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兆惠 《学术论坛》2006,(6):179-181
连动式是汉语的特色句式之一。秦汉时期汉语的连动式经历了连词从《尚书》时期的较少使用到《左传》时期的大量使用再到《史记》时期的较少使用这样一个过程,介词的产生、动趋式和动结式的出现都对其发展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从类型学的角度考察可知汉语的一些亲属语言、方言以及非洲的一些孤立语和秦汉连动式有着相似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宋元明时期叠加式判断句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卫宁 《广西社会科学》2005,(2):153-155,158
通过对宋元明时期叠加式判断句的分析 ,指出这些句式不只来源于汉语和蒙古语的叠加 ,同时 ,也来源于汉语本身固有的回环句式 ,并从语用和语法两方面描述了后者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李永 《齐鲁学刊》2006,(3):85-88
在基于文本的汉语历史语法研究中,敦煌变文具有重要的语言史料学价值。仅从语法方面来看,它基本反映了唐五代这一汉语重要创新时期的语言特点。尤其是由语法化所引起的某些结构关系的调整以及由此生成的新兴语法格式,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如具有时体标记的述宾结构、以光杆动词收尾的处置式以及早期的尝试态句法形式等。这些新的语言因素在汉语史上经过了不断调整和优化,成为现代汉语同类结构的直接源头。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种语言的语法功能,主要是靠词和词组在句子中的活动能力来完成的。汉语也是如此。凝固结构作为古代汉语中一种普遍而又特殊的语言现象,它既不是词,也不完全是词组,然而却在句子中表现出明显的语法作用。它既可以充当句子中的某个成份,又可以帮助构成一种句式,同时又可以起连接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汉语句式配价理论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语法重视结构整体研究和句式整体研究的优良传统 ,为句式配价理论的出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用句式整体观来看待配价问题 ,就是一种句式配价观。认知功能语法在看待配价问题上采用的是句式配价观 ,这有心理学方面的依据和语言事实的证明 ,句式配价理论至此被正式提出来。句式配价的内容非常丰富 ,它重视句式义对动词和配价成分的整体制约作用 ,重视句子的语用因素和认知因素参与配价。  相似文献   

6.
《语言自迩集》是英国驻北京公使威妥玛在担任外交秘书官时编写的汉语教科书,于日本明治9年被日本人发掘出来。在中国语教科书编纂由起步到发展的日本明治时代,《语言自迩集》给日本中国语语言意识和中国语语言教学意识带来了双重影响。如《语言自迩集》的西文字母标记方式,对北京话口语连读变调及轻声、儿化等语音流变现象的归纳,依据语法功能为汉语所做的词类划分以及对有关量词、‘的’字结构、被动句式等语法功能的讨论;《语言自迩集》先进的语言学理论思想和以北京官话为研究对象的会话体系的确立等,都对沿袭"唐话"教学的日本传统汉语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致使日本的中国语教学及教科书编纂开始了一次由传统向西学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走入与国际化接轨的科学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7.
隐现句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式,从1924年至今,汉语语法学界对这一传统课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近年来,隐现句的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具体呈现出以下四个趋势:研究课题的独立化、研究视野的拓展化、研究内容的深入化和研究理论方法的多元化。今后,隐现句的研究可以借鉴构式语法理论,并要有语言类型学的视野。  相似文献   

8.
赵妍 《理论界》2012,(10):142-144
动宾句式是一种特殊的句式结构,它在汉语中较为常见,对其进行认知语言学研究有助于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现代汉语动宾句。本文根据原型理论将动宾句分为原型动宾句和引申动宾句,并就这两种类别所代表的单宾句、附加式单宾句和双宾句从自由度、显著度和可容度三方面作以句式关系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
汉语语法单位应在语言和言语这两种不同层面上分析,而别为语言单位和言语单位,研究汉语语法单位就是研究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汉语动词、形容词"名物化"说的错误就在于没能有效区别这两种不同的语法单位。言语单位是从言语链条中切分出来的,而语言单位则是从切分下来的言语单位中抽象概括出来的,言语单位体现的是差别性,而语言单位体现的是同一性。索绪尔对语言本质的认识,以及开创性的语言价值学说为我们解决汉语语法单位的同一性和差别性这一重要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切语言都具有由交际任务和赖以承担交际任务的物质结构所组成的根本矛盾,所以一切语言都具有共同的一般发展规律。但是,这个一般规律是通过各种语言的特殊规律体现出来的。特殊规律取决于各语言特殊的物质结构。汉语在长时期的历史发展中,为了更好地承担交际任务,不断地充实自己的词汇,改进自己的语法规则,调整自己的语音系统,使汉语的物质结构形成自己的民族特点。因此,研究汉语的发展规律就不能离开汉语物质结构包括词汇、语法和语音的历史。下面就从这三方面并力求把三者结合起来,对汉语发展的特点,趋势和规律,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高俊霞 《殷都学刊》2003,(3):106-108
本文从语法、认知、逻辑、语用等角度综合考察了汉语语序问题。考察发现 ,汉语语序在这几方面往往是一致的。认知、逻辑是语序形成的深层基础 ,而语序则是各种语用因素在语言运用中对语言结构调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依照主语与谓语动词的不同关系,句式有主动与被动之分。主动句式和被动句式是两种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陈述方法。这两种句式在汉语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其地位并不相同。正如朱自清先生所指出的那样:汉语“少用被动句”,也就是说,主动句式在陈述中居于主导地位。被动句式的数量虽然一直比主动句少,但是它在汉语表达中还是越来越常见。如果我们作一下历史比较就可以发现,被动句式的句义表达在不断发展,使用范围在不断扩大。本文就此,试论一二。  相似文献   

