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将组织看成是一个生命体,以研究生物学的方式来研究组织理论正成为组织理论发展的一个新趋势。文章主要从生物组织与企业组织的类比研究、生命体与企业组织、生物进化与组织演化等方面对企业组织理论研究做详细的梳理,以期对组织理论的研究提供一个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生物学中的基因概念来研究企业执行力,把影响和制约企业执行力的要素如组织架构、决策权、激励机制和信息等视为企业生命体中具有特定遗传功能的基因元素,为管理者判断企业执行力提供一个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3.
企业组织工程理论框架的提出与阐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组织工程学不仅是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原理,研究开发修复、改善损伤组织结构和功能的生物替代物的一门科学,而且也为研究人类社会经济领域的组织功能缺损与修复提供了一种新视角。本文在分析组织工程学的发展趋势、企业组织的生物学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把组织工程学引入企业组织理论研究从而构建企业组织的组织工程学系统分析框架的构想,并着重对企业组织的组织工程学研究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将企业能力的研究放在组织生态学视角下,可以从生命体的角度研究基于能力建设的企业发展过程,为企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提供新的思路。从基本概念的定义出发,将能力作为企业管理的基本范畴,采用建立模型的方法,构造基于能力建设的企业动态发展模型,运用综合分析,对能力的构成及能力之间的关系加以说明。企业资源可简约为人力、时间、资金、技术技能四种。相对应的推动企业发展的能力分为人力资源能力、专业化能力、规模化能力及核心专长能力。四种能力在能力的流程性维度、结构性维度、知识要权力维度和意义维度的展开,可以为现有的管理理论提供  相似文献   

5.
学术界将企业看做是一个生命体,有一个从生到死、由盛到衰的过程,即企业的生命周期,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企业有不同的特征和竞争战略。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角度,探讨不同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不同发展期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6.
企业演化过程及影响因素探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企业演化理论引进生物进化的思想方法来研究企业组织发展和行为演变规律,焦点是演化的过程和演化的影响因素.根据对演化的影响方式的不同,企业演化因素可以归结为三类:基础因素、行为因素和约束因素,基础因素的不同导致了企业行为因素的差异,而行为因素的不同决定了企业演化的路径,在这一过程中,约束因素制约着企业演化的全过程.企业是一个类生命体,其演化过程应该是达尔文主义和拉马克理论的综合,同时,在各种演化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企业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环境变化对企业的影响阶段、企业的变异阶段、环境选择阶段以及保留与传衍阶段.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别讨论了现有企业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和区域经济理论对产业集群的解释,以及产业集群对诸理论提出的挑战,考察了一体化大企业和集群化企业网络是产业和经济发展的两个作用相似而逻辑相反的过程,揭示了一体化和分体化、内部化和外部化是获取和实现规模经济的两种不同方式,说明了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区域不仅是一个产业分布的地理空间,而且是一个人们群居的群落空间。进而证明了,产业集群是一种具有生物学特征的复杂经济系统,只有沿着"经济学的麦迦是经济生物学,而不是经济动力学"的方向前进,才能有所突破和前进。  相似文献   

8.
交易费用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中关于现代企业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管理交易作为交易的一种将交易与制度运行联系起来,国有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制度运行正是交易费用理论的一种具体形式,完备成熟的企业组织模式是其制度效率释放的根基,从交易费用理论角度出发必须改革创新国有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制度体系,以提高其组织结构制度效率。  相似文献   

