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秦时期(主要是周代)只有天子才有资格主祭的天、地、宗庙大祀及有关牺牲的礼法仪制主要有如下六项:(1)选牲,行于正祭的三个月之前,有角体、毛色、牝牡、大小四方面的要求;(2)养牲,将入选牺牲系养于特别洁净的牲牢,直至正祭,历时三个月;(3)省牲,正祭之日前一天的晚上,对牺牲再次进行全面的检查;(4)迎牲,正祭之初天子亲自将牺牲迎至祭祀场所;(5)杀牲,天子礼仪性地射牲或宰牲,以示亲杀;(6)荐牲,含有荐血、荐腥、荐熟等礼事.  相似文献   

2.
隐喻是两个认知域的概念之间的映射,是人类用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解释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空间隐喻是有理据的,而不是任意和约定俗成的,介词在其空间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从具体到抽象的隐喻投射产生了大量不同的义项,发展了丰富多彩的隐喻含义,并最终形成了介词的多义性网络.介词at-on-in构成了一个"点面体三位一体"的微观系统,它们的原型义及在时间、动作和抽象概念等方面的意义延伸,值得进行系统性地研究分析.从认知学的角度运用空间隐喻对介词惯用法作出合理的解释,对英语教学尤其是词汇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春秋时期鲁国与列国的盟誓有不同的特征。一方面表现为多层次性,鲁国不仅与周王室以及当时的霸国有结盟关系,而且与中小国家也有结盟关系。另一方面表现为阶段性。春秋初期鲁国对外结盟的目的在于参与集团之间的争夺,春秋中期在于追随当时的霸主结盟活动,春秋后期又与新兴的霸主结盟。此外,鲁国对外的盟誓还呈现出灵活性特征。鲁国或与平等国家结成盟誓,或追随霸主参与盟誓,或在不同时机要么选择旧霸主要么选择新兴霸主参与盟誓,春秋晚期鲁国内部还出现了卿大夫之间相互盟誓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边疆是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在古代两河流域的人们很早就从“自我”和“中心主义”概念中发展出边疆意识,并清晰地表现在其语言中。此外具象的边疆也经常出现在各个时期的文献中,更说明两河流域文明对边疆有清晰的认识。两河流域文明始终与边疆密切联系,但在不同时期,其边疆政策有较大差别,这不仅与两河流域王朝的政治体制有关联,也与边疆地区的发展水平相关。两河流域的边疆具有开放性的特点,重点表现在经贸活动和人口流动方面,使边疆成为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5.
针对媒介在特定地域条件下的区别性,采用传播学的视角解读埃及和两河流域这两大古典文明的特性,以求解析文明的走向和发展过程。分析了时间和空间是任何一种媒介都具备的属性,而两者在媒介中的地位并不平衡,不同媒介具有不同的空间时间之间的比重,而不同的比重所在正是媒介特性所系,最终表明:具有这样或那样特性的媒介作为可能的因素之一决定文明。  相似文献   

6.
简析转喻类型及认知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转喻在同一认知域内用突显、重要、易感知的部分代替整体或整体的其他部分,或用整体代替部分,实现语言传递,在总体上可以分为整体和部分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转喻两种类型。转喻用突显的来源域为参照点,激活目标域,实现认知转指。  相似文献   

