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没有上海就没有张爱玲,同样,没有香港也就没有张爱玲。张爱玲居留香港的时间虽然总共不过六、七年,但对她的人生和创作却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和地理阻隔,张爱玲在香港生活的岁月不太为内地朋友所知,有关张爱玲的一些传记亦是语焉不详。特整理在撰写《香港小说史》过程中搜集到的有关材料,以供业内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小说的底色是荒凉。在张爱玲的小说世界里,人物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更没有爱,有的只是因利益而联系在一起的男男女女,他们生活在一个荒凉的世界,体验的是苍凉的人生,摆脱不了的是悲剧的命运。研究张爱玲小说中的情感缺失,可以真实再现她笔下的都市人物身上所折射出来的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3.
浪漫宝典     
不小心掉进水里,索性就洗个澡。1943年,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写道:香港的倾覆,成全了白流苏的爱情。2009年,可以和爱人一起共度情人节的男女,你们也值得载入史册。你们的爱情没有倾覆一个大城市,但是站在张奶奶那个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大部分没有长大成人,他们经历着青春期以前的俄底浦斯式纠结。这些与描写孩子成长过程的古老童话故事中的人物特征不谋而合。就如很多传统童话中的人物那样,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也是直白白地暴露出自己的欲望。而且这一欲望大部分以家庭为背景,在俄底浦斯式葛藤结构中展开。并且童话中的母亲形象往往是以魔女的形象登场,这是为了将删掉"坏妈妈"的形象,完整地留下"好妈妈"形象的一种童话式战略。张爱玲小说中最大特点之一的"恶母"形象就是具有这样的童话式结构特征。对张爱玲来说,能够真正信任和依赖的母亲是上海。另外,在童话中常常出现的能够从邪恶的现实中得到救赎的幻想空间,在张爱玲小说中也常常登场,其代表性的空间就是香港。在本论文中研究者将要展示解读张爱玲小说的另一种视觉,即童话式结构。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以她的主要作品集《传奇》和《流言》,蜚声20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张爱玲用作品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基本理解:现代洋场社会里有难得的爱情,但这难得的爱情终归被沪港洋场社会、现代殖民都会、旧的大家族所扼杀,所吞噬,写出了自己对现代洋场社会吃人真相的理解。文章从女性俯视形象的窃笑来自对男性形象的贬抑入手,分析了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窃笑的几种形式,以及张爱玲与其笔下女性俯视形象的精神联系。从而阐明:在中国封建宗法社会和西方殖民地文化的夹缝中生存的女性,从没有放弃过抗争,在鲜血淋漓中满身伤痛的她们犹如巨石底下的小草,依然发出或是低徊,或是扭曲的呻吟,她们是上海、香港现代洋场社会里醒觉的灵魂。  相似文献   

6.
1943年春,刚从香港辍学回沪的张爱玲拿着她的《沉香屑一一第一炉香》拜见《紫罗兰主编周瘦鹃时,周立即品味出她的作品很有些毛姆作品的风味。张爱玲承认她正是毛姆作品的爱好者。张爱玲的弟弟在介绍姐姐时也说:“……,她顶喜爱看小说,《红楼梦》和毛姆写的她顶爱看。”①70年代,张爱玲在她的一本小说集序里回忆《连环套》的创作缘起时,提到某个人物的原型,说他“整个象毛姆小说里流落远东或南太平洋的西方人……”②长期以来,对张爱玲的研究在本国文化范围内探索的居多。这位23岁就名噪大上海的女作家与她所喜爱的大洋彼岸的作家之间,究竟存在哪些联系?本文愿在这方面拾遗补漏,作一点尝  相似文献   

7.
苍凉是张爱玲小说风格的主要基调。有别于古典时代的苍凉感,苍凉不仅是一种文体风格的书写,还是现代人生存图景的隐喻。人生和谐、柔和维度的强调拓展了张爱玲人性理解的宽度,构成张爱玲小说苍凉背后的悲悯情怀。从生活的日常性、细节当中读解历史人生,苍凉是生命悲剧体验的隐喻。人在时代生活面前的软弱无力所造成的人生悲剧是形成张爱玲小说苍凉意识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跟张爱玲对五四运动的复杂接受有关。由于对五四精神接受的游移与不定,历史与人在张爱玲那里就成为一种在现实当中无法达到和解的悖论。  相似文献   

8.
苍凉是张爱玲小说风格的主要基调。有别于古典时代的苍凉感,苍凉不仅是一种文体风格的书写,还是现代人生存图景的隐喻。人生和谐、柔和维度的强调拓展了张爱玲人性理解的宽度,构成张爱玲小说苍凉背后的悲悯情怀。从生活的日常性、细节当中读解历史人生,苍凉是生命悲剧体验的隐喻。人在时代生活面前的软弱无力所造成的人生悲剧是形成张爱玲小说苍凉意识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跟张爱玲对五四运动的复杂接受有关。由于对五四精神接受的游移与不定,历史与人在张爱玲那里就成为一种在现实当中无法达到和解的悖论。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倾力为世人呈现了一出始于上海成于香港的乱世恋情。细读文本中范柳原和白流苏的情感历程,会体会到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受。张爱玲不仅描述了没落社会女性婚恋的悲剧,还写出了在挣扎与无奈的自私恋情中赢得一丝真爱的欢喜。  相似文献   

10.
一元港币,若用于内地市内电话,只可打几分钟,而在香港,只要投进一元港币,就可以打任意长的港内电话,“煲电话粥”也由此而来。国内友人一到香港,就用投币电话联络另一位久别的友人,一聊就是40分钟,声称“好痛快”。 内地人赴香港,也曾经闹过这样的笑话:打电话找香港的朋友,朋友不在,其母亲说“等我女儿回来再找您‘煲电话粥’”,内地人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