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优先”战略,动摇了因冷战而意外建立起来的统一的“西方”,使中国没有遇到共同的“西方”挤压,但2022年2月24日普京开始发动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大西洋两岸迅速整合出针对俄罗斯的统一“西方”。这种强烈反差促使我们需回到历史去观察“西方”:实际上人类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不存在“西方”,把大西洋两岸实体化为“西方”,肇始于针对苏联在二战后在东欧和第三世界扩张,美国通过实施马歇尔计划和组建北约,把大西洋两岸实体化为“西方”,西欧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战结束“,东方”瓦解,“西方”获得合法性,在美国主导下持续存在并扩大、充实、丰富为等同于“民主“”自由“”人权”区域和价值观,而2003年之前俄联邦与北约和欧盟正常合作。拜登政府利用这场“特别军事行动”重振了“西方”,也证实了“西方”仍然是俄罗斯的敌人。可见,今天即便有“西方”,或是俄罗斯的地缘政治概念,或是美国主导建构的理念,而非普适性概念。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后,美国一改传统的以“防”为主的战略,更多停留在宣传上的反扩散政策,提出以“先发制人”为指导思想,构建以“反”为主、“反、防、管”三位一体的反扩散新战略。然而美国这些凸显单边主义、带有双重标准的反扩散措施也对国际核不扩散体制、国际军备竞赛、国际与地区防扩散斗争以及现行国际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美国对华战略竞争主要围绕中国周边地区展开,呈现出战略打压态势,与中国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出发点、手段、特征等存在巨大差异。中国以“合作共赢”为出发点,美国以“打压假想敌”为出发点;中国以“经济手段”为主,美国以“安全手段”为主;中国的机制安排“开放包容”,美国的相关安排则热衷于构筑“小院高墙”、搞“封闭对立”。中美两国很可能在中国周边地区继续维持激烈竞争局面,两国的竞争模式将持续下去。面对中美竞争加剧,尽管中日韩加强合作的外部动力增强,但三国合作停滞不前,原因在于日本与韩国已经成为美国对华战略打压最为倚重的盟友。为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中国在周边外交上要保持战略定力,统筹“发展与安全”,妥善处理美国因素。  相似文献   

4.
蔡学凤 《生存》2020,(15):0093-0094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与深入,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愈发强调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即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促进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基于此,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将分层教学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体现了素质教学理念,适宜于现今的高中政治教学。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仍有部分教师尚未形成新的教学理念,对分层教学存在误区,造成课堂教学效率持续低迷。基于此,本文下面将针对分层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进行如下探究。  相似文献   

5.
《论语》是孔子教育学的忠实记载。虽然后人对《论语》中“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自行束脩以上”“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有教无类”这五句孔子教育名言有传统的主流理解,但事实上也存在一些不同见解。对于五句教育名言的确切解读,应该从孔子整体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智慧、态度、方式方法,以及词源学、语法、训诂和常识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以获得更为科学的新解。  相似文献   

6.
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新形态教育模式。该文以免疫与健康公选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为例,基于“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将线上教学和传统教学有机融合,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权和学习者的主体地位”问题,探索新形态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教学有机结合提供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   

7.
余婷 《生存》2020,(6):0046-0046
新课改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更加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人文素质的培育。在这一背景下,自由阅读理念被逐步引入到了语文阅读教学之中。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自由阅读理念”应用进行探讨,首先分析了自由阅读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积极意义,并详细探讨了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中“自由阅读理念”的应用策略。希望能为广大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工作,提供一点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肯尼迪政府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已经开始孕育着一些变革,但在国际国内各种复杂因素的制约下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其中台湾当局不断施加的干扰和阻碍是一个重要原因。在此时期,美国曾迫使台湾当局从缅泰老“金三角”地区撤军,并试图诱迫蒋介石从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撤防,双方施压与抗压、牵制与反牵制的互动关系十分明显。尽管美国政策设计者认识到美国对华政策必须服务于美国和整个“自由世界”的广泛利益而非台北政权一家利益,但是实际上还是难以摆脱台湾当局的牵制。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崛起为世界大国的新形势下,威尔逊借助美国卷入大战和实施战争动员这一难得的时机,通过重新阐释美国的传统与特性以及利用德国作为“他者”与美国相对照,成功地使美国的自我形象与国际角色从19世纪的“共和榜样”和“自由典范”转换为“自由卫士”和“世界领袖”。威尔逊对国家身份的重塑不仅有助于当时的战争动员,而且解决了美国踏上世界舞台后的角色困惑与身份危机,为崛起的美国确立了长远的国家政策走向。他对美国理想、角色和命运的创造性阐释主导了美国人对自己国家存在意义以及美国与世界关系的理解,成为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外交政策话语,对美国外交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严燕 《阅江学刊》2009,(1):56-62
美国的学分制经历了自由学分制、限制学分制和弹性学分制三个阶段,是借鉴德国教育经验与本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相结合,不断适应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实际需要的产物。在我国,由于受教育产业化思潮等因素的影响,缺乏相应的教育理念支撑以及制度建设的滞后,学分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产生了诸多误区。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国际化大背景下,以全球化的视野审视和推进学分制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内容,消除认识上的误区,在完全学分制的理念下积极探索符合国情和校情的学分制,以“整体多元论”为指导推进学分制改革并不断完善学分制的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11.
当市场经济成为我们的社会现实存在之后,在道德实践领域里似乎存着一种反规范、反秩序、反约束的相对主义、乃至虚无主义倾向,这种倾向把道德自由作意志主义的理解,于是在实践中把个人意志的“任性”、“冲动”视为是道德自由。其实道德自由作为道德主体的意志自由是指道德主体有选择道德规范以规范自我行为的自由。道德规范的约束与限制恰恰是道德自由的真实内容。所以道德自由是自由与责任,自由与限制的内在同一。  相似文献   

