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看了郭诚文先生的书法展和他送给我新近出版的两册书法作品选,无不为他近几年退休后苦心孤诣地钻研书法,并突破原有的水平而大为惊叹。这是他奋力拼搏的硕果。我和诚文兄早在1964年就相识。我是新城学校的团支部书记,他是公社团委书记,自有工作来往。他那对人和颜悦色的风度,给  相似文献   

2.
王童性老师说:“我的梦想就是系统全面地让爱书法的中国人、外国人知道中国字应该怎么写,怎么写才好看,我要编一本书!” 他不是在夸口,也许他的梦想从他开始学书法那天就在心底里生根了。  相似文献   

3.
书法一直是我的业余爱好。匡亚明校长是当时南京大学的校长,他倡导学习书法要继承传统,善于创新,我一直受他的影响。后来还编了一本《当代硬笔书法》杂志,是赵朴初题的,我做的主编。那时虽年轻,但还是推动了硬笔书法的发展,像刘炳森老师当时就是硬笔书法的支持者。我与刘老师也是因为硬笔书法熟悉的,当时是全国第二届硬笔书法展,我是副秘书长。那几年,硬笔书法持续了一段时间。对于书法的学习,我觉得首先是爱好,没有爱好做什么都不行,有了爱好才会对书法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4.
赵斌 《老友》2014,(7):20-21
在前不久的"马航失联"空难中,有一位江西人士身陷其中,与家人亲友失去了联系。他叫黎明中,是一位颇有造诣的资深书法家。其书法有明理、慧性、灵秀之特点。这里我们选发一篇文章和黎明中的两幅作品,供读者欣赏。参味书法之美,见证书家内心。黎明中的作品蕴含骨力,笔势奇妙。他没有简单复制他人,也不愿意重复自己。欣赏他的书法与书论,也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他的书法特点。  相似文献   

5.
剑钧 《中华魂》2014,(6):52-55
正一位军人,又集书法家与诗人于一身,让我从中读出一种不同凡响的韵味。我们的交谈从书法开端,由诗词引申,以军旅生涯收尾。我从他洋洋洒洒的谈吐中,既看到了文人的风骨,又看到了军人的气质;我从他气势如虹的书法和诗词中,既看到了文人的豪放,又看到了军人的魂魄……  相似文献   

6.
赵承楷 《山西老年》2009,(11):13-13
我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就喜欢写毛笔字,但高中以后就没有再动过毛笔。大学毕业后,到中学任教,知道了毛笔字的重要性,才又写起毛笔字来。1964年我认识了省城著名书法字郭伯英先生。他的书法,不论  相似文献   

7.
我认为,世言史家之书法,其义过于狭隘,对其研究,亦往往流于形式主义,道路越走越窄。本文拟就书法之涵义略述浅见,以求专家指教。世言史家之书法,盖从《春秋》书法来。在中国史学史上,学者似乎皆由《春秋》之书法而论及他史之书法,历代相因,绵绵不绝,使之成为一个不可改易的老传统,不可不涉及的大问题,似乎成为中国之史家的“独一无二之天职”,“独一无二之能事”。何谓书法?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创始人梁启超在本世纪初所著《新史学》中,曾专门论过书法,他说:  相似文献   

8.
我第一次看到他时,简直吓住了。他只有上半身,下半身一点也没有,整个人只有短短的一截。那是市里组织的一个书法会,有他,亦有我。  相似文献   

9.
结识徐雄关的几年以来,我一直是以崇敬的眼光看他的。一是他的勤奋,二是他的书艺。以徐雄关的年纪,书、画、印俱能,尤其书法篆刻达到如此之高度,以笔者陋见,在浙江也是很少见的。我每到一地,喜欢逛一些经营图书、文房四宝、地方风味之类的店铺。1997年秋,我初到椒江,在三味斋店堂中得见一幅篆刻作品,作品装裱精致,诗堂为篆书“耕石楼印痕”及几行行书题款,署“寒石雄关”。其篆刻不论刀法,还是布局都很显功力,书法更是磅礴、雄强,沉着而潇洒。店主说,这是椒江青年书协会长徐雄关的作品。从此,我与雄关相识,经常为书法而促膝长谈,对他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父亲的书法     
夏辉映 《社区》2012,(26):60-60
我在先父祥凯先生的墓志铭上对他的书法有着墨:“工书,兼擅各家之长。又独出机杼,下笔严整有度,苍劲峻拔,一如其为人。”父亲的本行虽为医生,于药性药理是行家,但他最钟爱最精通的却是书法。  相似文献   

