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蓬莱阁号称"越中山水文化之冠",历代吟咏甚多。但为何吟咏,具有何种价值底蕴,相关探讨不足。通过考察方志及相关诗文集的记录,可对蓬莱阁的发展源流、与文学的关系进行有效梳理,借以探讨蓬莱阁的发展,探索它的景观、文学及金石学价值,从而指出蓬莱阁何以能够成为反复吟咏的主题,以更好认知蓬莱阁所具有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2.
越州、登州各有蓬莱阁,也各有《蓬莱阁赋》,名同实异的蓬莱阁及《蓬莱阁赋》发人遐想,令人深思,也形成了赋史上的又一道独特风景。目前笔者所见自宋至清以《蓬莱阁赋》为名的赋体作品有四篇,四赋中以南宋状元名臣王十朋与明代勤政爱民的文人潘滋之作为杰。王十朋、潘滋虽作同题《蓬莱阁赋》,然二赋之写作缘起、地域文化书写、风神旨趣及对前代赋作的继承与创新等又各具特色。二赋起笔虽各有其意,但却颇有相通之处;王赋重越州人文掌故而尚写实,而潘赋偏爱登州蓬瀛仙境而多想象;王赋善于抒发个人情怀而灵动活泼、典实丰富,潘赋关怀世事国运而宏阔深沉、思理奇妙;且二赋对前代赋作都有所继承又独辟蹊径。二赋通情、别域、异趣,皆有仿名作之迹,然似与不似之间,各具风神韵致。  相似文献   

3.
历史文献在其积累和传承过程中 ,屡遭厄运 ,时代治乱和统治者的政治需求直接影响着历史文献的散聚分合 ,而历史文献的散聚分合往往成为时代治乱、国家盛衰的信号和象征。中国古代历史文献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反复的过程 ,其聚合、散分 ,又聚合、又散分 ,再到聚合的基本发展轨迹和基本特征无不打上了深深的时代印记。  相似文献   

4.
一段时间以来,湘西的经济发展计划和扶贫攻坚规划,多是立足于仿效我国发达农业区的做法,不仅使当地各民族传统的复合农业被窒息,而且社会经济发展成效也不理想。通过实地调查并结合历史文献的记载,认为将经济发展、生态维护、非物质文化传承三者结合起来,通过传统复合农业的重建,可以实现湘西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 在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倡议下,在汕头市、汕头大学党政领导及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和赞助下,由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汕头市、汕头大学共同举办的《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暨潮汕历史文献与文化学术讨论会》拟于1990年11月在汕头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召开。主要讨论题是潮  相似文献   

6.
历史时期云贵高原遍布浅水湖泊,这些湖泊的演变多与人类活动相关,是历史自然地理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探索了综合利用地名志、地方志和相关历史文献,发掘老地图的相关地理信息,并利用遥感DEM数据,以及GIS技术等多学科方法,重建高原浅水湖泊演变的方法,并成功重建了15世纪中叶以来云南嵩明嘉丽泽多个时间断面的湖泊水面,垂直分辨率达到1米,据此讨论了嘉丽泽的演变及消亡的过程。这一目前对历史时期湖泊演变的研究中分辨率最高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高原浅水湖泊的历史演变提供了方法的范例。  相似文献   

7.
<正> 一九九○年十一月十五日至十九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多名专家、学者聚集于汕头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举行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暨潮汕历史文献与文化学术讨论会. 潮汕历史文献相当丰富,潮汕文化更是我国南方文化中一支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在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整理潮汕历史文献,研究潮汕文化、不仅有助于推动我国  相似文献   

8.
从儒门六经之修订,到现当代社会史史料搜集,乡村社会文献整理,在中国已有两千余年之历史。自主体、类别、性质、特征等方面观,与传世典籍文献、官方档案文献并列而存在的民间文献包括乡村社会文献,是一个特定的文献系统。从历史文献学学科视域中审视正在迅速消失中的乡村社会历史文献,进而实现系统科学整理,是民族文献遗产保护的现实举措,是社会史研究的基础工程,也是历史文献学学科重建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献,有着几千年整理历史文献的历史。在文献典籍的整理、研究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文献学思想。正是这些思想又进一步指导了历史文献的整理与研究。那么,中国古代历史文献学思想有什么特点?包含哪些内容?庶几成了我们开展历史文献学思想研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蒙古历史文献及其国外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世界蒙古学学者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蒙古历史文献,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蒙古历史编纂学,而且成为蒙古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在世界蒙古学学者中掀起了一个研究蒙古历史文献热,他们认为,蒙古历史文献是研究蒙古学的广阔的领域。  相似文献   

