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卫拉特法典》中民法内容初探包红颖明清之交,由于后金兼并漠南蒙古,漠西的卫拉特各部和漠北的喀尔喀受到了后金的直接威胁;在北部,沙俄又不断吞食蒙古领土,试图将卫拉特和喀尔喀蒙古置于其统治之下。为加强蒙古各部之间的团结,调整和巩固蒙古内部的社会秩序及防御...  相似文献   

2.
由于藏地敌对各派对蒙古各部王公势力的争夺,藏地宗派间的“红黄之争”也在一定程度上蔓延至蒙古地区。但林丹汗的宗派倾向是直接服务于其政治军事目的的,而不是相反。如果历史上林丹汗确曾改宗红教,这也是与当时其兵败后西进青海及意图与尊奉红教的却图汗和藏巴汗结盟的情势有关。他之所以这样做完全是出于占据青海、图谋西藏的政治动机。林丹汗尊红教毁黄教的形象是后世蒙藏格鲁派史家“红黄之争”的特定历史阐释模式塑造出来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古代蒙古族的宗法统治经历了一个较为明显的转变过程。蒙古族的祖先室韦———达怛西迁至蒙古草原地区并由"古列延"集体游牧方式转变为"阿寅勒"个体游牧方式后,其社会逐渐从氏族制社会过渡到阶级社会;合不勒汗建立起蒙古部的初期国家政权后,蒙古社会进入了游牧民族的宗法奴隶制阶段;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后,蒙古社会由游牧宗法奴隶制过渡到宗法封建制,但这一过程直到元朝建立后才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我国关于卫拉特蒙古史研究的专著、译著、资料集已出版14部,论文、译文、考察报告、研究总述、书评已发表300余篇。可以说,它是当今我国民族史研究中成果最丰硕的领域之一。马大正、蔡家艺同志合撰的《卫拉特蒙古史入门》(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以下简称八《入门》)一书,正是这一研究成果的审视和回顾性的小结。卫拉特蒙古即西蒙古,是我国蒙古族一支,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元明时期的斡赤刺惕、瓦刺。在清代前期一个多世纪中,卫拉特蒙古的准噶尔部崛起于天山北路并称霸中亚,和硕特部进据青藏高原,而  相似文献   

5.
固始汗应格鲁派领袖之请,于1641年底出兵西藏,消灭第悉藏巴政权。从此,西藏地方开始在和硕特汗王的直接统治之下。随着固始汗的病逝,由于种种原因,和硕特汗王对西藏的统治权逐渐转移到格鲁派领袖身上。和硕特部最后一位汗王———拉藏汗尽管在1705年重新夺回西藏统治大权,但由于其举措失当,最终导致1717年在与准噶尔部的战争中兵败被杀。拉藏汗的被杀,标志着和硕特蒙古对西藏75年统治的结束。  相似文献   

6.
喇嘛教之与蒙古族发生关系,始于13世纪初。当时成吉思汗因政治上的需要,曾与西藏萨迦寺大喇嘛贡成宁博有书信往来,但这种关系因为当时的种种原因没有进一步发展。喇嘛教在蒙古开始传播,则在元朝。元宪宗蒙哥于1253年派军队进入西藏,结束西藏四百来年的混乱状态,统一了西藏地区,将其纳入大元帝国的版图。元朝统一中国后,忽必烈为便于统治西藏,封萨迦派八思巴为“国师”,使之掌握西藏地方的最高政教权力,西藏的政教合一制度从此开端。继之,忽必烈又命八思巴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加封“大宝法王”,死后赐  相似文献   

7.
1502年额鲁特部从征西迁,过去一直被卫拉特历史学看作是早期四卫拉特联盟瓦解和中期四卫拉特联盟建立的界限。那么,据托忒蒙古文献记载,中期四卫拉特联盟的构成是:和硕特部为一个卫拉特,绰罗斯部为一个卫拉特,土尔扈特部为一个卫拉特,杜尔伯特部为一个卫拉特。实际上中期四卫拉特联盟是由大四卫拉特时期的第一卫拉特,小四卫拉特时期的第四卫拉特,即由绰罗斯部的一部分和土尔扈特郁、和硕特部构成的。它同早期四卫拉特联盟相比,无论从部落成员或地域上,都大为缩小。除了小四卫拉特时期的第一卫拉特额  相似文献   