12.
反智主义代表着美国政治发展的重要面向,是理解美国文化冲突的又一视角,也是剖析美国民主困境的全新维度。虽然从本质上来说,它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政治思潮,更多的只是表现为一种态度、立场、行为或文化,但它反感思想、排斥知识、怀疑知识分子、反精英、反体制,具有显著的多面性、矛盾性、复杂性、异化性和后现代性特征。美国反智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偶然的,既受历史传统影响,也有时代因素推动,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反理性主义对精神世界的占据、反精英主义对知识分子的排斥、实用主义对智识作用的怀疑、大众教育对平等主义的推动、大众传媒对反智氛围的营造是当代美国反智主义崛起的重要根源。在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时代背景下,反智主义的流行引发了一系列困境和危机,诸如政府信任危机、身份政治分裂、“后真相”政治氛围、政治极化趋势、民粹主义情绪等。  相似文献   

13.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在"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下进行的,即OBE教育理念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更侧重促进或提升"教育产出",更强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适应这种全新的认证理念,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师教育类必修课《教师口语》必须改变传统思路,在课程目标、课程评价、教学内容等方面重新进行课程体系建构,以使课程目标与培养方案中的毕业要求指标点挂钩;课程评价与课程学习目标挂钩;教学内容方法与课程目标挂钩.  相似文献   

14.
二战结束后,美国与日本签订了《旧金山和约》与《美日安保条约》,构建起“旧金山体制”,美日同盟关系由此确立。“旧金山体制”凸显了冷战思维,日本以不对等的身份参与了美国亚太地区的安全规范构建。冷战后期,美日同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其同盟性质更加显著,日本的自主性不断增强。苏联解体后,美日同盟的最大挑战不复存在,但恐怖主义威胁、朝鲜核问题、中国军力增长等成为美日同盟面临的新挑战。安倍二次上台后,先后提出“自由与繁荣的印太”与“自由与开放的印太”概念,日本逐步形成自己的“印太构想”。与此同时,美国也从奥巴马时期的“亚太再平衡”战略转向更为广泛的“印太战略”。在此背景下,美日同盟进一步强化,日本正在逐步摆脱战后的种种束缚,深化同澳大利亚、印度等国的关系,由此形成了美国主导下的印太地区多边体系,其针对中国的意图更为明确。  相似文献   

15.
古希腊的自由观开启并规定了西方传统哲学中自由的两个路向:一个是苏格拉底、柏拉图的唯智主义的自由路向,一个是希腊晚期反知识论的自由路向。古希腊自由观的问题是本体的自由没能建立。中世纪基督教的自由走的是第二个路向,它试图把自由植根于信仰之上,但却出现了自主性自由与接受性自由的悖论。近代康德前的哲学家走的仍然是知识论的路向,它否定了把自由建基于信仰之上的可能性,但这种自由仍然不具有普遍性,因为普通人很难拥有自由。康德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是变知识论的路向为反知识论的路向,把自由引入道德领域,但由于其哲学的二分性,其自由仍具有消极性。黑格尔克服了康德的二元哲学,建立了积极的自由。  相似文献   

16.
随着水处理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水处理工程(Ⅰ)”的课程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对行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该文将OBE理念有机融入PBL教学方法中,创建了基于OBE理念的PBL教学模式。以“水处理工程(Ⅰ)”课程教学为例,在系统调查行业和主要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基础上,重新梳理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针对传统课程教学的问题,利用PBL教学方法,重新设计了“水处理工程(Ⅰ)”的课程教学过程;通过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堂上实施新教学模式,对教学改革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实践表明,基于OBE理念的PBL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效,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专业知识和能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房晗 《生存》2020,(3):0124-0124
构建“少教多学”的高效阅读课堂,有利于真正实现“以生为本”,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应用“少教多学”教学模式,重在转变理念,让学生自由学习、自觉学习,在互动中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8.
亨廷顿“文明冲突论”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亨廷顿“文明冲突论”剖析魏晓锋,朱月潭哈佛大学教授萨缪尔·亨廷顿在1993年的美国《外交季刊》夏季号上,发表了《诸文明冲突》一文,系统提出了所谓“文明冲突论”。该理论的提出,是对传统的“国家利益决定论”的反动。但是,反了传统,却并非新模式。下面,我们...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时期国内外经济、社会、生产和商业模式持续不断地升级迭代,传统商科教育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其在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响应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有必要构建适应新时代特征的教育理念,指导课程教学改革。该文以人才培养为视角,结合上海杉达学院商学院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案例,探讨了面向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商科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提出了“杉树式”人才培养理念,其具体包括:“一轴”,即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为主干;“两翼”,即人才培养需要同时兼顾“硬能力”与“软能力”;“土壤”,即明确了课程思政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20.
在高校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日益受到关注与重视,很多高校都已经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三全育人”中,而且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也在不断优化和完善运行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但在落实以人为本理念方面相对比较薄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该文对此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在简要分析以人为本理念对创新创业教育所起积极作用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以人为本理念下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如何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落实以人为本理念提出优化对策,旨在为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更大突破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