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调适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正处在人际关系的形成时期.网络人际交往为大学生人际交往提供了新的手段和空间,在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消极负面影响.应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引导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2.
人际关系的处理是大学生面临的重要课题,不仅影响大学生的生存质量,同时也影响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费孝通先生"美美与共"的观点,对大学生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很有启发。学会审美是大学生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根据人际关系的有关理论,编制了大学生人际关系问卷,并运用这一问卷和自我描述问卷Ⅲ型对大学生进行了测查,试图从中发现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并探讨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结果显示(1)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总体上较好,从年级走向看,人际关系状况随年级的增高而逐渐下降.(2)大学生人际关系存在着性别差异.在文理、是否独生子女和是否担任干部三个维度上未见差异.(3)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尊自我概念、外貌自我概念、情绪自我概念和同性关系自我概念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4.
宿舍不仅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休息和娱乐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第二课堂和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孵化基地,更是形成良好学风的加油站和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5.
归因理论是关于人们解释自己与他人行为,以及这种解释如何影响他们情绪、动机和行为的心理学理论,为高校大学生构建人际关系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本文对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构建的归因内涵进行粗浅剖析,在归因理论的视域下提出通过减少归因偏差、提高个体内控程度,进行归因训练、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加强环境引导、营造优质人际交往氛围这三重路径来促进高校大学生构建积极、融洽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6.
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不可忽视的问题,而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际吸引。本文通过对人际吸引的几对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明晰接近与接纳的关系,强调相似和相补的不可或缺,明确性格与能力的同等重要,以帮助大学生在群体形成亲密的感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7.
浅析我国高校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矛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宿舍是大学生们相处最多的空间,宿舍内部及宿舍之间的人际关系方面的矛盾也成为影响大学生生活、学习、活动的主要问题之一,同时也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大难点。因此,高校应完善德育体系,完善宿舍管理制度,以解决学生宿舍中的人际关系矛盾。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是大学校园的主体,大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因素.目前,在校大学生所产生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与缺乏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关.因此,研究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促进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和谐,对建设和谐校园、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顺利实现大学生的社会化及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青年大学生有很强人际交往需要,通过人际交往他们可以认识自我,适应环境,形成健全的人格.但在交往过程中,由于认识方面的原因,大学生人际交往产生了障碍.因此,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引导大学生自我调节,掌握交往艺术,帮助他们走出困惑,建立正常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0.
寝室对大学生而言,不仅仅是休息的场所,也是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良好的寝室人际关系的构建对于学生的身心和谐愉悦和学习的投入状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各大高校将寝室人际关系建设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并且在探索科学的寝室文化建设模式,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显露了一些问题。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在寝室人际关系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而探索建设高职院校寝室良好人际关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白丹 《理论界》2004,(6):211-211
人际关系是人生的一大课题。积极引导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什么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亦称人群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物质交往和精神交  相似文献   

12.
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社会化有着重要影响,在此探讨"9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困惑,通过对高校大学生的深度访谈,目的是让大学生自己评价他们的人际关系,指出家庭、大学生的个性特征、生活环境等因素对"9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并提出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根据相关调查,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成为近年来大学生犯罪案件频发的重要原因.许多从事心理研究的专家在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或者犯罪案件时,都会追溯其原生家庭.当前许多大学生遇到人际关系问题时,往往一味地埋怨身边的人和事,很少有人审视自己的原生家庭.因此要鼓励大学生直面并深入了解自己的原生家庭,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重视并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4.
论和谐高校构建中的大学生感恩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高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谐高校的基础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建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有一个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优秀学生群体.大学生感恩教育对构建和谐校园有着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作者认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施有助于高校全面促进优良的教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其次,文章分析了高校在大学生感恩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感恩教育形式教条化,教育脱离社会生活;考核体系形式化,大学生知行难合一;感恩教育成果表面化,行为指导实效不理想等.最后,文章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一是教育要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二要是要在情感层面上充分发挥教师、管理人员的感染作用;三是在实践层面上要从点滴做起.  相似文献   

15.
城市老年社会人际关系网以亲属人际关系网为核心,同时也有相当规模的近邻朋友和近邻外朋友人际关系网存在;老年人的年龄、身体健康状况、参加娱乐活动情况、婚姻状况、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等众多的因素对老年人的社会人际关系网规模、老年人的交往深度等产生了影响;城市老年人的亲属人际关系网及近邻朋友人际关系网对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也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大学新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及其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除了学习知识外,最关键、最基本的是提高自己的能力,如人际交往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掌握信息能力、学习能力和自立能力等等。其中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大学校园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环境,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7.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和《整体社会网络问卷》对325名蒙古族、汉族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探求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自我和谐发展状况及其关系.结果:宿舍人际网络密度与自我和谐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宿舍人际关系是影响大学生自我和谐的重要因素,对自我和谐的自我的灵活性、自我的刻板性有预测力,(F=8.71,7.780,P<0.05,0.05,R2=0.172,0.156).结论: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对自我和谐、自我的灵活性和自我的刻板性等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受各种思想影响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如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差,人际关系不和谐,学习和就业压力大以及恋爱观不正确等。出现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既有个人和家庭的因素,也有学校和社会的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我们应加大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教育的力度,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使他们学会自我调适的方法,以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法制意识和心理健康调查为依据,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制意识淡薄及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就业、情感等方面的问题,根据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认为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迫在眉睫的任务之一,不仅势在必行,而且应在求根治本上下功夫,同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为全面理解“新生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供了新的视角,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新生代大学生”的父母们经历了文化震荡和心理振颤,引发了他们的人际关系失调和心理冲突;部分家庭功能因“农民工”和“个体户”等生存形态的出现,受到限制;以校园为主要居住地的大学生,也因校园心理环境、校外社会微环境等因素引发心理失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与社会、父母、家庭等外在环境交织共生.这些观点为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提供了丰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