11.
一毅霖的书法创作和书法理论研究我都相对比较熟悉,因为跟我读的博士,他的书法作品我常常看到,今天到牧风堂参观了一下,还是好。这里我第一次来,今天的展览,包括作品的装裱与展示形式,我是第一次看到,看后有一些新的感觉,它会迅速地跟漆艺等艺术形式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2.
表兄董朴垞     
正温籍著名历史学家董朴垞(1902—1981)先生今年已是百十六冥诞。近日整理亲友所赠字画,惊喜发现他送我的一副书法弥足珍贵。论辈分,我应该叫他表兄,因我父是他表舅。旧知识分子很讲究礼数,每逢一年一度的新春,他总要率几位弟兄前来  相似文献   

13.
江苏盐城的成亚仅有小学文化,自练上书法后,现已成了有"本子"的书法家了,作品不仅屡屡在全国获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有收藏。面对案前成堆的荣誉证书,他憨憨一笑:"这些都是我练书法的‘副产品’,我的‘正品’收获是练好了身体。"他虽有86岁了,但红光满面,精神矍铄,血压、血脂、血糖、心、肝、肺、肾等指标都正常。他说,刚  相似文献   

14.
正"大河是安静的,有学问的人是谦虚的。"王友良给人的印象不仅文章写得好,书法写得好,而且谦和、接地气,这与他很能放下身段有关。在古老的书法碑帖之前,在书法前辈面前,他很自然地扮演着学生的角色。友良其人,既低调又丰富。为了写这篇文章,我与他十年之后再次相见,乍一见,感觉他的外型几乎没怎么变:稍显凌乱的短发,有些肉感的脸颊,一直挂在嘴上的微笑,身型比以前微胖,  相似文献   

15.
九儿 《北京纪事》2010,(3):96-97
天生书法缘 今年已到耄耋之年的王世德老人精神仍然矍铄,眼不花,腰背直如椽。他和我说,这都多亏了他自幼练习书法的缘故。  相似文献   

16.
正我与杨谔相交已十几年,他每有新著问世,总不忘在第一时间送我一本,打开书柜,一一数来,已有十来册,这些著作自然也成为他人生旅途中严谨治学、勤于思考、笔耕不辍、不断超越的闪光印记。最近,我又收到他赠我的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作《书法问答》。  相似文献   

17.
殷少华 《老友》2012,(6):17-17
退休后,我告别了繁忙的工作,曾一度感到生活不适,一天到晚无所事事,内心特别空虚。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遇见了退休后正在上老年大学的老区长。他向我介绍了在老年大学学习书法、绘画的情况,并将他的绘画作品供我欣赏。画中的鱼儿伴随亭  相似文献   

18.
大度莫言     
王干 《社区》2012,(26):17-17
在我办公室里,惟一挂着的书法作品是莫言写的。不但因为喜欢其内容,也喜欢他的左手书法风格。  相似文献   

19.
手指在键盘上游走,竟然很难为跃辉兄敲出一篇短文——不是我吝惜自己的文字,只是觉得用文字来传达我对跃辉和跃辉书法的认识,总会有言不尽意处,怕朋友们读后有管中窥豹的遗憾。但跃辉讷于言语我是知道的,作为自信相当了解他的老朋友,我觉得还真有义务"代言"一下跃辉的书法要传达什么,以及跃辉的为人如何。  相似文献   

20.
正邢海先生自幼酷爱书法艺术,对真草隶篆各种书体广泛涉猎,对钢笔书法、毛笔书法苦苦钻研,此后在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书法系和国画系的学习,更加夯实了他的艺术基础。对书法基本功的潜心钻研,铺就了他迈向书法殿堂的艺术之路,艺海无涯,学无止境,深厚的造诣让他在书法上取得了令人艳羡的艺术成就。二十余年来,邢海先生一直将书法作为其精神生活中的一大乐趣和爱好,对历代书法大师的作品,都进行了精细入微的临习。他坚持不懈地临习欧阳询的《九成宫》、颜真卿的《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