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韩琦是北宋仁宋、英宗、神宗三朝重臣, 由于他在处理北宋内政上的突出贡献以及抵御外患的赫赫战功,先后被封为魏国公和魏郡王 。安阳老城内建立了韩王庙,其正殿为元代重建。像这样为纪念 有确切记载的历史名人建造的祠堂,在全国也为数不多。据最新研究,韩琦是我国原国家名 誉主席宋庆龄的直系祖先。韩王庙又赋予了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韩琦 ,相州安阳人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他曾赞辅仁宗 ,继而又先后辅立英宗、神宗 ,对北宋中后期之政局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自中年以后 ,他不断上章请判乡郡 ,并先后有三次还判相州的经历。本文对韩琦三次判相州的前因后果及其守乡事迹作了一番考察 ,进而追索他后半生政治生涯的心路变迁旅程 ,并在此基础上简要揭示了中国传统政治中屡见不鲜的“还乡”事件背后所隐含的复杂的政治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3.
元朝官修的《宋史·奸臣传》中有韩佗胄,这实乃是一冤案。 韩佗胄(1151~1207),字节夫,相州安阳人(今河南安阳市)。其祖曾韩琦为北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重臣,仁宗朝官至宰相。佗胄以荫入宫,作为宁宗韩皇后的叔父,他在宁宗时执政13年,以枢密都承旨,加开府仪同三司,权位居左右丞相之上,后加封平原郡王,任平章军国事。 在他生活的年代里,南宋王朝发生的三次重要事件都与他有关。  相似文献   

4.
《安阳集》又名《韩魏公集》,是北宋名相韩琦的诗文集,它在宋代曾多次刊行,但今皆不存。目前能见到最早的本子为明正德九年张士隆刻本《安阳集》五十卷,后附《家传》十卷、《别录》三卷、《遗事》一卷。张刻本影响很大,万历张应登书锦堂刻本、康熙徐树敏晚香书屋刻本、乾隆黄邦宁刻本、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均属于张刻本系列。明代安氏校正本是与张刻本同时代的刻本,在时间上可能要早于张刻本,后来为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作为底本收入。在《安阳集》的版刻流传史上,曾先后出现过《安阳集》五十卷附《家传》十卷《别录》三卷《遗事》一卷本、《安阳集》五十卷本、《韩魏公集》三十八卷本、《韩魏公集》二十卷本四个系统刻本,其中以安氏校正本《安阳集》五十卷本质量为最善。  相似文献   

5.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永丰)人。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历史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言其文“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世称公论。他还是北宋仁、英、神三朝名臣,以求真务实、刚正不阿闻名于世。根据文献记载,欧阳修虽然未在湖南做过官,也没有到过湖南多少地方,但他与湖南却有着特殊的关系。一、欧阳修研究家族历史,纂修《欧阳氏谱图》,记载湖南长沙为其祖先长期世居之地,并将其写入正史《新唐书》中。据其所撰《欧阳氏谱图》与《新唐…  相似文献   

6.
黄钺(1750-1841)字左田,号左君(亦作左军)、井两居士,安徽当涂人,宫礼部尚书、太子少保、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卒溢勤敏。工诗文,善书画,精于鉴赏,曾参加编纂《秘殿珠杯》、《石渠宝笈》,担任玉牒馆副总裁、全唐文馆总裁。所著《壹斋集》收诗四十卷、《二十四画品》、《画友录》、《萧汤二老遗诗合编》等,是清代一部较为重要的诗文集,对研究古代历史文化,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一黄镇祖居徽州祁门左田村(因以为字),宋末迁当涂,清顺治初年再迁芜湖。五世家居芜湖西门外升平桥,有老屋数十间,黄钺就诞生在这里。他天资颖慧…  相似文献   

7.
李纯甫考论     
一、生平补证 李纯甫(1177-1223)字之纯,号屏山居士,是金代后期文坛的风云人物。《中州集》卷四、《归潜志》卷一、《金史》卷一百二十六有其传记,其中《金史·李纯甫传》几乎全抄自《归潜志》卷一,仅多出“擢承安二年(1197)进士”等数句。二者都说李纯前车于正大末年(1231),享年47岁,清人施国祁《归潜志跋》已指出刘祁所说的“正大末”是“元光末”(1223)之误,可惜他没有论证,今人周惠泉先生利用史料进一步考定了李纯甫的生卒年(周文见《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第3期)。此外,李纯甫的生平中…  相似文献   

8.
马骕史学试评陈东马(1621-1673年)字宛斯,一字御,自号揽斋主人,山东省邹平县孙镇人。他是清初有名的史学家,尤精于中国上古史的研究,有"马三代"之誉。马氏史学在中国史学史上影响很大。所著《左传事纬》一书曾得到世人的好评,顾炎武叹为"必传"之作。...  相似文献   

9.
《旧唐书》勘误(五)武秀成卷一○《肃宗本纪》“(肃宗)景云二年乙亥生。”(239页)按:凡言生日,无有不书月份者,此独云“乙亥生”,其上有脱文甚明。《唐会要》卷一《帝号上》云:“景云三(当作“二”)年九月三日,(肃宗)生于东宫之别殿。”卷二九《节日》...  相似文献   

