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字与语言──论德里达对索绪尔的解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字与语言──论德里达对索绪尔的解构刘鑫当代哲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对语言的兴趣与日俱增,然而,直接从哲学的立场介入语言学的争论,德里达还是第一人。1967年,德里达发表《论文字学》,对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现代语言学传统提出了挑战。嗣后,他又在《缓别》、《...  相似文献   

2.
德里达的解构哲学在当代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它以激进的方法和策略质疑和批判西方传统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概念范畴,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美学和文艺理论。我们在分析和论述德里达的解构哲学及其解构策略以及对传统的审美理论的解构的同时,还必须具体分析德里达的解构哲学是如何消解艺术真理的。  相似文献   

3.
德里达的解构哲学在当代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它以激进的方法和策略质疑和批判西方传统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概念范畴,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美学和文艺理论。我们在分析和论述德里达的解构哲学及其解构策略以及对传统的审美理论的解构的同时,还必须具体分析德里达的解构哲学是如何消解艺术真理的。  相似文献   

4.
法国后结构主义代表人物德里达消解哲学在本质上是语言中介论,其语言中介论的图式为:能指……问指……所指。这一语言中介论,有助于我们探讨文艺的产生及其本质。文艺的生成图式其实就是审美能指……审美问指……匀审美所指,文艺正是在这三大因素的相互碰撞、聚汇、交构下确定自己的本性——审美中介性。  相似文献   

5.
德里达的哲学解构论是在与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争论并吸收后者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学界一般认为,德里达哲学以解构主义为核心,解构的对象之一就在于本体论,因此学界往往忽视德里达哲学潜在的本体论特征。德里达哲学潜在的本体论既强调文本的建构性,同时按照哈贝马斯的话说,又具有一定的意识哲学倾向,即只局限于语言领域,而忽视整个社会历史文化"大文本"对具体文本的建构性。  相似文献   

6.
何为文学意蕴?批评的实质是什么?当代文艺理论在融合了语言学、心理学、哲学等学科之后似乎使这两个问题变得更加不可捉摸。本文通过简析文学解构主义代表人物雅克·德里达提出的"异延"之说,阐述当代文艺理论已不再是以主观臆断评判作品优劣的附属品,也不是强调字句、情节结构合理与否的科学。文艺理论自身即是与文学作品创作平行发展的艺术。德里达的"异延"说旨在倡导后结构主义视文艺理论为艺术活动的观点,但其过度强调读者意识的特点也体现了该学说本身的不足之处,即:忽视了经验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7.
语言哲学是当代西方哲学最重要的领域之一。今天的语言哲学流派纷呈,对语言的具体考察也愈发细致和深入。要达致对当今语言哲学的深刻理解,传统语言哲学源头上的一些重要见解是无从回避的。紧扣文本深刻阐述了作为传统语言哲学代表的洪堡语言哲学中的几个基本结论,对加深把握传统语言哲学的渊源、理解语言哲学历史发展过程、领会当代西方语言哲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德里达的主要工作是对"哲学"进行"解构",他将哲学看作一种特定的逻各斯中心主义话语,其语言观上的突出表征是贬低和排斥文字的语音中心主义立场,而德里达认为正是被哲学贬低和排斥的文字是哲学话语的基础,作为一种话语,哲学也摆不脱文字的"分延"运动,其结果不是哲学排斥了文字,而是文字解构了哲学。  相似文献   

9.
德里达和利科围绕隐喻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进行过一场争论.德里达从解构主义的立场出发,认为形而上学语言是由抹去了来源的隐喻构成的,形而上学必定随着隐喻的自我毁灭而毁灭.利科则从解释学的立场出发,维护哲学话语相对于诗歌话语的独立性,并根据他关于隐喻中的语义更新的理论批评德里达的观点.这场关于隐喻的争论不仅反映了德里达和利科对哲学和语言关系问题的共同兴趣,也显示出两人哲学思想的根本分歧.  相似文献   

10.
语言研究是西方现代哲学的中心问题之一,代表了哲学范式由认识论形而上学向语言哲学的转向。在当代西方语言哲学转向的背景下,哈贝马斯建构起自己独具特色的语言哲学理论,即普遍语用学。普遍语用学是关于交往的前提条件的学说,它的有效性要求需要从哲学上进行规范性分析,方法是反思性重构。  相似文献   

11.
列维纳斯与德里达是当代法国两个影响广泛的哲学家。列维纳斯是最早将现象学引入法国的学者之一,但他在部分保留现象学遗产的同时渐渐远离了现象学并提出了以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的基本构想。德里达在论题、方法和策略方面受到列维纳斯的持久影响。他也通过对列维纳斯的温和批评促进了列维纳斯思想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德里达还运用了自己精心提出的解构策略。本文试图通过考察"同一"、"他者"、"暴力"和"存在"等概念揭示列维纳斯与德里达是如何相互批评、相互影响和相互激励的。  相似文献   

