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陆羽《茶经·四之器》专篇介绍了煮茶的器具及各器具的使用方法,其中有一个过滤煮茶之水的器具--漉水囊,昊觉农先生的《茶经述评》指出陆羽深知其用途,但其书中并未详细说明,本文结合陆羽的生平及佛教知识来说明漉水囊其实是一种佛家用具.并且佛教思想对陆羽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论茶诗的渊源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周以前,中原地区享有2 000年的温暖期,茶树是不会独缺的。这就是《诗经》中“荼”诗句得以出现的物质条件。从“萘”诗句整体形态分析,“荼”中有茶。两汉,由于此前经历了第一次寒冷期,平原上茶树消失,“荼”的概念自然也从普通百姓观念里消退;入晋,茶汤的华彩被发掘,使茶本体上升为审美对象,因此出现《赋>这样的茶诗;中唐,陆羽《茶经》一出,茶饮的高雅品位被肯定,茶饮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茶事入诗也就顺理成章,终于造成了美仑美奂的茶诗繁英。  相似文献   

3.
王一宁 《社区》2012,(11):35-35
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中,把义阳茶列为当时的名茶。而义阳。就是现在的信阳。信阳是名茶之乡,盛产白毫细嫩、汤色碧绿的上乘“信阳毛尖”。信阳人爱喝茶、会喝茶,茶喝得可谓尽心尽意而又家常至极。  相似文献   

4.
陆羽所著的《茶经》不仅是古代茶学的经典,也是一部文道并茂、熔实用性与文学性于一炉的文化巨著。《茶经》在章法、修辞、语言上独具特色,成为唐以后诸多茶学著作的写作范本和基本样式。  相似文献   

5.
互文关联与语言模因的传承相辅相成。在两者的互动中,新的词语表达得以接受并被复制进新文本,促进了语言模因的生衍发展。源于同一语域的茶典籍具有超强的互文性,其共同主题使文本中很多模因呈现复合体状态,形成强势模因,其共核的外缘在不断扩展,展现出茶文化的内涵与发展。以晋代诗文《荈赋》的翻译为例,探讨了如何通过追溯唐朝《茶经》中所包含的互文线索,使《荈赋》译文与茶文化模因“共核”保持一致连贯,同时以适当调整其翻译的“外缘”,使模因在英译本这一新宿体中与时俱进,致力于让传统茶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6.
佛手茶     
妙华 《社区》2013,(14):50-50
以前我也喝茶,红茶、绿茶、花茶都分得出来,而且知道好坏。我还看过陆羽的《茶经》,看过云南古老的茶树王,看过杭州龙井茶树、茶垅和龙井寺旁古人专门用来泡茶的龙井泉.还目睹了工人制作茶叶的整个过程,甚至还听到很多关于茶的故事,和茶人们谈茶道,观赏茶艺表演。最玄的要算把禅和茶弄到一起的佛门中人了。  相似文献   

7.
陆羽撰写的《茶经》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典籍,其英译本对中国茶文化在西方世界的传播具有极大的价值。从典籍文化翻译的视角,重点考察美国译者 Francis Ross Carpenter 的《茶经》英译本中关于儒释道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翻译效果,并对译者英译过程中准确再现原语负载的文化内涵方面存在的得与失进行综合评价,为茶典籍翻译实践提供借鉴,以促进中国茶文化的有效译介和传播。  相似文献   

8.
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负责皖南团防事宜的张芾为了筹办军饷开始抽收茶厘.创设之初,皖南茶厘抽收数额不大,后抽收额度逐渐加大.同治元年(公元1861年),两江总督曾国藩为了筹措军饷,特设皖南茶厘局,专门负责皖南地区的茶税、茶捐和茶厘,之后便形成了皖南茶厘局并由两江总督直接管理的惯例,直至清亡.  相似文献   

9.
陈椽是中国著名茶学家、世界农业科技名人,对安徽茶叶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数十年中,改革茶叶科技,推进安徽名优茶发展,为安徽恢复多种历史名茶、创制一批现代名茶;在教坛与茶区生产第一线,为安徽茶叶科技的持续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几度撰著《安徽茶经》,总结茶叶科技实践,形成茶叶科技理论,赋予《安徽茶经》重要的学术史价值。陈椽为茶叶科技工作者树立了光辉典范,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0.
以唐宋茶诗词为研究材料,深刻地阐述了唐宋茶诗词中的三种品茶意境:一是有我有茶之境,是我寄情于茶的和美意境,二是茶我同一之境,是我与茶融合为一整体的和美意境;三是无我无茶之境,我与茶都已融入了天地之间,世界一片空灵,万物与我同一,亦即天人合一的最高和美意境.  相似文献   