9.
组织整体结构模式:一种研究企业组织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组织理论经过百年的发展,已产生多种理论学派,形成了不同的分析方法:然而,既有的组织理论研究缺乏对企业组织的统一认识。其方法偏于静态研究,缺少整体的、动态的分析。本文利用结构主义与发生学结构主义方法对企业组织进行分析,把企业组织归结为由目标、技术、制度与活动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对立──形成一个完整的、动态的结构模式;并以企业组织形态的演变历史验证此结构的存在与正确,从而为企业组织分析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简要评述了企业组织演化理论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指出了不同学派的分歧以及企业组织演化理论所面临的困境,同时指出其在新时代的融合趋势。阐述了企业的共生演化框架的基本预设,企业组织共生的条件和组织演化的方向,以及企业组织共生演化的机制。研究认为,社会科学化了的共生理论是一种分析和重新构建企业组织的方法论。运用共生理论的基本观点,能够构建一个更为综合的企业组织演化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SCP范式和组织理论在农产品加工业的应用情况,认为国内外关于SCP范式在农产品加工产业中的应用的文献,对农产品加工产业S、C、P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对市场绩效的实证分析不够;国内外关于组织理论在农产品加工产业中的应用的文献,对农产品加工产业组织优化的研究方法雷同,创新太少。提出了基于SCP范式的农产品加工产业组织研究的拓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组织理论与资本结构理论融合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与资本结构理论融合研究的主要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性概括,旨在厘清二者融合研究的内在逻辑及脉络框架,在综述、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从资本结构角度研究企业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产业组织理论需要关注的研究方向,对我国产业发展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建立描述管理的协同效应与组织的社会资产的逻辑框架,构建认识和理解现代社会组织形态和演化规律的理论基础。研究中,将组织界定为参与者协调策略和行动的复杂社会系统,在相关组织理论文献评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结构和职能对应关系的组织模型和社会组织系统模型;利用模型解析组织的层级结构执行相应管理职能的一般过程,并从组织制度层级分析了组织资产的性质和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代产业网络组织形成的原因。由此得知,管理效能使得组织行为具有协同效应,而组织资产则增进组织在特定社会结构内部的行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战略网络组织的高失败率引起学者对网络组织稳定性的研究,在回顾战略网络稳定性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学、战略管理理论和社会学3个角度对国外有关网络组织稳定性的文献进行述评,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智慧高铁全生命周期经济性研究包括对智慧高铁全资产、全产业链和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技术经济战略、策略和方法的研究。智慧高铁全生命周期经济性研究对我国智慧高铁建设发展意义重大。根据京张高铁的实践,智慧高铁全生命周期分析框架可以从建设和运营两个阶段来考虑,建设阶段包括工程设计、工程施工、装备建造、车站建设四个方面,运营阶段包括设备维修、运行安全、灾难防护、能源环境、运输组织、企业管理、服务质量七个方面。智慧高铁全生命周期经济性研究应涵盖五大研究方向和三大核心问题。五大研究方向,即:智慧高铁经济理论内涵、生产函数系统模型、产业生态链复杂经济性、经济社会复杂经济性、激励机制规划设计。三大核心问题,即:智慧高铁全生命周期的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最佳结合问题、智慧高铁产业生态链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方法论问题、全生命周期下经济社会复杂经济性的理论和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6.
模块化组织作为一种产生于新经济时代下的新型资源整合组织形态,对于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在此背景下,模块化组织理论的研究日趋热潮。但是,现有研究大部分停留在模块化组织表层,鲜有研究涉及到模块化组织中最为重要的核心企业。本文从模块化组织现有研究成果切入,对核心企业在模块化组织中的角色与任务进行了剖析,并基于企业网络能力理论的研究成果,对模块化组织中核心企业的核心能力进行探究,致力于引导模块化组织的研究向深入拓展,并推动模块化组织理论的持续深化与实践指导意义的增强。  相似文献   

17.
陈飞先生的《文学与文人——论金圣叹及其他》在文学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上颇具开拓意义,并具备深切的人文关怀,蕴涵着新时期那代学者重建研究范式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8.
虚拟研发组织的国内外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研发组织(VR&DO)是虚拟组织概念渗透于科研机构所形成的一种R&D新模式。近些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对这种新的R&D组织形式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对虚拟R&D组织概念、特点、运行基础、潜在利益与风险、存在的模式及应用状况等几个方面的综述,评述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为该领域的研究建立了一个理论框架,并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有别于以往基于阶级斗争及利益冲突理论展开的罢工运动研究,文章从理性选择视角和资源动员视角出发,通过梳理文献资料,揭示解放前夕衡阳工人罢工的动态发展过程。研究表明,衡阳工人罢工运动的爆发并非简单基于阶级矛盾或利益冲突产生,而是基于对特定社会背景、组织、资源条件的考量,由工人群体经过理性选择做出最后决判而来。此外,在共产党人的号召和领导之下,罢工运动有了强大的组织力量和社会资源支撑,而正是这股强大的外在动力最终将罢工运动推向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