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模式,共有五种,已经形成的有四种,那就是:“自发保护,精英助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政府主导,人大立法”;“大系统带小系统,小系统促大系统”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成的理想模式将会形成,那就是“政府主导给力,法制保驾护航,经济文化协调,文化持有者自觉参与,全社会积极行动”。  相似文献   

2.
“景德镇瓷业习俗”已经列入江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此,进一步加强对“瓷业习俗”研究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饶卓颖 《办公室业务》2023,(5):74-76+9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包括桑植民歌在内的传统音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在新的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本文通过桑植民歌著作权保护的探究,启发我们积极思考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中完善立法制度、明确权利主体和约束合理使用权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自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新的报道对象进入了我国传媒的视野,此后传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给予了高度关注,在国家持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当下, 如何发挥传媒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领导决策信息》2010,(26):13-13
今年6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文化遗产.在我身边”。随着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示完毕.我国今年的“非遗”项目将达到1400项左右。  相似文献   

6.
绛州鼓乐是新绛县最具代表地域性的民俗活动之一,素有“地动山摇”、“闻声十里”之誉。2006年6月被列为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不仅乐种丰富,而且历史悠久,在当地的民俗民事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锣鼓乐的产生、发展作以研究。  相似文献   

7.
《领导文萃》2011,(24):137-138
泉州市鲤城区浮桥街道位于笋江南岸,2003年2月由原浮桥镇改制而成。浮桥自古就是泉州文化古镇、海滨商港和商贸集散地,民俗文化内涵丰富,物质遗产星罗棋布,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比比皆是。1992年就挖掘出了后来被授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项目的“拍胸舞”,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Flash是制作动画的软件,殊不知“速龙易之课件制作系统6.5”也可以制作出精美的动画,而且简直能和Flash相媲美。如果我们老师在备课或制作课件的过程中能配上适当的动画,那么将使我们的教学过程增色不少。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制作过程,和大家一起来体验一下“速龙易之课件制作系统6.5”的动画制作功能吧。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了世界各民族的文化财富,是人类文化遗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人类的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式纳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目录,如今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秦璇 《决策探索》2014,(18):81-82
豫剧,是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分布广泛并且影响深远的戏曲剧种之一。早在2003年10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国务院于2006年5月把它收录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注重世代相传的创作和传承方式,豫剧作为河南省戏剧的一个代表剧种,归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保护的范围,因而做好豫剧的保护和发展工作则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本文立足磐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的现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及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理论与实践上的探讨,提出了以展览、展示、展演和展评形式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06年乐亭大鼓被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时间节点,从共时和历时层面将民间传统的、当代出现的及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形成的乐亭大鼓的传承方式进行了分析归纳。  相似文献   

13.
苗春 《决策探索》2021,(1):42-43
蚕丝为肉,铜丝为骨,经过滚绒、打尖、传花、粘花4个步骤,“绒花制作技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赵树宪,凭着精确的手感、高超的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让一朵朵五彩缤纷、栩栩如生的南京绒花,在指尖绽放。绒花从唐代起就是宫廷贵族女性的头饰,后流传至民间。赵树宪以故宫清代皇室发饰图片为本,从形状、颜色等方面进行二度创作和创新,借助《延禧攻略》等影视作品的影响,使绒花广受中外人士喜爱。他和他的绒花,如今都成了网红。  相似文献   

14.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单纯的公法保护不能维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人的利益,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与发展,因此需要以私法保护作为补充。在私法保护中,尽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条件与知识产权制度的现状有一定的差距,但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的客体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故可通过协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与现有知识产权制度,互动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的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众多。不适当地商业开发与利用会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特色,因此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为文化界面临的时代性重大课题。本文对河北省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实地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河北省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现状,结合文化产业发展相关研究,探索有利于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开发利用模式。目的是以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项目的开发拉动河北省文化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使开发利用的利益回归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  相似文献   

16.
徽州民间文艺表演融入到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由“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  相似文献   

17.
走马小学地处千年古镇走马镇,青石铺就的古驿道,清晰的马蹄印,鳞次栉比的吊脚楼,茂密参天的黄葛树……处处都向我们诉说着古老的传奇。1990年走马镇被重庆市文化局命名为“民间文学之乡”,2006年“走马民间故事”被列入了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走马小学借助走马厚重丰富的文化,从传承和弘扬民间文化的重任出发,2000年便踏上了创建民间文化特色学校与课程整合的征程。为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确立了“民间文化润心田”的学校主题文化,“驿路故事伴成长”的办学理念,“走马正道志高远”的校训,“相习成俗力鼎新”的校风,“育德益智铸民魂”的教风,“博采众长勤学问”的学风,使整个校园文化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和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分地体现了各个民族自有和共有的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类别繁多、各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它们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渊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多姿多彩的形式和风格在当今社会显示出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作为社会资源和活态文化象征引起世界关注。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受到广泛关注的同时,其对旅游经济的价值也日益受到重视。然而,保护和开发孰轻孰重的争论始终持续。人们普遍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笼统的对象,从各自角度出发,提出观点。却忽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项目存在较大差异,应当区别对待。基于这种认识,本文针对旅游开发,分析了保护与开发两种意见的分歧所在,同时提出了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念,并阐述了资源有别于遗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化是其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方式,本文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声像档案的特点,论述采用声像档案的形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档案化的必要性,重点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的制作方法,并结合大量工作实践进行应用,使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活态"档案,更利于保存和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