11.
陆羽与茶     
刘风美 《社区》2017,(26):13-13
传说茶圣陆羽是个弃婴。公元733年的一个清晨,在龙盖寺修行的智积禅师,路过西郊的一座小桥时,听到桥下有哀哭之声,俯身一看,他发现一群大雁正用翅膀护着一个男婴。智积把这个弃婴抱回收养,并让在龙盖山麓开学馆的饱学儒生李公夫妇代为哺育教养。智积是唐朝著名高僧,唐代宗时曾被召入宫,给予了特殊礼遇,可见他是一个饱学之士。  相似文献   

12.
喧嚣之后何处重拾心灵宁静?在熹茗会,这座1200平的室内水乡,熹客们可以喝好茶,亦可以与三五好友品茶攀谈。  相似文献   

13.
春赏蜀口茶     
春暖花开时节,一位好友赠我一款名为"蜀口"牌的明前绿茶,于是就有了这春日品茶的心得感悟。据史料记载,蜀口茶又名高坪茶,始于唐代,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在清代被列为贡茶。我品尝了一下干茶,有鲜香、爽脆之感。泡第一道时,茶色绿艳透亮,入口细品。  相似文献   

14.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是“意”、“形”具佳的中国茶文化典籍的代表作。《茶经》目录的章节标题言简意赅地挑明了《茶经》各章节的主题内容,成为展现原文形式美与信息丰的重要环节,是展现在译文读者面前的首项表面效度。本文尝试从《茶经》章节标题的翻译着手,探讨如何在译文中整合《茶经》原文本的形与意,在传达原文本的指称意义的同时全方位传达原文本的言内和语用的意义,以达到“意义相符,功能相似”的社会符号学翻译标准,将《茶经》这本负载着丰饶中华文化的经典之作介绍给全世界。  相似文献   

15.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分支文化。陆羽及其《茶经》开创与发展了中国的茶文化 ,苏州是中国茶艺的发祥地 ,自唐迄清代茶道名家辈出 ,对中国的茶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老茶如故     
邵华 《社区》2008,(35):24-24
说不清什么时候,就会进出一件事令你震惊,让你铭记。也许这件事并不大,有时甚至很小。  相似文献   

17.
茶韵悠长     
韦良秀 《社区》2014,(8):51-51
茶,有着一种平心静气、清旷自若的淡泊,永远保持着一种与世无争的境界。茶香袅袅,茶韵悠悠,闲暇之余,总喜欢独坐一隅,静静体味茶的韵味。  相似文献   

18.
人生如茶     
杭州西湖之滨,有条新开的三台山路,路旁有座聆湖居,三层小楼,优雅别致,环抱于湖光山色之中,堪称品茶的好去处。 今年春天,我有幸到这座开张还没几日的茶楼做客。茶楼的主人是老领导杨章耀之长女,老杨是这里的名誉董事长。本来,我到杭州组稿,不  相似文献   

19.
茶与心境     
心怡 《社区》2011,(26):49-50
每种茶都有它自己的故事,从神农用茶解毒到大红袍救状元,古往今来.茶与我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因长期喜茶,便慢慢地在品茶过程中悟出一些道理。慢慢发现茶与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心情,可品饮不同的茶。  相似文献   

20.
“竟陵版”《茶经》是明嘉靖二十一年所刻的最早的《茶经》单行本.对其仅存的北京国图本(柯乔本)、台湾“国图”本、北大本、杏雨书屋本的四种善本形态进行了比较,并结合其附刻对“竟陵版”《茶经》的出版源流进行了追溯:“柯乔本”为监察御史柯乔授意西塔寺刊刻并由鲁彭、童承叙承揽的官刻本;台湾“国图”本、北大本是续用了“柯乔本”原雕版的私人刻本;杏雨书屋本是“竟陵版”《茶经》的万历续刊本.鉴于“竟陵版”《茶经》的底本为“百川学海”丛书本中所录之《茶经》,将“柯乔本”和“百川本”中的《茶经》正文进行了比较,发现“柯乔本”刊刻同时参照过“百川本”中的“华珵本”和“左圭本”两种版本.“竟陵版”《茶经》是历代《茶经》刊行的祖本,在《茶经》流变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