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李晓红 《社科纵横》2008,23(11):27-29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竭资源.中华民族与天地人和谐相处的高智慧,对于今后改进、调整、理顺、整合、协调人与天地即自然环境的平衡和谐发展的关系,以及人与社会、人心与人身的平衡和谐发展的关系,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实现世界和平发展,对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明天,必将具有巨大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儒家传统伦理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明霞 《社科纵横》2006,21(3):84-85
儒家传统伦理中的合和思想,曾经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这个东方大国,是历朝历代的治国方略,更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思想渊源,继承和发扬儒家传统伦理思想中的合和思想,对构建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公共社会学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万里  赵超 《探求》2008,(5):8-13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为新时期社会学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以此为背景,结合社会学的发展现状和历史使命,对新时期社会学自身的学科定位进行系统反思。通过引入“公共社会学”这一概念,对以往社会学取得的成就进行分析,并对社会学在公共政策和区域发展研究中所能够扮演的角色进行展望,从而进一步探讨了社会学中国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学学科建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继承与发扬儒家孝道的精华,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安宁;有助于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有助于实现代际关系的和谐;有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因此,弘扬儒家孝道对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胡帆  陈宇宙 《创新》2007,1(6):21-25
和谐思维方式是和谐文化的深层内核,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思维方式,它是一种求同、协调与系统相融合的思维,正确认识和谐思维的内涵和特征能够更好的发挥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尤其是在认识功能和实践功能方面。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过程中的主体发展进行分析.以生成性思维为指导,主体发展的起点即是对片面发展的人的超越,人与自然、他人和自我的协调发展是和谐社会中主体发展的内涵,实现主体发展的途径是回归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秋烟 《社科纵横》2006,21(1):17-18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转型,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社会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与组合,各种利益之间的分化和矛盾,对当代中国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为此,在改革发展进程中应积极构建系统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以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和保持利益分化与政治稳定之间的和谐共进,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洪春 《社科纵横》2007,22(11):4-6
和谐社会,是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的发展要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深化,为解决我国社会转型遇到的问题而提出的社会发展目标。和谐社会是古今中外思想家们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具有丰富的思想资源。当前我国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是一个多元社会、公平社会、有序社会和充满活力的社会。要构建这样的社会,就必须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利益关系、建设民主法治、推进体制创新、推进核心价值体系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和合"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它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完整的内容体系,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合"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文化基础,弘扬中华"和合"文化精神,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郭丽冰 《探求》2007,(1):24-26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高校民主党派应立足自身实际,从提高高校民主党派成员的素质出发,为创建和谐的政治环境、文化环境以及建设和谐的社会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陈永庆 《唐都学刊》2008,24(3):116-1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当代社会构画的美好蓝图和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选择正确的路径.首先,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的方法论原则,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其次,必须把握好民主、公平与效率,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成员共同富裕三大核心价值取向;再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的逻辑构序上,必须处理好构建目标的整体性、利益主体的层次性、实践过程的动态性和"宏观"的平衡性与"微观"的不平衡性等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12.
柳德舫 《探求》2007,(2):16-20,6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社会各类组织、各阶层人员都要共同承担的伟大历史重任。作为重要社会组织的企业,必须通过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努力。本文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及其重大意义,分析了中国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中的贡献、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余维法 《探求》2010,(3):63-67
改革开放以来,湛江的民间组织伴随着体制、机制的转轨和社会的转型,处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这对消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成熟和政府职能转换不到位等原因,湛江的民间组织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采取相应对策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杨雁文 《探求》2008,(1):13-16
党的十七大对民生问题作了充分的阐述,表明了党对民生问题重要性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近年来,广州市黄埔区委、区政府从六个方面人手,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15.
马渤 《探求》2007,(3):17-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世界各国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做出的最新理论概括,也是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标志性的理论创新成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认识的新成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以人为本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新概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新拓展。  相似文献   

16.
试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内涵及重要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论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内涵,从而进一步分析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经济全球化时代社会变化经验事实的概括总结;是我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卫东 《社科纵横》2006,(11):24-25
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型社会。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文认为新型工业化道路适应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杨平 《社科纵横》2006,21(3):58-59
当前,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对政法工作提出了挑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政法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期的政法工作必须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全面展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9.
李英世 《探求》2005,3(6):18-2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基础性工程。我们只有从发展视角、改革视角、稳定视角、社会公平视角和党群关系视角,去理解和把握这些重大问题,才能加深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才能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0.
王朝霞 《社科纵横》2006,(11):137-138
围绕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分析党报主流媒体的舆论导向,探讨党报在新形势下如何创新报道思路,采取新举措、新思路承担起历史的责任,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强大的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