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运用非参数DEA分析方法,将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前沿区域——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分解为物质资本积累、效率改善、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投入等四部分,然后利用空间统计与空间计量经济分析技术,采用绝对收敛方程考察了长三角经济增长率与这四类因素的收敛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物质资本所贡献的经济增长主导着长三角各县市区的实际经济增长;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并对经济增长的变化趋势产生明显影响;物质资本积累这一新古典经济增长因素是唯一使得长三角地区间差距缩小的因素,主导着长三角地区经济收敛的方向;人力资本、效率改善与技术进步等新经济增长因素使得长三角经济增长趋异,对长三角的经济差距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工具研究了1988.2009年问中国各省区人均GDP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特征,结果显示,一方面,存在着全域范围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且这种相关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增大;另一方面,局域相关也显示出中国局域性的空间集聚特征越来越明显。以一个表征市场潜能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为基础,本文通过计量分析进一步考察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经验分析表明,空间溢出效应是中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市场潜能每增长1%,地区人均GDP增长率将提高0.47%,超过了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弹性值。当然,实证分析也发现这种空间溢出效应会随着地区间距离间隔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3.
4.
利用网络分析工具和新经济地理理论对新古典区域经济增长模型进行修正,通过对交易费用的细分构建外部性和运输网络下的城市群经济增长模型,并利用1990-2008年中国部分城市数据和向量自回归模型(VAR)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在运输网络影响下,中心城市依靠要素集聚获得增长,非中心城市快速接近中心城市。运输网络的改善,将加速中心城市的要素集聚。同时,在保留部分新增要素的情况下,增加节点集聚系数、降低非中心城市问的运输成本,利于非中心城市对外部性的应用,加速其经济增长,促进与中心城市的协同增长。因此,在建设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时,不仅要重视非中心城市与中心城市的互联互通,更要重视非中心城市间的相互联结。  相似文献   

5.
在综合考虑多维要素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协同作用的基础上,构建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模型,利用1993.2009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和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值合计约0.05.0.07,表明其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2)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非常显著,若不考虑空间溢出效应,会高估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3)外地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经济增长表现为以正的空间溢出效应为主,但是也有空间负溢出的证据。(4)在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多维要素中,劳动力与其他公共部门资本存量对中国区域经济弹性的贡献仍然较大,新经济增长因素与新经济地理因素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为回应有关中国国民幸福感的争论,并评估过去10年宏观经济和政策变化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分析了近10年国民幸福感的变化趋势。研究基于5个时点、44,166个样本,发现中国国民幸福感在过去10年内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不同政治身份、户口类型、年龄、收入、婚姻状况、民族等群体的幸福感在过去10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经济增长可能是幸福感提升的动力;如果经济收缩,那么幸福感也可能随之下降。要确保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尚需对幸福感进行更多、更细致的追踪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性别视角出发,借助布洛维“生产政体”理论的分析框架,对服务业女性农民工的劳动过程展开分析,探讨同一家酒楼中女工的内部分裂。劳动者工场之外的社会、文化身份对她们的工场表现有关键作用。酒楼管理方利用社会文化传统对女性年龄的社会性别建构及其造成的家庭角色和社会责任的差异,对女性劳动者实施分而治之的管理策略,并得到劳动者自身的认可和响应,导致“大姐”处于专制型的管理方式,“小妹”身处霸权型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8.
我国货币增长不确定性的根源可以划分为货币政策冲击和宏观经济冲击两个层面,通过检验我国货币增长不确定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货币增长不确定性主要由宏观经济冲击所引致;1998年以前的货币增长不确定性比较剧烈,1998之后的货币增长不确定性明显减弱;由货币政策冲击导致的货币增长不确定性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这意味着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但2003年以来,由宏观经济冲击导致的货币增长不确定性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抑制作用,这说明以国际金融危机为代表的经济冲击对我国经济稳定增长产生了显著的消极影响,需对此进行积极的国家经济风险预警和防范。  相似文献   

9.
全球消费水平的提高是引起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全面了解消费碳排放的增长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气候政策的设计。本文采用WIOD数据库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及部门碳排放数据,建立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构建消费碳排放核算目录,分析全球消费碳排放及国际碳排放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2009年全球消费碳排放为28850百万吨(Mt),其中国际贸易所隐含碳排放占到全球的20%,而这些贸易隐含碳主要是从中国和BRIIAT生产和出口,由北美和欧元区消费引起的。如果考虑国际贸易的影响,国际地区间碳强度的差距将缩小,人均消费碳排放从2.4t(BRIIAT)到14.7t(北美)不等。进口隐含碳分别占到北美和欧元区的33%和17%,而中国碳排放的29%是由其他国家消费引起的。因此,消费碳排放核算体系的建立对于国际气候谈判日益重要,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问分配碳排放责任,从而改变全球消费模式将有助于减排。  相似文献   

10.
物质性的空间一是指自然物理空间,二是指社会空间即社会关系。空间生产包括空间中的生产和空间本身的生产两个向度的内涵。这两个向度内涵之间的关系和物理空间生产与社会空间生产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空间生产中两大基本关系。这两大基本关系的辩证内涵表明,空间生产根本上可以归结为社会关系再生产。由此,关于空间生产问题的讨论就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意义转换,即从对象到视阈的意义转换。以此来审视,当代中国城市建构理念尚存在某些偏差,即对象与视阈的意义断裂与分离,由此造成了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一些不必要的风险和代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