10.
韩琦是北宋中期朝廷的重臣。近十几年来 ,特别是世纪之交 ,对韩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发表了不少论著 ,这些论著既有从总体上对韩琦进行分析的 ,也有就某一问题进行考察的。本文对近十几年来的韩琦研究进行了回顾 ,指出其中存在的缺憾 ,并对将来韩琦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韩琦是北宋时期重要大臣,他曾拥立英宗、神宗两代君主,为北宋政局稳定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
清真词概论     
清真词向有集大成之称,历代词论家把人们称颂杜甫的话,又一字不改地用在周邦彦身上,如王国维在《清真先生遗事》中就将他喻为“词中老杜”,陈匪石在《宋词举》中也说:“周邦彦集词学之大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过,这仅指他在艺术技巧上综合前人之长而言,并不是指其词的内容像杜甫那样负海涵天,博大深厚。与他那精工的艺术技巧相比,清真词的意境与情感要显得贫乏单调得多,连王国维也惋惜他“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人间词话》)。清真词在创作方法上是北宋与南宋之间的转折点。他以前的词人,不论是豪放如苏轼还是婉约…  相似文献   

13.
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著作言简意深。他一生著述不多,代表作是《太极图说》和《通书》。前者仅有249字,后者也只有2832字。然而这简短的著作,却蕴含着一个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体系。南宋朱熹订正周著文字,并为之作注,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周敦颐的主要观点作了客观唯心主义的解释,使之成为程朱理学的理论基础。 从朱熹至今八九百年间,学人对周敦颐的哲学思想争论不已。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云:“宋五子中,惟朱子著书最少,而诸儒辩论,则惟朱子之书最多。” 梁绍辉所著《周敦颐评传》,是数百年来周子学术研究的总结性著作。它对周敦颐生活时代的特点、周的生平事略及其著作,作了甚为翔实的考证和评介。特别是对他的思想渊源和思想体系,诸如  相似文献   

14.
鲁涛 《云梦学刊》2010,31(3):74-74
《揽月——麻天祥随笔二集》(麻天祥著)2010年1月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专治中国哲学与中国学术史的麻天祥博士对佛教的理论阐发,见于他的诸多专著之中。而《揽月——麻天祥随笔二集》是不同于他所有著作、偏于感性的随笔的文集,是作者“与佛借坐,  相似文献   

15.
杨万里(1127一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水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宋史》有传。《诚斋集》和《诚斋易传》是其代表作。他是一位工于诗、精于易而深于史的学者。然而,由于其诗名甚高,以致后人忽视了其易学成就和史学思想。杨万里虽不是史家,没有专门的史学著作,但其史学思想对明清史学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村愚《“蒙汗药”之谜》说:史籍中最早记载曼陀罗花的,似为北宋周师厚在元丰初年写成的《洛阳花木记》,……但并未指出此花的特性。那么,首先记载曼陀罗花具有麻醉性能的书,是那一部呢?郎瑛《七修类稿》曾引南宋范成大著《桂海虞衡志》的一段有关记载。但查《古今逸史》、《知不足斋丛书》等收录的《桂海虞衡志》,均无此段记载。看来,如果不是郎瑛别有所据,就是他搞错了。成书比《桂海虞衡志》稍晚的史籍,则有明确的记载。如周去非《岭外代答》云云。(见《学林漫录》初集第201页)。其实,曼陀罗花具有麻醉性能.它的应用,在北宋就有记载。北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杜杞在广西曾用曼陀罗酒麻醉广西少数民族起义军六百余人。北宋曾巩《隆平集》卷二十:蒙(是旱)“率其徒随〔吴〕香出降,〔杜〕杞犒以牛酒,六百余人始与盟,置曼陋罗花酒中,既昏醉,悉杀之。”  相似文献   

17.
<正>李师师是北宋末期汴京红极一时的歌妓。关于她的事迹,在宋人所著的史乘如《三朝北盟会编》,笔记如《东京梦华录》、《贵耳集》、《墨庄漫录》、《浩然斋雅谈》等,话本、小说如《宣和遗事》和《李师师外传》中均曾提及。但这些记载并不详尽,而且往往传闻异辞,甚至互相抵牾。宋以后的小说、戏曲虽不乏以李师师为题材者,但多是根据这些记载敷衍铺张而成,难免不将李师师的形象扭曲。《水浒传》甚至把她扯进了政治斗争的漩涡,百回本第七十二回“柴进簪花入禁院,李逵元  相似文献   

18.
杜国庠同志逝世将近一年了,我们怀着深深的悼念之情,把他的遗著编成了这部纪念文集。杜老的著譯,包括范围很广,有哲学思想方面的,有政治、經济方面的,也有关于美学方面的。但是,他致力最勤、功绩最著的毕竟是关于哲学思想史方面的著述,因为杜老的本色就是一位哲学史家。这部文集为了体系的一贯,辑录的都是杜老关于这方面的著作。它是以《先秦诸子思想概要》《先秦诸子的若干研究》《便桥集》三部书为骨  相似文献   

19.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歌词类”卷二十一载柳永撰《乐章集》九卷,同书载北宋其余名家诸集一卷左右。盖词为消遣娱乐之道,诸家用力皆不勤勉,惟《乐章集》煌煌九卷,是证柳永以作词为平生事业。然《四库提要》(卷一百九十八)仍称“宋词之传于今者,惟此集最为残阙。”残阙的原因,不可具知,但有一点可以窥见,即一方面“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一方面文人士大夫以“其词格固不高”(《直斋书录解题》),自始至终鄙弃之。细绎宋人评柳词之语,毁者多讥其“浅近卑俗”(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这…  相似文献   

20.
安阳新考     
安阳新考陈凯东,陈伟以殷墟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的安阳,其地名之来源一直以《史记》为依据。《史记·秦本记》记载: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王“攻汾城,即从(张)唐拔宁新中,宁新中更名安阳。”这就是“安阳”名字的出处。近来有人对“宁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