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当代电影的艺术使命出发,研究了1989—1991年这一时段主旋律电影的一个重要景观:改革题材电影。探讨了改革题材电影在结构模式和人物塑造上的重大突破,分析了这类影片的诸多艺术遗憾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电影政策的进一步放开和市场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国产主旋律影片借鉴了商业化电影成功的实践运作模式,尤其是整合市场营销中,不仅带领国产电影走出了"叫好不叫座"的窘境,陆续占领国内电影市场以及票房份额。本文通过对国产主旋律影片的创新性、成功典范以及与商业化结合的营销道路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3.
《小时代》电影的成功并非无法复制,也是有迹可循。它宣告国内从出版市场到电影市场,已经成为由中学生到年轻白领为主导的“小”时代。在“小”时代里,粉丝电影需要对年轻观众的精准定位,才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功。“小”时代的小妞电影也不再是围绕成熟女性的题材展开,《小时代》也成功填补了国内小妞电影的类型范式空白。  相似文献   

4.
主旋律电影自1987年正式提出之后, 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扶持,继而在电影工作者的勤勉创作中迎来了一个发展热潮期,并形成了革命历史题材影片、领袖(伟人传记影片、英模影片三类典型范式。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主旋律电影的社会影响和票房营收都呈现明显的衰减迹象。面对日益凸显的生存困境,主旋律电影在负重前行中开启了求新谋变的转型发展历程。2010年以来,主旋律电影积极进行创作上的自我调适和拓新,不断推出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精品力作,赢得观众,占稳市场,进而在口碑和票房的“双赢”中,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相似文献   

5.
观点     
《人力资本》2009,(1):7-7
判断经济灾难不必看经济数据,刘永行的成功不可复制,用所得税给职工加工资可拉动消费,成功的经验多数是扭曲的  相似文献   

6.
在梳理主旋律电影海外传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五部国产主旋律电影的海外票房以及豆瓣、爱影库、烂番茄网三个知名电影平台的评分及评论,探讨了主旋律电影海外传播效果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探寻提升中国电影海外传播效果的路径,即夯实电影产业,加强国际合作;建立电影海外发行渠道,创新电影推广方式等,从而实现主旋律电影对内提升民族自信、对外传播中国文化进而提升国家软实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主旋律电影与好莱坞电影被认为分属两个完全不同的畛域,不具可比性. 在追踪历史、考量现实后,对此进行否定. 在此基础上,从意识形态表达的显隐、题材类型的多样、主创人员创作环境的自由与否等方面比较两者的异同,指出好莱坞电影对中国主旋律电影来说确实是一个可资借鉴的对象,中国主旋律电影在与好莱坞电影的持续碰撞中,在坚持固有特色的基础上,也在逐渐吸纳好莱坞的某些精华,从而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8.
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主旋律电影,作为当代影视文化的一种格局,一种精神,已经历史地载入了中国当代电影的史册。尽管主旋律电影由于多种因素而有着诸多艺术遗憾,但它和探索片、娱乐片一样,都是电影百花园里不可或缺的艺术品种,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电影的灿烂的景观。  相似文献   

9.
古代人和现代人不一样。现代人有复印机,有照相机。复制一段信息基本能做到不走样。而古代读书人就难多了,没有机器,想要看什么书,非得自己挽起袖子抄不可,就算是家里有钱,用得起雕版印刷,也得请刻工来一个字一个字雕在版上。在这种情况下,复制的质量很难保证。因为传抄的人也是普通人,  相似文献   

10.
电影《1921》作为建党100周年的献礼影片,讲述了首批中国共产党人,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担起了救亡图存的重任,让中国社会焕然一新的故事。不同于以往主旋律电影叙事强调主题化、典型性、历史感等一般策略,该片采用“双维共构”的叙事模式,通过主题叙事情感化、宏大叙事细节化、线性叙事断面化、英雄叙事诗意化等手法,对主旋律电影叙事进行了系列创新,文章运用文本分析法和文献分析法,在整理、归纳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1921》的叙事策略进行研究,为新时代中国电影“讲好中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提供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主旋律电影也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发展与创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的上映,突破了传统主旋律电影创作思维框架,影片在架构上更加追求灵活多变,叙事手法上更加倾向“类型化”融合,角色塑造上更加讲求真实性刻画,艺术表达上更为注重多元素融入,不仅维系了电影艺术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平衡,更有效激发了观众的乡愁记忆与审美共情,实现了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在创作策略上的成功变革。  相似文献   