13.
标记性及概念表征影响韩语母语者习得汉语给予类双及物结构。汉语、韩语分属不同的双及物类型,汉语为IOC/DOC型语言,韩语为IOC型语言,两种语言在双及物论元的与事R和客体T的语序、与格式的象似性、重成分的后置等方面均呈现出差异性。基于584个汉语双及物及相关句式、韩汉翻译测试语料发现,韩语母语者压倒式地输出与汉语双及物相关的介宾状语式“A给RVT”,而双及物结构的无标记句式“AVT给R”则极少,处于未激活状态;对汉语有标记的双宾式,其习得局限在原型双宾式“A给RT”上,使用频率仅次于“A给RVT”,偏误率高。究其母语根源,韩语与格式的无标记特征及语序、与格式的谓语动词“■(给/给予)”的对象表征、与事标记“■”的对象表征,均对汉语双及物结构习得产生较大的迁移作用。汉语二语语法习得研究与类型学紧密结合,引入认知类型学理念,一定能推进国际中文教学的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勤 《北方论丛》2005,(5):68-71
空语类是转换生成语法的中心课题之一,生成语法家认为空语类的存在具有心理的现实性.深入了解空语类的性质是揭示汉语语法结构特点的关键所在.从传统语法和空语类理论两个层面对汉语不同句式进行分析,对促进汉语研究的深入发展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构式语法范式下,探索英语补语化构式的意义,补语化构式在分析型致使结构中的识解,交替句式的语义差异,以及英汉补语结构的名同实异。研究发现,to不定式隐含着一种概念距离,而-ing隐含着一种时间的概念重叠。英语补语化成分是形式与意义、功能的结合体,是一种事件结构构式,这种构式把两个事件通过时间性、有界性、象似性等认知原则联系起来。汉语补语是对述语语法和语义结构的补偿,在句法上并不都是必不可少的。英语补语是对主语和宾语的描写手段和结构手段,它们在句法上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6.
“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是1976年由美国人提出的。主题与主语分属两个不同的平面,一个句中可以有多个主题。这一理论及其拓展观点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方便非汉语为母语者对汉语中“把”字句等特殊句式句意的理解,从而拓展了它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英汉语中都既有符合语法习惯和人们认知规律的常式句,也有对人们认知规律有所偏离的变式句。英汉语的变式句可大体对应,但不尽相同。英语由于形态清晰和语法逻辑性强,其变式句较容易被规定和辨认,产生的认知语用理据也较多。比较而言汉语变式句则不太容易被理解,它的产生基本是出于修辞的需要。对于英语变式句和汉语变式句,我们应区分其不同的句式特点,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语法系统论     
语法是语言的结构法则。语法系统,是语言结构法则的系统,也叫语法体系。语法系统的核心之一,是对语言单位的认识。暂拟体系认为语言有了级单位:词、词组、句子;它的系统是3级单位的语法系统。提要认为语言有5级单位:语素、词、词组、句子、句组;它的系统是5级单位的语法系统。我们认为语言有8级单位:语素、词、词组、句子、句组、段落、段组、篇章;我们的系统是8级单位的语法系统。 汉语8级单位的语法系统,是有别于传统语法的汉语文章学的语法系统。这个语法系统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肖科见 《南方论刊》2007,(1):109-110
连动式是句法化程度较低的一种句法结构,在汉语发展史上,使成式、处置式、体助词“着”和“了”以及比较标记“比”等的产生,可以说都是在连动式结构中进行的。以连动式为参照点来考察汉语语法化现象,使我们更深刻了解句法位置、结构形式对语法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词式书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彦苓 《东岳论丛》2007,28(3):80-83
词式书写是以词为单位来书写汉语的一种方式,它有别于汉语传统的“句式书写”。尽管词式书写在汉语文本中有一定作用,如消除歧义等,但总起来看,其弊大于利。倡导者在狭隘的语言纯洁观和西方中心主义的理念下,忽视了阅读实践中以人为本的原则,夸大了语言中的歧义,违背了文字阅读的心理机制。词式书写引发了我们对语言现代化的思考:只有在充分尊重汉语传统汉字特点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语言现代化的探讨,才符合现代化的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