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搜神后记》的作者是陶潜吗?白广明《搜神后记》是一部侈谈鬼神、称道灵异的志怪小说,它的作者,旧题为晋·陶潜。陶潜,即陶渊明。将《后记》作者署为陶潜,见于《隋志》,其后两《唐志》、《宋志》等均未著录。早于《隋志》的梁·慧皎《高僧传叙录》有陶渊明作《搜神...  相似文献   

2.
《搜神记》是东晋初年干宝撰写的一部笔记小说,它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派小说的代表作,在我国古代小说史上曾经大放异彩。可惜这部小说在唐代以后就散佚了。到了明代,胡震亨把《搜神记》佚文辑录成二十卷,使得这部小说以较为完整的面目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汪绍楹先生的校注本《搜神记》,对原书的真伪、故事的源流、文字的脱误等做了大量的考订工作。1991年,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黄涤明先生的《搜神记全译》,该书在汪校本的基础上,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深入浅出的通俗读本。笔者近来在使用《搜神记全译》时,发现…  相似文献   

3.
《隋志》著录《世说新语》于子部小说类,而把《搜神记》著录于史部杂传类,这一方面说明二者在文体上存在差异,同时也表明了不同历史时期小说观念的演变《。世说新语》不同于《搜神记》的文体特征可归纳为一个“小”字,一是体制小,即篇幅短小,不具备完整的故事情节;二是功用小,即缺乏宏大主题,远实用而近娱乐。《隋志》于小说类著录《世说新语》而弃《搜神记》,表明《世说新语》的文体特征正切合《隋志》所持的小说观念。  相似文献   

4.
引言《搜神记》是我国魏晋时期志怪小说的杰出代表,也是我国古小说①形成、发展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部作品,本文从研究《搜神记》的故事题材及叙述手法入手,探求它与巫文化及史传文学的关系,由此探讨它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搜神记》不只对我国魏晋六朝之后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而且它可能远在公元891年之前已传入日本,对日本的文学艺术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可在日本的“物语”、“说话”中得到印证。在日本历史上,有五次我国移民大规模迁居日本成为“归化人”的记载,不同国度、民族间的经济往来、文化交流及宗教传播是民族间文学交流的载体。自《搜神记》传入日本以来,一直成为日本佛教故事、怪异小说的滥觞,日本近代新译本的问世,更扩大了《搜神记》在日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搜神记》一书向无善本,且讹衍错漏,不一而足。晋代正是古代汉语发生大变化的时期,出现了许多新词语和新的句法格式。尤其是民间流行的一些俗语词,由于一直受忽视而被历来的字书词典所失载,这些都为此书的译注带来了困难。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黄涤明先生注译的(搜神记全译》一书,总体上注译质量还是较高的。本文对该书主要是翻译上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正> 汉魏六朝,志怪小说大盛,其中写情爱的作品数量颇多,仅干宝《搜神记》就有三十余篇,其它如《汉武故事》、《列异传》、《搜神后记》、《幽明录》、《异苑》、《甄异记》、《续齐谐记》等皆有脍炙人口的情爱故事为后世所艳称.它们奠定了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以志怪写情爱的结构模式,中经唐代传奇炳耀异彩,到《聊斋志异》则充分地展现出其艺术的魅力.本文拟从历史的观照中,探讨这类文言小说的美学特征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搜神记》中的孙吴故事共计24条,数量上超过曹魏、蜀汉故事,所表现的内容也更为广泛.孙吴故事一方面反映了晋人对孙吴地区了解的加深,一方面展现出晋人对孙吴的复杂态度.晋人对孙吴的态度,从西晋时"吴人轻锐""亡国之余"的提防、轻视,转变为东晋时合作、拉拢.《搜神记》中的孙吴故事,正是两晋交替孙吴印象不断变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搜神记》中人称代词和称谓词入手来考察书中文字的时代特征。第一大部分以人称代词为研究对象,分别讨论了书中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二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结果表明书其使用情况是符合魏晋时期的语言特征的。第二大部分搜集了书中出现的十分具有魏晋时期语言特色的一些称谓词的使用实例,从意义语义上分析其是否符合当时的和当时常用的语义一致或相近,结果也得到了肯定的答案。最终得出以下结论:就人称代词和称谓词的使用情况而言,《搜神记》的语言很大程度上符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言事实。进而推论,《搜神记》中大部分的内容的写作年代都是魏晋时期,即原书的成书年代。  相似文献   

