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用视听语言来解释人类文化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辉 《民族研究》2004,(4):56-64
本文认为 ,影视人类学片不仅能够记录和保存人类的文化现象 ,而且能够解释和分析人类的文化现象 ,这里的关键因素就在于对“影视”一词的理解。从严格意义上来说 ,影视人类学这个概念中的“影视” ,指的不是一种艺术 ,而是一种语言 ,在影视学中叫视听语言。画面语言擅长表现具象层面的事物 ,但通过摄像和编辑的努力 ,也能够表达抽象的逻辑分析。影视人类学和人类学其他分支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使用的是视听语言 ,而相同之处就在于解释人类的文化现象。影视人类学片是使用视听语言的学术作品  相似文献   

2.
影视的剪辑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视随着科技的发展到今天,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现众的审美眼光越来越高,给影视界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影视的剪辑,在影视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把握好影视的剪辑,在很大程度上能抓住观众的眼球,了解影视的剪辑,需要了解影视画面的特性和剪辑的节奏.本文从影视剪辑的发展入手,对影视剪辑艺术进行探析,以期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3.
普通艺术高校戏剧影视表演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艺术表现形式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戏剧影视表演已经演变成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随着影视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戏剧影视表演人员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这对普通艺术高校带了机遇,将培养复合型表演艺术人才作为学校培养的目标.在戏剧影视表演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提升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戏剧影视表演人才.本文主要针对目前普通艺术高校戏剧影视表演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对高校戏剧影视表演教学改革进行思考,实现普通艺术高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形神兼备"一直是衡量演员的重要标尺。关于"形",影视表演专业对于学生的形体素质要求较高,故形体训练课程在影视表演专业学习中十分重要。不仅能塑造出学生优美的形体,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气质和修养,使学生能够恰当诠释表演的角色,形成独特的形体语言,使表演更具有感染力。本文主要对影视表演中形体训练课程的创新性教学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张小敏 《民族研究》2007,(3):105-106
"文化多样性与当代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影视人类学分会场暨第五届影视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1月23-26日在广州召开.会议由中国民族学会影视人类学分会与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主办,由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承办.  相似文献   

6.
立足于民俗文化,观照它对影视文艺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影响着影视文艺的内容和特点;再就是深刻地影响影视创作,具体表现在本土创作者与他者文化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差异,这源于"民族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人们对艺术的欣赏能力越来越高,其中影视作品以丰富的内容和多元化的风格吸引人们的关注.在影视作品中画面色彩是表现影视艺术的重要因素,因此摄影师需要灵活应用画面色彩,提高影视作品价值.本文主要分析了画面色彩的基本理论和对影视创作的影响,阐述了影视创作中的色彩基调和色彩感情,并针对影视创作中画面色彩的构架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文学领域内,将小说改编成影视剧已经成为一种常态,除此之外,将一些反响较好的影视剧改编成同名小说也成为了当代文学的一个新现象.影视作品是一种直观的观看行为,直接、简单、易于深入人心;小说则可以将影视作品所隐含、弱化的内容细腻地呈现出来,两者各有利弊,吸引着不同的文学爱好者.但总体来讲,从影视到小说,是现如今文学领域大势所趋,它能够对影视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阐述说明,能够更为永久地传承下去.本文中,笔者就从"影视到小说"这一角度出发,对当代影视文学新现象进行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9.
<金刚>作为2006年最为重要的文化事件,很多影评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其炫目的影视效果上,作为经历过多次重拍的题材,其叙事的模式化、意义的平面性及语言的图谱化,很容易被归类到新世纪好莱坞类型片之中.但本文认为,<金刚>胜出的重要因素在于其对类型片的反程式化,主要体现为文本固有的类型"轮换"策略、独特的创新机制以及类型片在好莱坞新世纪不断"配方式"的变化等.  相似文献   

10.
人类学的影视表现:从保存到展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国内外影视人类学历史和理论并联系影视人类学新的认识和实践 ,从人类学理论阐述和影片的定位入手 ,对人类学的影视表现作品从保存到展现变迁进程进行了梳理并探讨其原因 ,认为民族志电影“科学”、“客观”、“真实”并非是绝对 ,是在一定时期内为了在“科学”、“客观”、“真实”为取向的传统民族志话语下“合理的存在”的结果 ,这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中国有着共同的表现。随着民族志对传统书写民族志所谓的“科学典范”的质疑 ,携带被研究者声音和对话的“开放”的民族志作品出现有助于当代民族电影摆脱“科学”的禁锢。不同于文字作品 ,民族志电影作为人类学的影视表现形式 ,是通过镜头所建构的图像寻求对文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从而 ,本文提出展现是人类学用“形象化语言”研究人类社会文化的客观要求并具体阐述了民族志影片的新定位和多元化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