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惩治战败的德国,美英苏三大国首脑在二战还未结束时就主张分割德国。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他们又都放弃了分割德国的计划,一致同意由美英法苏四大国军队分区占领德国。由于在战后战时大国合作逐渐走向分裂,并导致美苏之问爆发“冷战”,德国问题便成为“冷战”的焦点。“冷战”使德国的分区占领格局演变成德国的分裂局面。美英法和苏联为了分别控制西占区、东占区,各自都在本占领区内推行有利于本国利益的政策,逐渐将两个占领区发展成为两个不同的经济、政治实体,并最后成立了两个国家。德国的被分裂,是大国的意志强加在德国人民头上的结果,完全是美苏“冷战”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偏指副词“相”的修辞意义李索《说文·木部》:“相,视也。”作为虚词,“相”的常用意义是“互相”“交相”。但在文言文中,“相”字还有一种较特殊的用法,即有关AB双方一方施而不受,一方受而不施。如:A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卿置侧室,大夫有二宗,士有朋友...  相似文献   

3.
冷战后的世界大势是“战”还是“和”?是“和战”、“两个新的冷战”,还是会回到“热战”?是“冷和”,还是“热和”?我认为,走出冷战之后的世界大势,从总体和主流而言,是“和”而不是“战”;“和”有“冷和”、“温和”、“变和”,应努力实现“热和”、“续和”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欧关系的发展演变,主要受国际形势和美欧双方的实力两大因素制约。冷战期间,美国和西欧国家建立并保持了大西洋联盟式的“特殊关系”。冷战结束后,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欧盟的崛起,美欧关系出现历史性调整,即从冷战时期依附性质的“特殊关系”向后冷战时代趋向平等的“正常关系”转变。伊拉克战争加速了美欧关系历史性调整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1995年正式启动的“欧盟—地中海伙伴关系”战略,是欧盟和南地中海国家在冷战后内外新形势下彼此需要的产物。该战略实施以来,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继续推进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6.
误会原是小说、影视和戏剧作品常用的一种创作手法.作品中的人物一方误会另一方或双方互相产生误会,构成矛盾冲突,进而推动情节的发展.语文教学作为一门艺术,也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借鉴并运用这种手法.因为,“误会”中饱含着一种有效的“激活机制”.语文教学中“误会”法的应用,主要是建立在吃透教材和熟悉学生的基础之上.教师要艺术地设计出教学中的“误会点”,在恰当的时机运用,造成学生对教师的“误会”,在双方的“矛盾冲突”中,展开讨论、争辩,甚至于研究,以此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研究和表达能力,进而推…  相似文献   

7.
为了惩治战败的德国,美英苏三大国首脑在二战还未结束时就主张分割德国。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他们又都放弃了分割德国的计划,一致同意由美英法苏四大国军队分区占领德国。由于在战后战时大国合作逐渐走向分裂,并导致美苏之间爆发“冷战”,德国问题便成为“冷战”的焦点。“冷战”使德国的分区占领格局演变成德国的分裂局面。美英法和苏联为了分别控制西占区、东占区,各自都在本占领区内推行有利于本国利益的政策,逐渐将两个占领区发展成为两个不同的经济、政治实体,并最后成立了两个国家。德国的被分裂,是大国的意志强加在德国人民头上的结果,完全是美苏“冷战”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在招聘中徒求“完美”之术,就如不练内功徒求招式的完美,不但舍本逐末,而且自欺欺人。与其互相欺骗,不如双方赤裸裸面对现实。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沿线地区始终是冷战思维主体关注的战略地带,在涉及中国周边的区域、跨区域安全与经济合作,触及当今国际秩序主导大国及其阵营的传统势力藩篱时,经常遭到其发起的地缘冷战思维挑战。从现有研究“一带一路”遭遇地缘冷战思维挑战的文献来看,不仅数量稀少,而且对地缘冷战思维的认知比较笼统与模糊,有将冷战思维与传统地缘学说强行捏合之嫌:一是在用学理解构现象时,没有从政治经济学内含的“历史延续性+现实继承性→衍变”的多维度、整体性视角解读地缘冷战思维挑战;二是在解构现象基础上进行理论归纳时,没有关注到地缘冷战思维带来的挑战虽具有地区性,但实则是以地区和跨地区的特性体现着国际政治衍化的全球性。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再研究构想,即从冷战遗留视角界定地缘冷战思维挑战概念并建构相关学理框架,然后以此作为再研究的工具,析出地缘冷战思维挑战的动因及施动路径,再从两个方向,即中国倡议和实践“一带一路”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选择方向,西方大国及其阵营主导世界秩序与护持地区霸权、压制和扼杀“异质行为体崛起→分享全球治理权”的方向,解析这两个方向产生冲突的结构性的深层原因,追溯和比较该冲突在不同运行方向...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东西南北”理论是深深地植根在冷战时代国际格局的演变基础之上的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冷战后一时代依然闪耀着科学的光辉,它的理论力量,结合当代世界实际,规范出这样的结论:发展问题,这一当代世界人民必须致力于解决的“主要问题”和“中心任务”,是冷战后时代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1.
“柏林墙”是美苏“冷战”在战后德国对峙的产物。“柏林墙”建成之后,两个德国相互对立、互不往来,民主德国逐渐放弃了德国统一的旗帜,两个德国的分裂局面进一步加剧。“柏林墙”在1989年11月被推倒,从而带来了德国统一的话题。联邦德国及时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重新提出了德国统一的问题,才导致了两个德国奇迹般地迅速实现了统一,从而从根本上动摇了以美苏“冷战”对峙为标志的战后雅尔塔格局。“柏林墙”的建筑和被推翻是战后德国历史乃至欧洲和世界当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相似文献   