11.
骈文是我国文学史上争议较大、影响较深的文体。王勃的《滕王阁序》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代表骈文的最高成就。从内容上看,《滕王阁序》拓展了骈文的艺术境界。在艺术形式上《滕王阁序》接受了六朝抒情小赋的传统,又在骈赋的形式上加以散文化,达到了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王勃《滕王阁序》的内容、形式及艺术境界,探讨骈文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肯定它对中国文学发展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牡丹亭》的女性评点是《牡丹亭》研究中的一大亮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对《牡丹亭》的女性评点进行了全方位的审视和解析.文章从吴吴山三妇本的研究、《才子牡丹亭》的研究、《牡丹亭》女性评点的整体关照等三个方面,对这一时期的《牡丹亭》女性评点成果进行了爬梳整理,希望对《牡丹亭》的传播史、评点史及女性文学史研究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13.
传奇《牡丹亭》是汤显祖根据前人的笔记、话本所提供的素材重新创作而成;它之所以能以昆腔演出,则得力于叶堂对宜黄腔的改制。可以说,传奇《牡丹亭》是文学、戏曲“通变”的产物。目前出现不同的演出本,正表明《牡丹亭》仍与时俱进地处于“通变”之中;也只有如此,以《牡丹亭》为代表的昆曲方能在不断的流传中趋向繁荣。  相似文献   

14.
《牡丹亭》在明清时期引起极大轰动,特别是受到了广大闺阁妇女的喜爱,从而风靡闺阁。受时代环境和性别因素的影响,明清时期女性对《牡丹亭》的接受带有卷入性理解的特点,她们以自身的心理期待和感情需求去理解剧中的人物,认同杜丽娘的行为,并以此观照自我的生存状态。在女性对《牡丹亭》的评点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和男性评点者不同的重情特点。  相似文献   

15.
汤显祖的《牡丹亭》上承《西厢记》、下启《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座不可企及的艺术高峰,其艺术魅力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汤显祖在对民间文学素材经过艺术加工和处理之后,起到了勾连全剧、寄托情思、深化寓意、凸显主题的作用,使异彩纷呈的民间神话、传说和故事与整部作品浑然一体,演绎出一部意象丰满、诗情浓郁、浪漫瑰丽、亦幻亦真的爱情传奇。  相似文献   

16.
前人多以文学角度研读《滕王阁序》,但该文亦有儒、道思想和合的深意。其中既有从志趣、节操两方面对儒家情怀的表述,也有从风骨、心境两方面对道家生活表示向往。《滕王阁序》中的儒、道和合思想,有儒家为进、道家为退;儒家为显、道家为隐;儒家为入世,道家为滋养等三方面的意味。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追溯《牡丹亭》英译的历程,对《牡丹亭》翻译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牡丹亭》译本众多、译者名家辈出而《牡丹亭》翻译研究却相对滞后的事实,希望翻译界有更多的研究者来关注《牡丹亭》的翻译研究,从而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各家注本对“一言均赋 ,四韵俱成”的理解多有龃龉 ,有人并据以认定《滕王阁》诗作于《滕王阁序》之前。考有关史料和上下文 ,王勃的《滕王阁序》当作于其《滕王阁》诗之前。  相似文献   

19.
以赛珍珠的《群芳亭》为蓝本,结合文学和教育学的相关知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讨晚清传教士英语教学的必要性,论证了在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中国,单纯的传教注定失败,而英语为媒介传授西方文明,才为国人接受,最终古老的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冲撞与交融,走向新生。  相似文献   

20.
中国花卉文化中,牡丹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明代传奇《牡丹亭》从传统的牡丹文化、牡丹文学中吸取了丰富的养分。在剧作家汤显祖笔下,女主人公杜丽娘有着牡丹一般的艳姿淑质,牡丹一般的悲剧命运,牡丹一般多情而坚贞的品性,显现了浓厚的牡丹文化元素。而美丽高雅、多情动人的杜丽娘形象的塑造,正是明代中后期人性解放思潮的重要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