12.
主流电影是一个内涵丰富、驳杂的术语,也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务实、折中但又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理想电影形态。它在中国电影语境中的萌芽、显形、发展的复杂过程,是在多元文化语境下由多种意识形态诉求共谋的结果。在当下的中国电影市场环境中,商业电影、主旋律电影、艺术电影都在各自的场域中,呈现出不同路径的主流化趋势:主旋律电影商业化、商业电影主流化、艺术电影商业化。而它们的共同实质则是大众化趋势。主流影片是丰富多元的文化共生与融合的结果,其中有主导文化与商业文化的冲突与调和,也有历时性与共时性的传统文化、青年文化、香港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冲突与流变。这些文化资源的主流化或大众化,营造了多元化的主流电影文化格局,并呈现出一系列主流性的艺术、美学及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13.
新主旋律电影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从新主旋律电影内涵与特征进行展开,论述新主旋律电影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回归要把握娱乐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原则。它具有个体与社会两个层面的价值,从而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在新主旋律电影场域上实现回归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每个员工都是管理者的餐馆,显然具备了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这就是一些餐馆尽管从海底捞挖人,试图抄袭海底捞的模式,但却达不到海底捞效果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前,连锁经营已经成为我国餐饮业发展的主要方式本文认为,餐饮企业实施连锁经营的本质是对成功的店铺经营模式的复制,店铺经营模式的核心是企业文化,而且企业文化在连锁体系内是可以复制的。因此,餐饮连锁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关键在于如何进行企业文化的复制。在此思想指导下,本文着重探讨了中式餐饮连锁企业在连锁发展过程中的企业文化复制策略。  相似文献   

16.
迄今为止,"主旋律电影"这一概念在中国已经存在了二十多年。从产生的背景、存在的必然性到内涵的扩大化,主旋律电影的境遇变迁可以说是十分具有中国特色的。然而,当前主旋律电影却面临着严重的认同危机和生存困境,寻找转型策略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警匪电影发展无外乎是警匪片与公安片的翻转腾挪。20世纪80年代诞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警匪派生类型公安片,在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的原则下,逐渐演变为主旋律电影的创作分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警匪片,集中展示了现代化的视觉元素以及跨国追捕的异域情调,注重突出娱乐启蒙与现代性体验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警匪电影主要以合拍片的形式存在,香港导演在新主流话语的平台上找到了与内地意识形态和解的出路。展望我国警匪电影的未来发展,公安片作为主旋律电影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将继续存在,但是警匪片则会逐渐呈现出两种趋势:大陆导演探索作者化风格的警匪片创作,而港式警匪片融入更具普适性、包容性的新主流电影创作。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主旋律电影和艺术电影的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商业化倾向,这种倾向表现在影片的制作和运作两个方面,即影片的题材选择、情节架构、价值判断以及发行、放映的商业化。而主旋律和艺术电影在90年代出现这种发展倾向则是由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的大背景、电影学界关于电影本质的论争的小环境,以及主旋律电影和艺术电影自身原因共同导致的。  相似文献   

19.
文章比较了<色,戒>的原著小说与改编电影,探究语言话语与视觉叙述如何再现可叙述与不可叙述之事,文字文本中的视角与再现模式如何被视觉文化与视觉想象塑造,文字文本如何策略性地引用并改写视觉图像,小说与电影具有怎样对立又融合的悖论关系,两者的视角和效果是殊途同归还是并在歧出.  相似文献   

20.
根据文学剧本《寻找》改编的电影《云水谣》,采取时空交错的手法,沿袭“寻找”的情感足迹,将单一的爱情主题拓展到爱情与祖国的统一。蒙太奇手法的杰出运用和全面采用DI(数字中间片)技术,虽成功地解决了主旋律电影的意识形态导向和商业大片的视听表现和运作模式,却因镜头的过多闪回与切换,各种电影类型的杂糅与组合,不仅显得零乱,而且也削弱了历史的沧桑感,使影片罩上鸳鸯蝴蝶的外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