12.
美国“新孤立主义”述评李明祥“新孤立主义”是冷战结束后在美国产生的重要政治思潮之一,鼓吹“美国优先论”,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孤立派”战略分析家、共和党保守派帕特里克·布坎南。“新孤立主义”自产生后已经并将继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冷战后时代美国的外交...  相似文献   

13.
“柏林墙”是美苏“冷战”在战后德国对峙的产物。“柏林墙”建成之后,两个德国相互对立、互不往来,民主德国逐渐放弃了德国统一的旗帜,两个德国的分裂局面进一步加剧。“柏林墙”在1989年11月被推倒,从而带来了德国统一的话题。联邦德国及时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重新提出了德国统一的问题,才导致了两个德国奇迹般地迅速实现了统一,从而从根本上动摇了以美苏“冷战”对峙为标志的战后雅尔塔格局。“柏林墙”的建筑和被推翻是战后德国历史乃至欧洲和世界当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相似文献   

14.
情态副词“厮”与“相”在元代均可表“互相”之义,但二者在语义组合、句法分布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还具有着历史更替关系。  相似文献   

15.
“楔子战略”是冷战时期美国企图阻止中苏结盟、分化中苏同盟、削弱苏联阵营力量的战略工具。美国通过对中苏关系及其变化的认知与研判,适时调整其“楔子战略”予以应对:从最初“一拉一压”的结盟预阻策略,到“共同打压”的强压促变策略,最后转变为“一压一和”的分而治之策略。美国的“楔子战略”对冷战时期的中苏关系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既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两国凝聚力从而促成了中苏结盟,也挑起了两国分歧争论并最终加速了中苏同盟分裂。  相似文献   

16.
美国冷战史学研究中的“修正学派”与“后修正学派”在方法论上都是现实主义学派,在关注点上却有很大的差异。修正学派更重视“由内而外”的研究方法,有单向性和内向性的弊端。后修正学派则滑向了“外部决定论”,其冷战史具有否认冷战的特殊性、物质本体论、大国本体论等特征,亦即在方法论上具有物质范畴与观念范畴的截然两分、美苏冷战政治与国际政治的截然两分、国内与国际的截然两分的弊端。  相似文献   

17.
再论“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历史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 :它是美苏冷战、世界分裂成两大对立阵营的国际大背景下的产物 ,是中共对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坚持扶蒋反共和敌视中国革命的对华政策所作出的必然回应 ,也是中共全面总结近代中外关系所得出的必然结论。但这决不意味着仅仅是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中共对中华民族最高利益和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现实考虑。但“一边倒”外交政策毕竟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新中国从 5 0年代起就逐渐改变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积极提倡各国人民在五项原则基础上实行和平共处 ,最终摆脱了美苏两极的制约和影响 ,成为独立于美苏之外的一支重要力量而活跃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上。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讨论“说”,第二部分讨论“难”。“说”和“难”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常见的两种论辩方式。它们当然都属于论辩,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论辩。它们的特殊性在于它们的特殊的目的和特殊的语境。本文在讨论“说”的时候,从上面所讲的特殊性讨论了“论证”、“说服”和“说”,从它们所涉及的语境因素的复杂性而逐步复杂化并互相区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争夺世界霸权,美苏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对抗,逐渐发展为冷战。在冷战的大背景下,朝韩关系也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一波三折。双方由最初的对峙到后来一系列民族和解政策的出台,并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但由于双方存在的严重的不信任和祖国统一方案中的巨大分歧,因此在整个冷战期间朝韩关系都是在曲折中发展。特别是朝韩双方关系的变化深受国际环境因素的影响,带有深深的国际烙印。直到冷战结束后,才为朝韩关系的改善和双边政府高层会谈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在美苏两极争霸的冷战时期,美国联合西方盟友一致对敌,遏制、围堵苏联成功。冷战结束后,共同对敌的目标消失,世界处于和平和发展的时代。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其霸权主义势头不减,动辄从本国利益出发,对竞争对手实行“遏制”故伎,理所当然地难获盟友们的支持,不得不时而改变“遏制”为“接触”,时而两种手法兼用,迫使竞争对手就范。充分显示其对外政策的两面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