10.
作为“采访近世之事”的著作,《搜神记》(二十卷本)中有很多接近当时口语的成分,保存了晋代当时很多的常用语汇,为后世研究魏晋词汇面貌提供了材料;书中大量的新词新义,既可补充现有辞书的不足,又反映出这一时期汉语词汇的真实面貌。这些都说明《搜神记》在中古汉语词汇研究中具有很大的语料价值,我们在研究汉语词汇尤其是中古汉语词汇时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1.
透过生活氤氲的精致叙述——苏童短篇小说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蕾  张学昕 《北方论丛》2001,(1):114-118
多年来,苏童始终追求学想象的奇特、风格的优美、故事的魅力,形成了其独特的美学形态;其近期的短篇小说又表现出对小说体结构、语言、叙述更进一步的精心和讲究,无论小说的故事层面,还是人物、语境,都更加精致。  相似文献   

12.
中西方文化中因“吃”而付出巨大代价的古老警训向现代人昭示:“吃”的对象是有禁区的。其实在人 与自然的相处中也是有禁区的。现代国人落后的生态观念亟待提高,重塑国人的现代生态意识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钟焓 《西域研究》2007,12(3):98-105
本文通过对16世纪初期前后,一位中亚穆斯林的来华旅行记中两处传说内容的分析考释,指出了它们的原型是在中国民间流传已久的项橐故事和槃瓠传说,文中还揭示出该行记中对中国鬼神的描述实际上反映了明代社会中所流行的五通神信仰。这一研究既有利于我们深入理解该行记的史料价值,同时也为我们认识上述传说故事与民间信仰在当时社会上的流行程度提供了可靠的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主要根据凌纯声《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一书中所载的19个赫哲故事,进行梳理和研究。它们虽不能为信史,但却为研究赫哲族萨满教及民俗等方面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史料,还可以帮助我们诠释赫哲族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往人们对这些传说只注意研究其文学性,却忽略了它与萨满教的密切联系及其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刘刚 《殷都学刊》2011,(3):99-101
李佩甫的小说《羊的门》充满传奇色彩,呼天成等人和呼家堡都有着曲折的、出人意料的经历和遭遇,而这些传奇故事无法带给我们阅读的欣喜与快感,却让我们不断感受到人性集体缺失的悲凉与沉重,以及李佩甫在对豫中人的生存困境与精神迷失进行展示后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6.
翟文铖 《齐鲁学刊》2006,9(4):89-91
对于茅盾流亡日本时期创作的短篇小说,以往的阐释往往强调其阶级意识而遮蔽了其主题的多重性。事实上,这些作品内涵深邃:一方面,延续了“五四”启蒙传统,对封建文化、国民性、个性解放等命题做出了具有时代色彩的反思;一方面,以形而上的思索超越现实羁绊,对虚无主义的哲学问题予以探索。正确地评价这些作品,将有助于我们重新估定茅盾在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侧重于黎族民间故事中的生活故事、幻想故事和寓言故事的内容及其特色加以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8.
释“传说”——兼探结绳记事的内部运作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靳青万 《文史哲》2002,(5):124-127
在殷墟甲骨文字中 ,保留了一些关于上古结绳记事的信息。对这些信息分析可知 ,在结绳记事的内部运作机制中 ,有专人负责结绳和记忆结绳中所记之内容 ,并将其不断地“传说”给他人 ;在该记忆者年老之后 ,还必须将自己所管理的结绳和结绳中所记录的内容“传说”给自己的继任人。这应是“传说”一词的原始义。这样的“传说”不仅并非“无可征信的传闻” ,而且还应具有“信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孙国江 《阴山学刊》2009,22(4):18-21
在整个黄粱梦故事系列中,梦是连接两个世界的纽带,同时也是一个贯穿始终的文化主题,整个故事的核心又在于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如梦的思想。“人生如梦”这一思想主题在各个时代关于黄粱梦故事的文本中既有延续又有变化,反映了不同时代梦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将唐传奇《周秦行记》置于和巴金的《复仇》和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舞会以后》的比较视野中可见:《周秦行记》、《复仇》、《舞会以后》均为故事套故事结构,《周秦行记》叙事策略不同于其他二者之处在于:不仅构造了谈论话题的场所,而且由于特意忽略了时空差异,让不同时空的人物和事件聚集在同一个时空中,讲述了若干个故事,从而产生了在某些方面可以按照现实中的感情、人情事理逻辑来接受,而在某些方面又似乎颠覆了现实逻辑的神奇蕴藉。此外,叙述者与人物塑造合二为一,叙述者在叙述和描写的同时也刻划自己的心理和性格,以及诗词入小说等方面,小说作者均有出色处理。《周秦行记》中的艺术现象在中外古今的叙事文学中都是非常珍贵而独特的,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