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转注"是"六书"中意见分歧最多的造字法则之一.文章论述了"转注"与"六书"中其他类别的关系,分析了不同的"转注"观体现的转注字的特点,并从历史与心理的角度揭示"转注"字的成因,根据<说文?叙>及历史背景来探明许慎"转注"字解说失误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2.
也谈"转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符号学角度观照"六书",并讨论其中的转注.转注是一种能产的造字法,它与形声同为意音符号,但本质迥异;转注字是在转注原体字(声符)基础上加上"类首"(义符)构成,转注字的意义与"类首"意义相同.  相似文献   

3.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日:“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关于“转注”,许慎并没有明确界说,而且除“考、老”以外,他在《说文》九千多字例的诠释中,也没有明确指出哪些属于转注结构,由此导致后人对“转注”的理解有颇多分歧.近两千年来,学者们关于“转注”的讨论,众说纷纭,难有定论.本文拟以赵古则《六书本义·转注论》为基点,比较古今学者的观点,试就转注的定义、性质、特点,及其在文字学中的作用作一浅显探析和说明.转注和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其他“六书”一样,其实也是一种重要的造字法.相比较而言,转注造字更为灵活、便捷.在“六书”中,转注、假借之所以区别于前四书,关键在于前四书是从孤立的角度用平面静态的方式建构汉字,而转注则是从动态的角度用联系的方式来建构汉字,把字与字之间“形、音、义”的关系结合地更为密切、灵便.转注为我们厘清了新字如何孳生的途径.“建类一首,同意相受”,是转注造字的根本原则,即两字之间形体结构相似或相类,意义相通.  相似文献   

4.
"六书"新解     
"六书"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六种造字方法.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认为"六书"之中象形、会意、指事、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和假借不是造字之法,而是用字之法.将"六书"一分为二,一部分称为造字之法,另一部分称为用字之法,这种观点是建立在把汉字仅仅看作是文字--同拼音文字一样的文字的基础上的,依据这样的汉字理论研究"六书",必然得出"转注" 与"假借"不是造字之法,而是用字之法的结论.根据汉字的性质和"六书"本身的特点,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六书"不仅是汉字的造字之法,同时亦是汉语的造词之法."转注"和"假借"虽然没有形成新字,但却形成了新词,根据汉字字词合一的特点,"转注"和"假借"既是造词之法,又是造字之法.从这个角度看,"六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把"转注"和"假借"看作是"用字之法"而排除在"六书"之外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5.
慧琳(一切经音义)中的语言材料"老耄"、"衰耄"、"惛耄"、"昏耄"、"西耄"、"应耄"、"耄耋"中的"耄"字,是"毛"音加注意符"老"而成的转注字.以此为前提,研究了"考"老"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考"是"丂"的转注字,"考"转注"于"老".故慧琳所谓转注,就是在表义声符的基础上加注意符的一种造字方式.  相似文献   

6.
转注是传统汉字结构理论的“六书”之一。对转注的解释,历来争议颇多,但不少在论证方法上存在问题。根据许慎关于转注的名称、定义及用例,结合文字学理论和汉字发展史知识,转注指根据事物的类别,用最能代表这类事物意涵的字作为表达这类事物的字的部首,而表达同类事物意义的字可以采用其同类字的部首。转注不能直接造字,但它是造字的重要补充,不能简单地认定为用字法。转注的提出,有助于完善汉字构造理论、促进汉字的发展、成熟和规范。  相似文献   

7.
“转注字”是指字形义(或本义)完全相同,读音相同,形体部分改变或全部改变的一组字,其总原则是“形变而音义不变”.之前对汉字集团中转注字的研究几乎无人关注,因此研究的文献尚未发现.本文专门讨论转注字的研究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转注是一种造字法。转注字就是“以部首为义”的宇。《说文》中共有68个。其中,转注字和部首的训释方式有互训、递训、逆训和同训等。转注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为同义词造宇;具体表现在方言词语、古今发生声韵变化的词语、同一事物的“异名”和所指对象不同的近义词等。转注是一种与会意、形声有着本质不同的造字法。它不象“六书”的前四种是从事物形象的角度写词,而是直接从意义的角度;假借则是从音的角度写词的一种造字法。可见,“六书”是一种严密的造宇系统。  相似文献   

