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黄惠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7):64-67
邓小平的纪律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国家纪律、党的纪律、军队纪律、学校纪律、纪律处分和纪律教育等诸多内容 ;邓小平还深刻论述了“有纪律”是“四有”内容之一 ,是五种革命精神之一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些精辟见解和严谨思想 ,对今后党风党纪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 ,以及“四有”新人的培养 ,具有伟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洪玲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4):47-50
本文通过对邓小平新社会主义观中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实质问题的分析 ,阐述了邓小平新社会主义观的继承性、创造性、现实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3.
周世跃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S8)
理想和纪律教育是思想道德建设与“四有”新人培养的核心。邓小平同志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伟大实践者。强调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同时,强调纪律教育,是邓小平理想信念和纪律观的重要特色。必须加强青年大学生的邓小平理想和纪律观教育 相似文献
4.
谢祥清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0,(3)
思想解放运动为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的确立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则为其奠定了现实基础。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使得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成为一个逻辑严密的整体 ,具有科学的内涵 ,并且澄清了长期以来在社会主义认识问题上的许多模糊观念 ,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勇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思路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 ,搞清楚社会主义本质。按照此思路 ,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科学体系 ,包括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搞清楚社会主义本质两个方面。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包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论、“三个有利于”标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陈江玲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3):49-53
邓小平的新社会主义观突破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填补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在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空白,使社会主义成为现代社会主义。新社会主义观创新了认识社会主义的视野,使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主题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对指导社会主义实践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赵尚东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文明与社会主义有着内在的本质联系。邓小平从社会文明的视角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并将其界定为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本质。社会主义本质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实质和特点。社会主义文明是在继承中进步发展的,社会主义本质又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而逐步得以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需要社会文明发展“合力”的推动 相似文献
8.
张复俊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8(3):1-3
本文对邓小平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观点做了新的论述。明确指出邓小平没有从正面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但采用排除的方法解决了什叙不是社会主义的问题,指出,共同致富才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它任何社会形态的唯一原则区别,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提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成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者,得益于他形成了科学的社会主义观,认清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本质性问题,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深刻内涵。正是因为如此,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国人民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顺利地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这也为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与实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0.
张爱武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8(4):18-23
邓小平的世界历史性社会主义观蕴涵了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从世界历史整体角度认识和思考社会主义问题的全球意识;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进程中确立了社会主义的目的和目标体系;在世界历史整体与局部的相互关联中开辟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指出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世界历史性社会主义进程中的历史方位,构成了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雄辉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8,8(6):7-10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观是一种全新的独具风格的社会主义发展观.他用自己的才能,集中全党的智慧,在发展理念、发展策略、发展战略、发展标准和发展保证上提出并最后形成了"不争论"的新突破,"大胆闯"的新举措,"三步走"的新目标,"三个有利于"的新标准,"四个坚持"的新国策,为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新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林雄辉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观是一种全新的独具风格的社会主义发展观。他用自己的才能,集中全党的智慧,在发展理念、发展策略、发展战略、发展标准和发展保证上提出并最后形成了不争论的新突破,大胆闯的新举措,三步走的新目标,三个有利于的新标准,四个坚持的新国策,为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新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李健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6):5-7
以“稳定”为前提来治理国家是邓小平的一个特色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全面、准确地认识和把握邓小平的稳定思想,对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邓小平的稳定思想主要包括政治稳定、经济稳定、社会秩序稳定、国际环境稳定。 相似文献
14.
柳新元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4(3):354-358
邓小平认为,中国的渐进式改革是由中国改革的特殊性质、社会环境及其开创性决定的。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相对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邓小平的正确而有效的改革策略方针。中国改革的最后成功,将取决于坚持走渐进式改革道路,并规避渐进式改革过程中一切可能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蔡的贵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7(6)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特别关注创新实践,邓小平是进行创新实践的典范.邓小平创新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创新实践观的显著特性在于其人民性以及进行创新实践的前提、对待创新实践的态度、防范和化解创新实践风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张步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1-5
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坚信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并一定能战胜资本主义;但他又对传统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再认识,提出对社会主义必须进行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必须一心一意搞建设等一系列独特的见解,并在亲自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系统的、内容丰富的科学社会主义观 相似文献
17.
刘启东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2(12):20-22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观和价值观是内在统一的.邓小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价值观的统一,发展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的观点,明确了实践检验真理过程中价值原则的作用,明确了人民是实践和价值的主体.邓小平对社会主义进行了认真的价值思考,使社会主义重新回到马克思主义创立时的价值目标上来. 相似文献
18.
伍林生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从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性、思路和重大意义等几个方面论述邓小平经济结构调整的思想。邓小平认为:经济结构调整是经济走向正常发展的必要前提,是我国经济健康、协调、快速增长的客观要求,是顺应世界科技经济发展大趋势的必然选择;调整的思路是把农业放在整个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邓小平关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思想,对我国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伍林生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9,9(2):4-6,10
从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性、思路和重大意义等几个方面论述邓小平经济结构调整的思想.邓小平认为:经济结构调整是经济走向正常发展的必要前提,是我国经济健康、协调、快速增长的客观要求,是顺应世界科技经济发展大趋势的必然选择;调整的思路是把农业放在整个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邓小平关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思想,对我国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素琼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21-23
改善社会风气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邓小平对现代化建设中改善社会风气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他结合历史和现实的具体实际,提出了改善社会风气的基本途径和思路: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改善社会风气要从教育入手;把经济搞上去才是真正治本的途径;坚决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思想文化界要多出好的精神产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