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国家与社会互动理论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热点,但学术界还较少关注国家底层与社会群体之间的互动逻辑。国家底层不同于国家,它是国家与社会直接衔接的重要层面,它在与社会群体的互动过程中会有怎样的逻辑与原则,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在这一互动过程中围绕国家及其政策、国家底层和社会群体三个主体,形成了国家逻辑、科层制逻辑和社会逻辑,并伴随着深刻的行为意义,而这三个逻辑交织在一起也使得国家底层与社会群体之间的互动变得复杂多样。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并与其他社会事件和社会问题呈现出相互交织的趋势。对网络群体事件的研究,成了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事关高校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课题。QQ群作为大学生沟通、交流的重要手段,在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结合QQ群信息传播、大学生网民和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可以分析得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理和生成过程,并为高校和公共部门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青年群体作为现代人类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群体中最活跃、最不稳定和最具有变革性的特殊群体,尤其近年来时有发生的青年群体性事件,它总以人们难以预料的方式爆发,并产生一定的社会危害性,这足以让我们认识到青年群体也是关系到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基石.本文尝试着总结近年来青年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力图分析其发生原因,进而探讨相关的切实可行对策,从而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海洋社会学至今仍有许多基本问题存在分歧,原因就在于缺乏有效的研究视角。本文围绕海洋社会学重要议题之一的海洋社会群体,着眼于群体认同的研究视角,分别就海洋社会群体相关概念、海洋社会群体认同要素、海洋社会群体认同特征进行了解析,从而揭示了群体认同视角对海洋社会群体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5.
"福街商会"是草根民间商会在政府部门支持下合法化的组织形态,它酝酿产生的民族志故事表明,社会群体认同是流动不定的.社会人属于某一不确定"认同环"上的一分子,当其所属的"认同环"呈现强势之时,该社会人就以此类"认同环"属性表现出利益诉求,而其他的潜在认同属性则暂时被掩盖.社会群体认同的流动性决定了社会群体认同及其基础上的政治共同体具有流动性与可塑性,"福街商会"这一官方与民间共建的政治共同体,包容着福街草根民间组织、福街管委办和福区总商会等不同的社会群体认同.他们各自的"认同环",时而为"隐性认同环",时而为"显性认同环";时而其间产生矛盾对立,时而其间产生交叉甚至耦合.这种类似"旋转"动态的"社会认同",构成了转型期社会重建过程中的多样性与过渡性等特征,它为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妥协与合作提供了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公共部门信息的公开与再利用的趋势越发明显,有关公共部门信息的收费问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本文主要围绕下面的争论进行阐述:是否向纳税人收取获得公共信息的费用,前提是信息的收集费用已经由纳税人支付。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和欧盟有关公共部门信息再利用的收费政策和实践,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对信息收费问题阐释了自己的主张。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对福建省社会群体(以职业划分)的国防意识进行研究。发现了社会群体的国防意识在内容、强弱上各有差异,且结果显示“海西”建设成为内容特色。旨在通过研究,立足局部,以福建省为例阐述国防意识的重要战略意义,寻找提高国防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文章试图从非对称信息的角度来对安然事件进行反思,分析安然公司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手段、原因,并从事件中得出解决上市公司信息不对称的包括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信息非对称条件下的诚信机制、强化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充分发挥媒体监督机制在平衡信息对称的作用等可能措施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论清代满族四种社会群体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历史原因 ,满族出现一个散杂居的局面。虽然满族有着共同的民族认同 ,但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满族社会群体 ,出现微有不同的现象 ,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民俗集团”。笔者在田野调查过程中 ,对全国的满族民俗事象 ,进行分类排比 ,始划分出四种社会群体 ,即留守群体、驻防群体、留守与驻防相结合的群体和屯垦群体 ,把散居全国的满族都囊括在内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公共信息公开与国民信心曲线、国民信心与总需求曲线、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曲线的分析 ,推导出公共信息公开与国民收入曲线关系。再通过对我国政府在抗击SARS及禽流感斗争的经验分析 ,得出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作为舆情异化的热点公共事件群体极化,具有蔓延负面情绪、筑设思维壁垒、滋生集体暴力等系列表征,呈现模糊核心议题、消解协商机制、扭曲良性意识、诱发公共危机等负面效应。究其因由,可溯源至信息泛滥作祟、公众心理失衡、社会撕裂激发、政民关系滑坡等不同维度。防范和化解热点公共事件群体极化,须从国家、社会、公民三重视域着手,多管齐下、规制导引,以净化舆论生态、凝聚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12.
网络信息时代下的危机应急处置是公共事件信息信任危机要应对的一个新课题。处于信息互动双方的地方政府和民众在公共事件信息互动上的信任不足,会衍生出次生危机,影响到目前全社会的信任建立,故应和公共事件一起,作为危机加以治理。公共事件官民双方的信息互动本质上是一种博弈的过程,信任危机的产生源于官民双方在信息的发布与接受上背离了良性互动的契合点。利用均衡对等性原理的进一步分析可知,当事各方的信任来自价值(特别是非价值意义上)的“对等”,而对等又产生于平衡的体系中。一旦对等丧失,平衡就会遭到破坏,信任就会失去,但各方都有修复信任体系的愿望和可能。因此,要治理公共事件官民信息互动信任危机,须以“将心换心”式的对等为伦理方向,以区分不同主体的责任为策略,以纠正当下有碍对等信任伦理努力的不当行为为途径,通过官民分治和共同配合,达到地方政府和民众重归公共事件信息良性互动的契合点进而重建信任之目的.  相似文献   