9.
段玉裁完全把六书的转注和词义训释的互训等同起来,这种看法不一定合理,但段氏在《说文解字注》中,运用转注互训一体说,在汉语同义词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第一,他利用转注与互训,系联了《说文》中的同义词,建立了同义系统。第二,在系联同义词的基础上,他又细致地辩析了很多同义词在意义和使用上的差异。因此,尽管段玉裁的转注论不一定科学合理,但他具体运用其转注论来研究汉语同义词时,却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相似文献   

10.
许叙中有关转注的义释,前者说的是转注的字理依据和构形前提,后者说的是其字义的内容及其生成方式,字例的说解是从形、音、义三个方面对义释的补充.转注不是用来说明汉字形体结构类型的一种方法,也不是对已有文字的借用,而是在某个已有成字内部直接加注或替换某个字位,以求更加显豁地记写该字的所负载的某一意义的一种文字现象,是一种改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汉字是根据什么法则拟造的?这个问题早在先秦就提出了造字法则的“六书”理论。对“六书”理论历代都有所研究。对历代学者关于“六书”理论研究加以归纳总结,可知汉字造字法则实际上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  相似文献   

12.
“六书”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字学中相当重要的理论,从汉代以来就有许多人著书立说,从不同角度对“六书”理论进行研究,但往往仅拘泥于“造字之本”展开,莫衷一是。易国杰、姜宝琦二位先生主编《古代汉语》中有关“六书”问题也沿用旧说,认为“六书”古文字的“造字之本”,笔者认为这是错误的说法,不妨将其解释为“识字之本”。  相似文献   

13.
汉字两书论     
孟华 《东方论坛》2006,(5):55-61
将传统“六书”的构造方式进一步概括为“表意”和“假借”两种功能性手段。根据符号学的观点,文字的表达语言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动机性方式,如表意的汉字,其形体含有对汉语单位的解释理据;二是拼音文字,其形体和语言单位之间是任意结合的关系。而就动机性汉字系统内部而言,又包含了这两种表达方式:“表意”代表动机性方式,“假借”代表任意性方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汉字的“两书”。两书论是对传统汉字“六书”理论的进一步概括,其主要目的是要解释汉字深层结构中的二元表达机制及其普遍的符号学价值,以实现汉字符号学与世界符号学的通约和平等交流。  相似文献   

14.
《仁智传》与《辩通传》中的人物,喊为具有安邦定国才能,且又不乏思辨头脑的“大”女子;或为具有远见卓识,学问、修养也难于企及的“高”女子;或为具有聪根慧眼,见微知著,未雨绸缪的“智”女子。他们胸怀宽广,深刻透辟,既有强烈的责任心,又执著于自己的理想追求。特别是其“博爱”与“利他”精神,更凸现了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5.
现代六书学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研究成果丰硕;第二,对六书性质的研究更深入、更科学;第三,运用系统观点阐发六书与《说文解字》的条例。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易传》七种十篇(又称《十翼》)的用韵、骈偶、排比、顶针等多种修辞手法的探讨与分析,展示出被称为“经之羽翼”的《易传》的文章修辞之美。  相似文献   

17.
《春秋榖梁传注疏》作为十三经注疏之一,是《春秋榖梁传》在吸取前人注疏成果基础上所形成的详细的补注补疏,是《春 秋榖梁传》研究的一部集大成之作。通过详细考辨历代所刻《春秋榖梁传》注疏本的版本及其流传状况,勾勒历代《春秋榖梁传 注疏》的发展状况,了解版本目录的重要性,为春秋经学的研究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清代“六书”学研究在我国传统文字学研究中处于一个巅峰期,究其原因,除了清代尤其是乾嘉时代的学术背景和学术氛围,《说文》学家的个人天赋与艰苦探索之外,他们对宋元明“六书”说的传承借鉴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对此,应全面客观地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19.
《春秋左传旧注疏证》是清代扬州学派仪征刘氏家族历经几代而未竟的学术名著。通过对其编撰背景、过程的分析,说明该书是清代学者尊崇经典、回归汉学学术思潮影响下的重要研究成果;通过对该书两大主要内容——旧注和疏证的归纳分析,概括其特点分别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和广考博征、精审独到;通过以上分析揭示该书的价值不但在于进一步疏通了《左传》文意,而且在辑录和疏证旧注的过程中,梳理了《左传》学史。  相似文献   

20.
以许慎《说文解字》为载体的"六书"理论自问世以来,研究已近两千年。纵观整个研究过程,可以分为创立期、中兴期、鼎盛期和新时期4个时期。这种分期主要着眼于各个时期独特的学术成就、独特的学术风气和鲜明的时代特点;整个研究展示了"六书"理论深厚的学术蕴涵、深广的普适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