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传统思维模式是一种形象思维,缺乏分析、综合、抽象等逻辑思维过程,长期停留在感性阶段。思维的混乱必陷入思维怪圈,思维的怪圈必陷入僵化,从而构成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缺陷。这种混乱而僵化的思维模式影响了中国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圜道整体观和直觉顿悟是中国传统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对中国人的思想表达方式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拟通过中国学生英文作文所反映出来的问题,管窥中国传统思维模式对中国学生英文写作的影响。本文的讨论将对英语写作教学以启示。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传统思维模式的缺陷主要表现为混乱、僵化,缺乏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尽管有不少学者进行过探讨,但科学的思维模式并没有渗进中国的知识文化层面。实践证明,传统的思维模式与习惯并非天生,通过培养是能够改变的。所以,改造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模式是教育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主流 ,由儒、释、道三家揉合而成 ,看似多有分歧、对立之处 ,实质上根本上存在着深刻的统一 ,即在思维的最高层次上都强调“一”和“中”的理念 ,“一”与“中”正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东西方文化相比较 ,中国传统文化偏于向内的阴性思维模式 ,重觉性 ,带有艺术特征 ;西方文化偏于向外的阳性思维模式 ,重理性 ,富于科学品味。觉性与理性是人类进步的双腿 ,中西文化互补、融合、汇流将成为未来人类文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趋古思维模式在中国延续几千年,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改变了中国几千年来一以贯之的趋古思维模式,确立了全新的创新思维模式。中国共产党人确立创新思维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点依据:第一,理论渊源,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第二,实践基础,立足于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创新思维的保证。确立创新思维模式的贡献在于:有助于推动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有助于推进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有助于正确地认识世界,进而推动世界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边城》与"五四"以后占主流地位的社会剖析小说有着深层次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更多源自作家思维方式的不同。沈从文更多地接受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因此,他很大程度上拒绝了西方小说因果的和逻辑的模式,而采用了中国传统思维的注重感受和直觉体验的模式。《边城》将人与物、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都置于同一个平面之上,描绘了一幅完整的湘西风俗画,典型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整体"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进入新时期以来,文学创作发生巨大变化,即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开始退场,先锋文学开始亮相。这一巨大变化,实质是中国文学进步的标志,是中国文化进步的标志。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新时期以来广大作家对中国进步文化政策的自觉实践;是中国知识分子对进步的现代、后现代西方哲学文化理论的自觉接受与传递;是中国作家的创作思维由“超验之思”向“体验之思”的权变。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是中国落后的传统农业文化思维———依附性文化思维与西方近代那种主张理性至上、具有“超验”特征的文化思维对接的结果;先锋文学是中国知识分子对落后的农业文化思维———依附性文化思维与西方近代社会理性至上思维———超验思维的扬弃,并与西方现代、后现代哲学文化那种主张人性至上、具有“体验”特征的文化思维对接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论传统家庭对中国人社会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每当谈到中国人社会行为的逻辑,学者们总是用一种笛卡儿式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看待中国人。笔者以中国的家庭结构为基点,从中国家庭的宗法制、礼仪和资源转移三个方面分析了家庭结构对中国人社会行为的影响,发现中国的传统家庭结构是影响中国人社会行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体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本文从人类学的角度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体系,作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体系可分为两个层次:表层象征系统和深层象征系统。表层象征系统是外显的、可观察的象征类型,它包括行为象征、实物象征、言语象征、数字象征和颜色象征等;深层象征系统是内隐的、本民族社会成员未能感知的"无意识模式"或"无意识结构",并分析了二元结构、三元结构、五元结构和八元结构思维模式。作者最后得出结论:象征是人们各种观念、信仰、制度的表达形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深层象征系统,也就是古代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中国古代的基本的礼俗、制度等都是按照某种结构形式规定的,并不是随意创造的;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分类系统和思维模式根源于自然现象和人自身的分类。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传统思维模式是一种感性的思维模式,注重知觉、顿悟。与西方理性思维相比,缺乏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过程,这种混乱、僵化的思维模式已成为一种定式和习惯,至今仍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试论近代中国社会救济思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伴随着近代“西风东渐”的进程 ,西方的社会救济思想及制度开始传入中国 ,引起中国传统社会救济思想的变革。清末民国思想界从“民有”“民享”的近代意识出发 ,批判了传统“宗族救济模式”的狭隘性和“视民若子”的局限性 ,强调“救人救彻”的救济理念和“以教代养”的救济原则 ,并试图结合中西社会救济思想主张 ,构建新的社会保障体系。近代中国社会救济思想的勃兴与发展使中国传统社会救济思想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