13.
文章较系统地分析了我国公立医院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动因,从披露的目标、原则、内容和模式四个方面重点阐述并提出了构建公立医院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可为公立医院实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赵刚 《延边大学学报》2010,43(3):120-124
朝鲜族迁入到我国东北地区之后,在谋求生存和反抗强权的斗争中,其社会理想发生了历史的演变:在迁入初期他们是以谋求"生存"为理想;1910年朝鲜亡国后,朝鲜族形成了"复国"和"民族自治"的社会理想;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朝鲜族早期共产主义者提出了"新社会"的社会理想;1930年,朝鲜族早期共产主义者加入中国共产党,使朝鲜族逐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的社会理想。朝鲜族社会理想的演进,体现了朝鲜族融入中国社会的过程,朝鲜族在实现社会理想过程中,表现出坚定的革命性。  相似文献   

15.
现代多元社会中的价值观、理念的不可通约性不可避免地造成冲突和紧张,公共理性既是良善社会中公民交往的美德与风范,亦是解决冲突、达成共识并走向和谐的社会规则。它具有信任、宽容、妥协、协商等表现形式。公共理性的培育与养成,赖于“公共人”的型塑与造就,个体与组织应从狭隘的个体理性中走向公共理性;政府应重新恢复“公共人”的神圣角色,在权力的运使和责任的担负中凸显公共性,在公共领域中大胆拒绝权利。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社会急剧变迁,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不断的转变过程之中,社会的转型、经济的发展使得公共文明的范围、内容、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我国社会积极变迁视阈下,公共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要从农耕社会的传统文明中汲取道德精华,更要建立起一整套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当下社会公共文明屡屡缺失,其根源就在于社会评价机制的弱化和国民素质的不高.只有当人的发展与社会现代化的发展相一致时,这样的社会才达到真正现代化的公共文明.  相似文献   

17.
我国正处于改革深化的社会转型期,这一时期是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高发期。群体性事件是改革开放深化过程中各种新的社会矛盾及深层次问题的集中反映,是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探寻各类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对于有效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发生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情报主导警务模式的大环境下,情报信息在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中的重要性必将提升。本文于厘清情报、信息概念的基础上,就情报信息在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从预防发生、增值经验、配置警力、部门协助等四个方面给予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近十年来学界关于"弱者"问题的研究持续升温,对"弱者"认识见仁见智。法理视域下的"弱者"范畴应以公平正义作为价值取向,以权利义务为基础,以"扩权"与"限权"、"减负"与"加责"、"成本"与"收益"为必要调适手段,并置于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加以具体考察界定。  相似文献   

20.
论社会主义公共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公共服务”和“服务型政府”的概念,标志着中国社会即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就是“公共社会”时期。“公共社会”是一个讲究和注重公共产品、公共机制、公共权力和公共服务的社会。从历史上看,当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它及其所有制性质的认识和设想还是初步的、模糊的,而如今,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一个整体存在并和谐发展的公共社会。社会主义的公共社会是以“公共所有”为基础,以“公共权益”为纽带,以“服务型政府”为上层建筑的。这样,现实社会主义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如何把“公有”转变为“共有”,然后再组合为“公共所有”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