12.
隋旭升 《东方论坛》2004,(4):111-113
当代著名哲学家德里达提出的"语音中心主义"概念对当代哲学、语言学等多领域的研究形成了巨大影响,本文试图运用它分析现代汉语中"语音中心主义"的多重表现以及其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帮助人们认识"语音中心主义"的危害性,提倡不同的语音持有者相互宽容和尊重,以促进平等、多元的现代语言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论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文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里达是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将解构主义从一种语言观,一种反形而上学演变成一种文学论和批评模式。本文探讨了德里达解构主义文学论的两种主要观点,即文学是一种体制,是一种行动。  相似文献   

14.
作为结构北义者,德里达积极主张消解意识形态对哲学和文学的影响,把传统哲学称为“逻各斯中心主义”,通过解构消解传统哲学的思、语言、在场意义之间的同一性,并认为这种断裂是引入“解构”境界的桥梁,以追求消除真实语言与虚构语言、或哲学语言与文学言语之间的界线为目标。在构建其解构体系过程中,德里达运用了马克思的“实践”、“物质”、“经济”、“扬弃”、辩证法等概念和方法,并在某些方面显示出了与马克思的一致性,但这种“解构方法”却是一种“文字”游戏,而非马克思的物质性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逻各斯中心主义是德里达指称西方传统哲学特别是形而上学实质特征的一个概念,其社会意义在于它从形而上学的角度通过为人类提供人类之根支撑起了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家园。德里达通过发现潜藏在逻各斯中心主义中的替补游戏解构了逻各斯中心主义,指出逻各斯作为原始起源的概念不过是补充的神话。德里达解构了逻各斯中心主义也就解构了它的社会意义,他通过把西方传统哲学特别是形而上学建构的人类之根连根拔去而把人类(西方社会中的人)从不合理的一元价值观下解放出来,但也使人类(西方社会中的人)成了无家可归四处飘零的个人。  相似文献   

16.
1981年,伽达默尔与德里达在巴黎首次进行了面对面的思想交锋.此次论战的结果充分暴露了当代解构哲学与解释学之间在语言观、海德格尔观与尼采观等方面的深刻分歧.德里达由尼采出发,从左的方面继承了海德格尔的思想,认为语言、符号是自身指向的,在符号之外并不存在什么"自在之物",因而诠释是不确定的.相反,伽达默尔则从右的方面继承了海德格尔的思想,仍然强调诠释活动中的"善良意志"以及"视角交融".这次论战揭示了人类语言所固有的内在矛盾:语言不仅是人类相互沟通的桥梁,而且它自身也处于不断瓦解和生成变化之中.这一切也反映了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西方社会的文化变迁以及人们的一般心态.  相似文献   

17.
困挠20世纪哲学家们的一大难题是语言论及其与认识论的关系问题。近年来,人们对这一难题的殚思与解答几乎都陷入了对象与方法的自我相关、自我缠绕的解释学怪圈之中。一方面,人们发现:要判定语言的认识意义,必须通晓能够“需要”和“容纳”这些意义的认识论方法的框架(双方都很难孤立地做到)。但是,自20世纪以来,无论是人本主义(如狄尔泰、胡塞尔、海德格尔等)抑或是科学主义(分析哲学、结构主义和科学哲学等)以及作为二者的集大成者——当代解释学(伽达默尔、利科、罗蒂等)都将目光转向语言问题,力图在语言“本体”的基石上建立起恢宏的哲学大厦。这样一来,语言在众多哲学之光投射下具有着多元的和多层次的哲学意义,人们很难将语言多元意义之间的相关联结拆断而抽象地、纯粹地去谈论语言的“认识论意义”问题。显而易见,在这一语境(哲学语境)中谈论和解答符号语言的认识论意义是何以可能的问题,就不但依赖于判定语言客观存在的性质、特征和功  相似文献   

18.
德里达是当代法国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大师之一,同时也是一名坚定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其“好客”、“新国际”思想,在其哲学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德里达“好客”、“新国际”思想,对于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方哲学近三百年来随着西方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大体可分为现代、当代和后现代三个阶段,前两阶段属于广义的现代阶段、现代哲学(17世纪至19世纪中叶)的特征是突出镜相说的认识论和本质与现象二元化等级制的本体论、当代哲学(19世纪中叶至本世纪60年代)分为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两大思潮,人文主义思潮推出非理性主义的本体论,科学主义思潮推出图象说的语言哲学。后现代哲学(本世纪60年代至今)以解构主义为代表,从语言观出发.批判理性中心论,否定语言符号代表它之外的存在的观点,否定所有现当代哲学。  相似文献   

20.
翻译的哲学研究是围绕着两种语言之间意义传递的安全性这一基本问题展开的。柏拉图、尼采、德里达的观点有助于阐释人们对翻译本质的认识过程以及人们对语言的作用、原文和译文、作者和译者关系的重新梳理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