赵志浩 《东方论坛》2009,(4):103-107,120
20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进行了一场社会史论战,它实际上是由亚细亚生产方式引起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苏联和日本分别对之进行了解读,认定中国历史属于亚细亚形态的社会,这意味着中国将被排除在世界史进程之外。受特定时代背景的影响,中国史学家大多接受的是斯大林有关社会发展模式的论述,认为秦以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属于封建社会,它改变了以后中国人书写历史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媒体的"中国英语"现象,一方面是中国文化及思维方式在英语使用中的客观反映,同时也是中国传媒在其特定政治、文化语境之下的一种主动的话语选择。借助媒体巨大的影响力,"中国英语"正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展示并传播着中国的语言文化形态,并对英语在中国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日两国侦探小说的产生具有相似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渊源,但明治维新特别是二战后,日本的侦探小时发展迅速,社会推理小说成为世界侦探小说发展的第三次高峰,而中国侦探小说却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和流派。中日侦探小说艺术成就悬殊,与两国的发展道路和经济水平不同、法律体系的健全和法律观念的普及程度不同,以及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等因素有关。中国侦探小说要向前发展,一要走本土化创作之路,二要不断丰富小说的社会内涵,三要创作多层次的小说,以满足不同层次社会读者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5.
"中国政治模式"的概念源于中国历代户籍管理中灌输给老百姓家观念和义务观念的基本理念,反映到现在就是民众自省其行为对家庭和社会的作用。中国的发展只在于民心所向和自觉政治思维的广泛应用,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人权的发展,改革开放至今的成就证明二者的同向。中国政治模式是一个特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开展的未来人类发展尝试,不仅代表体现世界各个层次的发展问题,也给西方所谓的"保卫人权"上了一课。  相似文献   

16.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执政理念和价值理念,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研究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实践路径,探讨落实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反映在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中的实践要求,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思维方式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以社会文化为生成的土壤和背景。思维方式作为文化体系中最深层的因素,又具有区别不同文化体系的质的规定性。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既表现为不同的文化现象,也反映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中国近现代历史证明,广泛的文化交流不仅能够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和进步,也可以带动人们思维方式的转换与发展,从而推进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特色体现在对时代课题的回应和时代精神的把握,并不断推动社会前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形成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时代特色。本文力争从国际国内两种视角分析解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特色,其中,解放思想是根本前提;改革创新是发展动力;科学发展是基本要求;社会和谐是本质属性,这几个方面相互关联、有机统一。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特色,实现实践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有机统一,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传承和理论创新的需要,是不断开拓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的根本要求,有助于我们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变革思维方式,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相继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变革思维方式,在社会实践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已经成为我们工作的原则和经验,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实证方法是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向人文社会领域渗透的结果 ,是近代以来学术研究的主体方法。可证实性原则是实证方法的核心。经由严复、梁启超、王国维的介绍 ,这一方法在民国学术界得到了广泛传播 ,影响及于每一学人。胡适、冯友兰、金岳霖在此一方法的基础上吞吐中西、融会创新 ,构建起各富特色的学术体系。经过实证方法的洗礼 ,传统思维方式获得了改造 ,科学思想与方法深入人心 ,民国学术也因此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