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文钦 《领导文萃》2010,(11):131-134
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但现实情况是,一些人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少读书了。让我们来看看毛泽东和胡耀邦的做法,也许会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决策与信息》2010,(6):9-9
书籍本身不可能改变世界,但是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可以改变世界。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3.
有北京市通州区南大门之称的于家务乡仇庄村,距离通州区中心30公里,位置比较偏远,但有爱读书的好名声,被有关部门封为“爱读书的村庄”。仇庄村共有800人,却有一个藏书约5000册的益民书屋,村民们从村支书到赋闲在家的妇女都有读书的嗜好。  相似文献   

4.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世界读书日”谈他的读书体会时说:“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前不久,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发表讲话,要求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他说:“读书学习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国家历来讲究读书修身、从政立德。传统文化中,读书、修身、立德,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从政之基。”其实,在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其身边的工作人员中,  相似文献   

5.
陈元邦 《领导文萃》2010,(14):143-145
<正>读书好,读书为人类进步提供不竭动力。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增强软实力的佳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能否强盛,与这个民族、这个国家读书之风是否盛行密切相关,一个人的素质如何,也与这个人的读书有着密切的关联。正因为读书好,所以我们必须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  相似文献   

6.
寓意深刻的比喻 读书可以修身养性,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使人变得聪明睿智。古今中外许多名人以书为伴,将书视为自己的良师益友。他们酷爱读书,把读书当作人生的一大乐趣,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名人们对书的比喻给人以极大的启迪,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地读书。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古人对读书的情有独钟。读书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我认为,作为学校管理的内涵,读书,还有更深层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我们的希望,我们实施了"文化立校,科学发展"的兴校方略.  相似文献   

9.
书香治班     
2010年9月,我们年级组迎来了一个新的一年级。迎来送往中,我们不断反思,不断探索自己教学、育人中的经验的不足,意识到一年级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而习惯培养中最重要的一点,莫过于让学生愿读书,爱读书。
  读书可以启智,读书可以明理,读书可以养性,读书可以美情,读书可以怡心。我们看到的是,读书还可以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读书与做人     
<正>"凡才子夜读子夜,是大家常说家常。"其意境,或许"夜读子夜"就是"晚上读写想","常说家常"就是"白天走干讲"吧?读书与做人,做到这样的境界,即是"才子""大家"做官,先要做人。做人,应该读书。怎么做一个好人?要读书。"为什么读书便能学得做一个高境界的人呢?因为在书中可碰到很多人,这些人的人生境界高、情味深,好做你的榜样……他们是由千百万人中选出,又经得起长时间的考验而保留以至于今日,像孔子,距今已有  相似文献   

11.
正人在一生中要读书,而且要读很多书,但读书的目的,是让自己思想更成熟、眼界更开阔、思考更深邃。当然,"尽信书不如不读书",但是不读书,人生一定没有高度。一个人经历再多,也不一定能看透人生。有太多的人,一辈子受尽苦难,也只能在苦难中沉浮;历经人生的波折,也只是在波折里挣扎。  相似文献   

12.
读懂与读透     
<正>人的一生能不读书吗?当然不能。然而,读书与读书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有的人读书,读出了理想,读出了成功;有的人读书,终其一生,失败离世。有的人读书,只为金钱;有的人读书,全为梦想。读书之所以有如此之多的不同,原因多种多样,笔者以为,一个重要的原因乃是许多人读书并没有真正读懂,或者说,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没有真正理解书的精髓,所以读了大半辈子  相似文献   

13.
话说读书     
书是用文字记载人生和人类社会经验的载体,它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的老师,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人的一生,因为只能在有限的社会范围内经验生活,所以人对世界的认知和了解,大部分是从书本上来的。“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此功归于书也。 读书,是人类为了自身和社会的进步而进行的一种文化活动,是对人的经验的继承,是人的一种高尚情趣。 有人说,读书有三种境界,是谓“为知、为己、为人”,十分精辟。 读书,是获取知识,增长才干,修炼人格的重要途径和保证。自然,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就成了人们关切的话题。 关于读什么书…  相似文献   

14.
张涛甫 《领导文萃》2012,(15):116-118
官员读书,本不该是一个问题。中国素有"学而优则仕"的优雅传统。曾多时,读书是为官的敲门砖。传统中国的科举取士为读书人进入庙堂打开了制度通道。那些有读书能力的人才能获得为官的通行证。像范进、吴敬梓之类的科场失意者,只能被挡  相似文献   

15.
张南  夏安宁  高文 《决策》2004,(9):35-37
长期以来,中国流行一句“湖广熟,天下足”的俗语,在国人的眼中,湖南就是一个农业大省。正是这样一个农业大省的称号,多年以来束缚了湖南人的手脚,也使湖南人获得一个会读书、会打仗、会种田,但不会经商的印象。过去曾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湖北是挑担子的,前面一个筐是江西,后面一个筐是湖南。话虽说得刻薄了,最,但湖南的落后由此可窥一斑:  相似文献   

16.
成锡锋 《决策探索》2009,(17):80-80
最初的读书兴趣源于好奇,因为书可以满足好奇心。而后来则更多了自觉的因素,因为孔子“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的谆谆告诫,让我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列宁“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话,更进一步激发了读书的兴趣。于是,工作多年我读书不辍,书给我以营养,哺育着我成长。  相似文献   

17.
【内容提要】古今中外的读书人都切身体会到读书可以使人增长知识、培育道德、提升能力,换句话说人生因读书而精彩。日前,中共宁海纪委组织全县党员干部开展了“读书思廉”教育月活动,笔者在此活动中,又一次认真阅读了关于廉政建设的一些书籍与文件资料,并结合自身实际与本职工作作了深刻反思,认为为政者务必要做到“五思”,狠抓“五要”。  相似文献   

18.
读书二三事     
从古至今,人们一说到读书,总是有很多的溢美之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书的好,数不胜数. 我不知道别人是为什么读书,是否是看中了书中的“金如意”,也不知道别人从书中获得了什么,有多少?我只知道我在书中获得最多的是快乐!说来我也算一个爱拿书的人吧,读书时常常如五柳先生般“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相似文献   

19.
赵义 《领导文萃》2009,(21):37-38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不宣扬个人通过奋斗取得成功的价值观.但生活中又常常不是如此。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倡导人生而平等.但即使革命家本人也不会认为这就是现实。中国历史有个传统,人再穷,出生时的境地再差,只要好好读书,就有机会货于帝王家。  相似文献   

20.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和版权日”,即“世界读书日”。向那些为促进人类社会文明和文化进步作出贡献的人表达敬意,同时鼓励人们去发现阅读的快乐,是设立“世界读书日”的初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