8.
<正> 明朝对西藏的统治是对元朝在西藏近百年统治的历史继承。但由于明朝本身的政治条件以及民族关系方面的背景与元代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对元朝政治遗产加以继承的基础上,在统治西藏的政策和方式上作了许多新的调整。本文着重对明初在西藏政治统治权的确立、明朝对西藏的行政与宗教管理以及西藏地方的朝贡制度诸问题,作一浅略的叙述和分析,从而说明明朝对西藏实施了有效的统治。  相似文献   

9.
蒙古贵族忽必烈于至元八年(1271)建立元朝后,在人才任用及科举考试中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政策。汉族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与元朝人才政策与科举制度相反,在洪武初年采用了较为明智的蒙古族人才政策。探讨这一现象,有助蒙古族与汉族关系史的进一步研究。一、元朝蒙古贵族的民族人才歧视政策元世祖用暴力征服华夏其它民族后,将国内的人分为四等:第一等蒙古人,主要是原来蒙古各部落的人;第二等色目人,主要指西夏、回回等民族;第三等系汉人,包括契丹、女真和原来金朝统治下的汉人;第四等指南人,即南宋统治下的汉人和西南各少数…  相似文献   

10.
明朝时期,卫拉特蒙古在其首领也先汗时代与藏传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但随着其地域的变迁和社会历史的演变,自17世纪初开始,卫拉特蒙古正式信奉了藏传佛教。  相似文献   

11.
<正> 解放以来,历史学界对元代藏族史的研究逐渐深入,对元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治理以及西藏僧俗人士在元朝朝廷的活动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加深了人们对这一时期西藏与蒙古皇室的关系的认识。韩儒林先生的《元朝中央政府是怎样管理西藏地方的》一文,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开创性的代表作。它以大量确凿的史实说明了西藏是元朝版图的一部份,论述了元朝中央政府管理西藏事务的专门机关宣政院及其属下的三个宣慰使司  相似文献   

12.
托忒文蒙古历史文献《和鄂尔勒克史》(qo urIug unteuqe)主要记载了四卫拉特联盟,汗位交替,黄教传播,土尔扈特部和鄂尔勒克西迁伏尔加河、乌拉尔河流城,和硕特部顾实汗占领青海、西藏地区,以及后来准噶尔部同和硕特部、土尔扈特部的关系,卫拉特四部对清朝和沙俄所采取的政策等重要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3.
1368年,朱明王朝定鼎金陵,明将徐达、常遇春率师北伐,元朝末代皇帝妥欢帖睦尔放弃大都,出奔上都、应昌,从此,开始了蒙古族又一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元顺帝妥欢帖睦尔退回蒙古草原后,以往君临中国的皇帝现在成为僻处一隅的大汗,面南称孤的威风一落千丈。统治天地的急剧缩小,导致了大汗与诸贵族,世臣之间的矛盾迅速激化。有势力的贵族,世臣专横跋扈,不可一世,对此,大汗只能听之任之,一筹莫展。汗权日益衰落下去。1370年,元顺帝死去。此后,纷纭登台的蒙古大汗逐渐沦为有势力的封建领主们用以争权夺利的工具。过去随驾北迁的达官贵人,一部分迷恋于都市生活而先后投奔明朝了;一部分热心于扩充势力而与昔日的草原贵族勾结在一起,为着争夺权势展开了长期角逐。蒙古草原上呈现出一派动乱局面。  相似文献   

