会矛盾的缓冲器。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与伦理道德观念及规范的存在是无法割裂的,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现实生活中内在地联系在一起。市场经济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而非目的,伦理道德作为调节市场经济中人们之间关系的一种自律性行为规范,对社会交易成本产生影响,因此,市场经济要保证其效率,必须以一定的伦理道德为基础,而伦理道德水平的全面提升同样依赖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孔子的孝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孔子的孝道理论进行了阐释。作者认为,在我国历史上,孔子是将人类孝的行为加以概括并上升为理论的第一人,孝的理论是孔子伦理道德学说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孝是中华民族一种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有其合理的内核。我们应批判地继承孔子孝的思想,用社会主义的孝代替封建主义的孝,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于公元1世纪产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和小亚地区,诞生后不久便开始传入埃及,并很快发展起来。埃及传统宗教与基督教的契合是基督教顺利传播的思想前提,而埃及大量犹太社团的存在也成为基督教得以传播的社会基础。加之基督教的普世思想迎合了当时埃及的民族情结,这使基督教在埃及传播并迅速发展成为可能。此外,“神圣家庭”的传说也加强了埃及作为基督教圣地的自豪感。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基督教会将如何对其传统信仰进行现代诠释,进而构筑起适应并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转的神学框架,这是教会神学建设的任务。基督教信仰中有若干积极因素,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之必须加以肯定,以便指导成千上万信教群众投身现实。基督教伦理道德不仅可以为基督徒,还可以为全社会的道德完善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基督教中的伦理道德意识 ,不仅是曹禺早期剧作的主要思想来源 ,而且也是剧作中各类悲剧人物的灵魂和艺术创作方法的依据。可是长期以来 ,人们只能 (只愿 )接受曹禺戏剧中为时代主流思潮所能容忍的部分 ,对曹禺受西方基督教文化影响这一事实却只字不提 ,这是有失公允的  相似文献   

9.
奥古斯丁是基督教神学思想史上的理论大师,他的思想奠定了基督教神学的基本格调和范式。本文从认识论范式、伦理学范式、历史神学范式三个方面对奥古斯丁的思想进行概括,清理出其思想发展的内在联系,并且指明了其思想内容对后世基督教思想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 ,创立于公元前六—五世纪 ,先流传于古印度、恒河流域 ,其发展经历了六个部派阶段 ,形成了丰富的教义和浩繁的佛家经典。公元前后 ,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对东亚、南亚国家尤其是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仅从伦理道德的角度论述了佛教伦理道德的形成及中国化演变之路 ,以证实佛教在与中国的主流文化儒家、道家的思想接触、交流、融合过程中成为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它的伦理道德思想对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巨大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现代解释学的角度说,莱布尼茨对中国思想的阐释展示了不同历史传统与语境下的两种思想具有交流对话的一致基础。莱布尼茨在其中西文化交流观的基础上,利用西方哲学史、基督教发展史及其个人思想,对中国思想中的"理"、"气"、"太极"等基本概念的阐释,是为了证明中国思想与基督教具有相容性,从而为基督教适应中国文化的传教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若没有阿奎那的思想调整和理论转向,基督教自然法理论(强调自然义务)向近代理性主义自然法理论(主张自然权利)的跨越是不可能的。阿奎那在基督教的范围内,将早期基督教的神启自然法改造成理性自然法,促使自然法与神法分立,并以法律理性论取代法律意志论,其宗教自然法观念已经孕育了近代理性主义自然法理论中的某些自由和权利因素。  相似文献   

13.
集体主义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施以影响,使其形成集体主义伦理道德和价值原则的实践活动的总和。这里的集体是指工人阶级占主导地位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不断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劳动者联合体。集体主义伦理道德的核心是公私观,体现了对人与人、人与集体关系的规范要求。集体主义价值原则主要是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与不可分性。集体主义教育既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中,又作为相对独立的一部分,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旨在运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影响和塑造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这就要从日常行为规范、伦理道德原则、信仰价值追求三个层面对大学生予以教育。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注重信仰价值追求,情感性道德教育强调日常行为规范、伦理道德原则。纵观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情感性道德教育的阙失。通过解析情感性道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涵,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中呈现出的情感性道德教育阙失的现象,积极探求二者的内在契合,就能顺利地实现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凉山彝族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包括婚姻的等级制和血缘制。血缘家支成员间的经济互助、普遍的崇尚英雄等。这些伦理道德规范具有丰富的内容、鲜明的民族特色,广泛地渗透和影响到彝族人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在中西文化的相互冲击与渗透下,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注视到了基督教文化的价值与作用.王安忆是一位具有现代意识的作家,一直关注着社会的伦理道德.她深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在小说创作中注入了基督教负罪感文化,把基督教中人类的原罪意识倾注到人物身上,对人性的痼疾进行深层挖掘,以期唤醒民众的负罪意识,来拯救社会生活中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17.
简论基督教社会主义田海华宗教与社会主义有协调的一面,也有不协调的一面。了解基督教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我们当前正确看待和处理宗教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无疑具有一定的意义。基督教社会主义就是建立在基督教伦理道德的基础上,对社会经济、政治的公正秩序所做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奥古斯丁基督教世界观的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 5世纪是罗马帝国奴隶制解体向封建制过渡的历史时期 ,在帝国内部形成了新的社会思想和经济观念。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反映了他的社会经济观点、上帝城与世俗城的关系、上帝城的伦理道德规范 ,社会等级观念以及教权至上等新思想、新观念。这些反映的是一种新的基督教世界观 ,体现了神权政体的中世纪国家的特征 ,它是在古代文化危机的基础上萌生出来的一种新的世界观 ,即中世纪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19.
经济与伦理二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处于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之中。伦理道德除了规范、激励和导向等功能外 ,还有其特殊的经济功能 :即与经济发展要求相契合及作为人力资本关键构成的伦理道德是创造经济绩效不可缺少的因素 ,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伦理道德为人们在经济交换中彼此信任 ,开展合作提供基础 ,这将大大降低交易成本 ,提高经济效率和经济效益。而经济自身也蕴涵着深刻的伦理意义 :经济行为及动机和目的都内含着一定的伦理道德规范和原则 ;并且 ,任何一种经济体制都有自己的道德基础或价值意义 ,市场经济发展秩序也内在要求道德的调节。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中国社会优良风尚的形成,对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谐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继承和弘扬公而忘私的精神、仁爱思想、重义轻利的义利观、谦敬美德及德教为先、修身为本等优秀传统,对于全面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和促进新时期伦理道德建设及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