7.
“红”是现代汉语中的焦点颜色词之一,当我们用红颜色认知域去表达和解释其他认知域时,就形成了红颜色隐喻。由“红”语素构成的“红”颜色类词的跨概念域映射主要包括六种情况,包括从颜色域到人体域、客体域、情感域、状态域、政治域、等级秩序域等。表达冲突和心理相似性是颜色隐喻构成的两个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8.
概念隐喻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用一个事物理解另一个事物的思维方式。隐喻是通过认知主体的思维在两个认知域或概念之间建立认知联系。隐喻解释涉及理论很多,通过Lakoff“概念隐喻”理论,结合汉语实例对隐喻认知功能进行一个侧面的分析,可以使我们对隐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基于江苏、湖北、宁夏三省(区)106个村庄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构建反事实框架,实证分析了河长制对村域河流治理绩效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河长制显著地提升了村域河流治理的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而对经济绩效未产生显著影响,且使用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河长制对村域河流治理绩效的提升作用依地理区位、村级河长权威、河长制推行时间的差异而存在异质性。机制分析发现,河长制可以通过增强激励问责、提升环境规制与促进公众参与三种渠道影响村域河流治理绩效。上述研究为河长制全面推行这一主题提供了理论解释和经验证据,也为增强河长制在末端场域的治理效能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实务中请求权竞合应对深陷误区,“择一而诉”或“择一消灭”模式均不足采。两种模式存在违背处分权主义要求、妨碍纠纷一次性解决、与受害者中心主义规范目的冲突以及与《民诉法解释》第247条矛盾等危害。对于请求权竞合问题的应对,实体维度与程序维度存在不同追求,前者着眼于对竞合的请求权之间的关系作出合理解释,后者着眼于一次性解决纠纷与避免双重给付判决。在请求权之间的关系问题上,依照《民法典》第186条进行解释只适宜采用请求权自由竞合说或请求权相互影响说。相应地,程序上必须通过诉的客观合并或诉讼标的概念的局部调整才能与以上理论适配。无论是“请求权自由竞合说+诉的客观合并”或“请求权相互影响说+诉讼标的概念的局部调整”,两种诉讼规制路径都能极大地缓解请求权竞合难题,避免“择一而诉”与“择一消灭”模式的消极后果。从实践贴合度与规制合理性两方面考虑,前者可以作为规制路径优化的近景目标,后者则可作为未来司法实践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对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古代民歌进行审美比较。文章认为:黄河流域民歌的审美特征,就是高大的美、健壮的美、奔放的美和质朴的美;长江流域民歌的审美特征,则是纤细的关、柔和的美、婉约的美和艳丽的美。黄河流域民歌的艺术感染力主要在气势而不在文采,而长江流域民歌的艺术感染力则主要在文采而不在气势。两河流域古代民歌的审美差异,是由两河流域不同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环境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澳门居民构成及其国籍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澳门回归祖国前 ,延伸适用于澳门的葡萄牙《国籍法》与 1 999年 1 2月 2 0日适用于澳门的中国《国籍法》之间存在许多相异之处 ,尤其是对于个人能否同时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籍问题分歧更大。为了有利于澳门的平稳过渡和日后安定 ,全国人大澳门特区筹委会关于中国《国籍法》在澳门实施作出解释建议 ,作者围绕着该《解释》作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3.
司法的隐喻     
司法过程在不同的场域中遵循的是不同的逻辑:在学术场域中,司法过程是一个发现真理的过程,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是追求法律真理的手段;在权力场域中,司法过程事实上是各行动者之间的权力话语斗争,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是法官根据特定权力场域的权力关系所利用的一种策略。两种相互冲突的逻辑必须在司法过程中达到完好的整合,只有这样,才能为司法过程中的权力关系提供合法性。  相似文献   

14.
单词或句子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就会出现歧义。单词和句子是由语言符号组成的,并且这些符号与它们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有任意性的。一个单词可以同时指代几种事物,同一种事物可以用不同的单词来表示。单词和句子是语言形式,是抽象的,随着语境的变化,它们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威廉·易卜森提出,事物可以有多种解释,而不是它本身就有多种涵义。在此,  相似文献   

15.
张启成教授在其论文《两河流域的神话与文明》中认为两河流域文明的神话传说、阿拉伯语、楔形文字等是世代相传的、大母神伊南娜是地位最高的神、月亮神为女神,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文中还出现了诸如“巴比伦之四”、杜尔马克神等常识性的错误,一些历史事件的年代也及不准确。笔者对两河流域的神话与文明进行了重新阐述,以便使读者正确的了解与认识两河流域文明。  相似文献   

16.
考古发现揭示,北魏墓葬动物殉祭率在平城时期有一次跃升,但到了洛阳时期又有显著下降。殉祭动物组合中羊、牛、马等比较常见。殉祭动物个体数量盛乐和洛阳时期较少,而平城时期较多。北魏墓葬殉祭动物部位以牲体为主,头/蹄以及整牲数量较少。平城时期殉祭动物摆放位置或方式最为多样化,有棺外前部或侧部、壁龛、棺内或墓道等。出土殉祭动物的墓葬形制在不同时期有明显变化,盛乐和平城时期以土洞墓为主,洛阳时期则主要为砖室墓。北魏墓葬动物殉祭习俗的形成和变迁,可能受到了农耕-游牧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以及民族融合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了无机化学教学中的两个问题。其一是探讨了BX_3分子中存在离域π键,从而使得它的稳定性提高,水解程度不同。其二是用“极化理论”解释了配合物的顺反异构。  相似文献   

18.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金融活动之一,古代两河流域的借贷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其形式比较完备,种类繁多,利率明确而灵活,而且存在着法律层面的制约及政府的管理,已经初步形成专业体系,对古代两河流域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殷墟晚期祭祖卜辞中,"口"(祊)字习作商王施祭的处所名.一套完整的祊祭卜辞在占卜程序上大致包括两个层面的占卜主题第一主题首先是选用祭牲品种(牢、牢又一牛、羊等)及数量,第二个主题是选择祭牲的毛色.枋祭卜辞的占卜日绝大多数是在先王日名的前一天.本文对枋祭卜辞的辞式和选牲占卜的性质进行了总结,并将6组枋祭甲骨进行了缀合.  相似文献   

20.
以羊替牛     
古时候,人们每到一定的日子,都要在祠庙里举行一种祭祀仪式,以表示对神灵的虔诚、求得神灵的庇佑,这种祭祀仪式叫“祭钟”。每逢祭钟时,不是要杀一头牛,就是要杀一只羊,然后将牛的头或者羊的头用大木盘子盛放在祭神的供桌上,人们就站在供桌前祈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