14.
蒙古各部接受佛教,可以追溯到元代。元朝可汗推崇藏传佛教(喇嘛教),尊奉萨迦帝师,但蒙古人出家为僧的很少,信仰者多为贵族,尚未普及到民间。1368年,元室北徙,原始的萨满教浸淫漠北,数十年间,佛法渐灭,仅在西部瓦喇的佛教活动,余绪尚存,只是势力衰微,不为明廷所重视。瓦喇佛教的作用与意义在于存佛法之一息,接续承传,“是使蒙古民族于十六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再度——或更进一步的——皈依佛教的主要原因。”元亡210年之后,佛教终于在蒙古民族中复苏,1578年俺答(阿勒坦)汗于青海湖畔迎达赖三世,东蒙古各部渐次皈依,但在图们可汗之左翼诸部,卡尔玛宗等(红教)旧派活动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15.
一、十七世纪初前后卫拉特的迁移 蒙古大汗也先死后的相当一个时期内,卫拉特的中心仍位于杭爱之西,唐努岭以南的空奎、扎布干及扎拉马罕一带。仍不时地参与东蒙古的社会政治活功,时而得势,时而失势。但其传统的四卫拉特联盟始终未能得以恢复。 十六世纪四十年代,察哈尔部迫于土默特阿拉坦汗不断膨胀的势力,东迁辽河,减少了对卫拉特的控制。趁此机会,卫拉特人召集和硕特、辉特、绰罗斯、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巴尔忽及巴图特,恢复了昔日的卫拉特联盟。以“黄金家族”支系为旗号,共推哈市图哈萨  相似文献   

16.
元朝实现了对西藏的统一后,推行了政教合一的政权体制,在元朝对西藏统治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西藏特点的“多封众建,尚用僧徒”的政策,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明朝从西藏地区的特点出发制定了管理西藏的政策,其中藏传佛教在明代政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仅保证了西藏的稳定与祖国的统一,而且加强了明朝中央与边疆的经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7.
我们知道,在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西蒙古——卫拉特人历史上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卫拉特人皈依藏传佛教格鲁派一事。自此,卫拉特部中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阶层——僧人,并出现了一些名僧,如咱雅班第达等。在咱雅班第达返回故乡以前,卫拉特部宗教阶层中也产生过享有一定声望的僧人,例如英藏呼图克图就是。他在托忒文及藏文文献中除此称呼外,还被称为温萨活佛,在清代文献中也被写成“尹札胡土克图”和“尹咱胡图克图”。 在托忒文文献德迪的《蒙古根源史》中记载有:“著名的温萨呼图克图是佛祖生前大弟子的转吐佛”。但其中没有交待有关他转世的详细情况。而藏文文献《汉蒙藏史略》则弥  相似文献   

18.
和硕特蒙古统治西藏期间,由于自身实力和格鲁派势力的消长变化以及外部势力的介入,其与格鲁派的关系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状态,双方在西藏政局中的主导地位也随之发生变化。从本质上说,和硕特蒙古在西藏的统治过程,就是其与格鲁派上层在西藏最高统治权问题上的较量过程。  相似文献   

19.
“艺术是时代的镜子,是时代的晴雨表”。既然这样,不仿从元朝以来的佛教偶像崇拜来探索一下内蒙古雕塑艺术的发展,抑或能印证出历史时代的精神和其对各世的影响。 提到内蒙古雕塑,不能不联系到蒙古民族中佛教的传播和对佛像的崇拜。成吉思汗统一诸部,建立蒙占大帝国,传至忽必烈时,统一了全中国,“七载之中成大业,六合之内为一统。”他继承历史上北魏、隋、唐、宋、辽、金等诸民族王朝的统治制度,建立起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元朝。随着蒙古统治者统治范围的扩大,宗教也就提到了日程。在蒙古帝国和大元王朝统治下,  相似文献   

20.
卫拉特蒙古当代文学虽然是蒙古族当代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由于其产生于卫拉特蒙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所以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表现在以卫拉特方言为基础的文学的话语形式、以卫拉特传统的历史文化为核心的文学题材的独特性以及文学作品所表现的人文地理环境的特殊性等方面.研究卫拉特蒙古当代文学的地方特色,对于蒙古族文学的多样化发展,对于我国各民族文学的横向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