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金堂是成都市的远郊县,总人口85万,其中农村人口74万,农村劳动力46万,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和人口大县。如何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转变为劳动力资本,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金堂县委,政府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小金县(旧称懋功)地处四川省西北部,居住着藏、羌、回、汉等各族群众近8.3万人,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52%。全县农村人口为6.6万人,占82%,农业人口中有劳动力4.1万人,是藏区农村劳务大县之一。  相似文献   

3.
射洪县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幅员面积1497平方公里,总人口104万,其中农村劳动力42万,人均耕地不足0.6亩,是一个人多地少,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的典型的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劳务大县。  相似文献   

4.
仁寿县是以农业为主的丘陵大县,全县人口160.3万.其中非农业人口仅25.5万人.总耕地面积122.6万亩,农业人口人均0.9亩.农村劳动力783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40余万人,是我省第一人口大县.劳务产业发展潜力十分巨大。仁寿县白改革开放以来始终都把劳务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大支柱产业来抓。通过二十年的努力,仁寿县劳务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四川省劳务输出基地县和劳务外派基地县。  相似文献   

5.
正射洪县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总人口101万,其中农村劳动力47万人,人均耕地不足0.6亩,是一个人多地少、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的劳务大县。今年4月以来,射洪县就业部门对全县的农村劳动力资源、转移就业情况等进行了普查。截至目前,全县已实名登记入库的农村劳动力总数为37.47万人,其中,外出务工30.93万人,占82.54%;自主创业5188人,占1.38%;在家务农6.02  相似文献   

6.
洪雅县总人口34.7万.农村人口,30.58万.其中劳动年龄内农业人口17.12万。据调研统计.全县乡村输出劳动力10.6万人.其中县内2.23万人.省外6.23万人.劳务输出占56.5%。目前.在去年返乡的1.12万农民工中.已有8064人实现就业。占返乡农民工的72%。  相似文献   

7.
据调查统计.青神县现有11.9万劳动力人口中.有5.2万人从事农业生产.占全县劳动力人口的44%.尽管全县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大部分农民工已外出打工.留在本地的农村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的比例较大.导致县内企业竞出现了招工难、留人难的“民工荒”局面。为有效解决县内企业的“民工荒”,  相似文献   

8.
绵竹市是一个拥有26个镇乡的县级市,总人口51.2万.其中城乡劳动力32.3万人。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输出13.8万人,由劳动保障部门开展的有序化的劳务输出2.5万人。2004年,全市实现劳务总收入8.4亿元。农民人均纯劳务收入超过1400元。  相似文献   

9.
安岳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多达80余万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扩大输出转移规模.狠抓技能培训.保障民工权益.使全县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迈上了四个“新台阶”;技能培训迈上新台阶.培训农村劳动力每年达1.1万人;  相似文献   

10.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四川省民族类别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全州境内有彝、汉、藏、回、蒙等14个世居民族,总人口473.04万人,其中彝族人口231.07万,占总人口的48.85%。凉山州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稳步增长态势,广大农民脱离传统农业生产,转向从事第二三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对于这个基础差、底子薄的地区来说,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仍显滞后。  相似文献   

11.
资中县是有人口131万的农业大县,其中农业人口116万,农村剩余劳动力40万。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发展劳务经济,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资中县积极探索和实施以就业、培训、维权三位一体的劳务开发综合服务工程,通过“政府推动、政策促动、宣传带动、城乡互动”,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2002年以来.全县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16万余人次.创劳务收入49.47亿元.农民人均年劳务收入1339元。  相似文献   

12.
南充市4lO万城乡劳动力,农村劳动力占83.9%,每年向外输出城乡劳动力达140万人左右。如此庞大的劳务输出大军,如何提高他们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大英县地处川中丘陵地带,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0%.工业基础薄弱.农村劳动力转移任务十分繁重。大英县劳动保障局按照“政府推动,政策促动.市场拉动.宣传发动,培训带动,有序流动”的工作思路,2007年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4650人.培训农民工2.1万人,品牌工程培训2960人,获证人数1.55万人.年劳务收入9.35亿元,全县人均劳务增收202元,劳务产业已成为农民稳定增收致富的主渠道和支柱产业,并形成了“培训——就业——保障”一体化的劳务派遣模式。  相似文献   

14.
南充是劳务输出大市,农村劳动力310万,常年在外务工百万人以上.2008年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88万人,其中省外劳务输出14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12.5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90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去年9月至今年2月,省外返乡农民工达19.2万人,占省外务工农民工的14%,其中以珠三角、长三角返回为主,以加工制造业居多。  相似文献   

15.
聚焦农民工     
南江是农业贫困县,农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农村每年富余劳动力达18万人。这个庞大群体的户口在农村,外出务工从事非农产业,成为沟通城乡的载体和桥梁,促进了农村人力资本的形成和输出劳务→累积生产要素→返乡创业的发展模式。全县每年输出劳动力17万人,劳务收入达4.9亿元,务工农民人均收入近4000元,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力量。  相似文献   

16.
三台县是一个拥有148万人口的丘区农业大县,农村人口占80%以上,近年来实现了农村劳动力向外输出33.6万人,年劳务创收18亿元,农民人均1400多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40%以上。  相似文献   

17.
武胜是一个农业大县,农村劳动力中妇女劳动力占到总数的40%以上,而农村富余劳动力中,女性占的比例更大。经调查,全县农村女性劳动力共有16.58万人。由于当地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城市化水平低,女性富余劳动力除部分自发外出务工外,依托县劳务办统筹、职业培训机构直接输出和各乡镇有序组织劳务输出,合计34批3108人。  相似文献   

18.
三台县是一个丘区人口大县,工业基础薄弱,但人力资源丰富,全县有148万人口,其中农村劳动力达75万人,向外输出劳动力达36.2多万人。近年来,一大批劳动者已不甘心长期在外打工,纷纷带资金、技术回乡创业。因此,做好劳务输出这篇大文章,必须进行历史性的大转变。由过去单一的向外输出,转移到坚持一手抓输出、一手抓引导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上来。  相似文献   

19.
为充分开发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展地方经济,近年来,平昌县就业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政府推动、政策促动、市场拉动、宣传发动、培训带动、有序流动”的工作思路,奋力实施“劳务经济富民强县”战略.几年来,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28.5万人次.组织劳务输出119.5万人次,实现劳务纯收入35.5亿元.占全县GDP和农业总产值的30.1%和41.1%,劳务输出已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渠道和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平昌县先后被授予四川省劳务输出示范县、劳务开发先进基地县、建筑劳务输出10强县等多项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20.
宜宾市翠屏区总人口78.3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27.8万人.劳动力资源丰富.是全市劳务开发、劳务输出重点区。、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把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作为服务农村、服务农民、解决“三农”问题工作的重点.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突破口.全面加强领导.不断创新思路.牢同树立城乡统筹就业、劳务开发产业化的理念.基本形成了“培训、输出、维权”三位一体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