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笔者在《隋开皇大业年间户口盛衰考实》(以下简称《考实》)一文中曾指出,史籍所称大业五年(609)“隋氏乏盛,极于此也”,是指隋代疆域之极盛,并非其户口之极盛;并论证了《隋书·地理志》(以下简称《隋志》)记载的各郡县数、户数为该郡初置时的数额。本文拟进一步考查隋代户口极盛时文帝末年的户口数量及其南北分布。  相似文献   

2.
《孔雀东南飞》故事发生地新考黄龙关于《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发生地问题,说法颇多,所谓“庐江府”究为何地,亦难定论。我认为应是安徽省潜山县。《潜山县志》云:“潜历两汉六朝并称潜县,中间为郡治者最久。”潜县在“汉未建安中,《孔雀东南飞》故事发生时,究为何郡...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广西最早的县在哪里?这是研究广西郡县沿革的学者尚未解决的问题。按一般常识,谈论广西郡县沿革之始,都以《史记》和《汉书》为依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统一岭南时,于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在岭南地区设立了桂林、南海、象郡。今广西的大部分属桂林郡,小部分属象郡。但是这些文献略而不详,郡下辖哪些县,无从推考。《汉书·地理志》较之《史记》显然详细得多,郡下都注出了所辖县名和郡县设置的年代。据统计,今广西属当时的苍梧、郁林、合浦等郡,桂北部分县属零陵郡,桂西边区属群牁郡。但《汉书·地理志》所反映的只是西汉晚期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郡县情况,在广西各郡下虽都注明“武帝元鼎六年开”,如可信,也只能上推到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南越后,仍无法与秦时郡县比较。经过对贵县罗泊湾西汉初期墓出土的漆器铭文“布山”  相似文献   

4.
茂州州叙 :“隋汶山郡。武德元年 ,改为会川 ,领汶山、北山、汶川、左封、通化、翼针、交川、翼水八县 (原文作“九县” ,据“校勘记”改 )。其年 ,割翼针、左封、翼水三县置翼州 ,以交川属松州。……贞观八年 ,改为茂州 ,以郡界茂湿山为名。仍置石泉县。……旧领县四。”(《旧唐书》卷四一、16 88页 )这段叙文 ,三处有误。第一 ,武德元年所领之八县中有“北山” ,误。武德元年所领八县 ,皆为隋县 ,据《隋书》卷二九、82 3页 ,汶山郡领县中有“北川”而无“北山” ;《新唐书》卷四二、10 84页亦载茂州曾有“北川” ,显然 ,叙文中的“北山”…  相似文献   

5.
张芝籍贯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东汉著名书法家张芝的籍贯,近来学术界流行的说法是敦煌酒泉人,如《东汉凉州“三杰”》一文,谈到张芝祖籍时认为,张芝父张奂为敦煌洒泉人。《甘肃风物志》:“张芝,字伯英,敦煌郡洒泉县人。”新版《辞海》:“张芝,敦煌酒泉(今属甘肃)人。”我们认为以上说法是错误的,现考证如下。第一,汉代敦煌郡不辖酒泉县。  相似文献   

6.
顾祖禹《读史方域纪要》卷八,有一段以州的变迁为主要脉络,概括综述我国古代政区划分的起始及沿革的文字:“郑氏曰:‘分州始于人皇。州统县、县统郡始于周。郡统县始于秦。州统郡、郡统县始于汉。割据之世,置州乃多。隋文析天下为州,炀帝改州为郡,而州郡相等。唐混州郡为一,于建置京邑之州,则始命为府。宋又府州并列矣。’自元建路、府、州之制,州乃益降而小,几与县同列云。” 文中郑氏当指郑樵。《夹漈遗稿,献皇帝书》曰:“其未成之书……在地理,则有《郡县迁革志》。”可见郑氏确曾有对郡县迁革的研究,惜未传世,  相似文献   

7.
《登科记考补正》(清徐松撰,孟二冬补正,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年版)第1173页,卷二七《附考·进士科》增补陈希望为及第时间无考之进士,考云:《汇编》[天宝018]天宝元年(742)十月十六日《唐故处士颍川郡陈府君(懿)夫人渔阳郡宁氏墓志铭并序》(北京图书馆藏拓片)云:“君讳懿,颍川人  相似文献   

8.
陆游《关山月》诗“沙头空照征人骨”句中“沙头”一词,历来被解为战场。按“沙头”有当水边、河畔讲的,如李白《初月》诗:“沙头水浸眉”。陆游《游锦屏山谒少陵祠堂》诗:“夜归沙头雨如注”。然陆游《关山月》中“沙头”应作何解?我以为,这里是指汉代所置的一个县名。查前后《汉书》,沙头县,西汉时作池头县,东汉时改为沙头。与玉门等县,均为酒泉郡所属九县之一。汉武帝遣大将霍去病与匈奴作战,六次出  相似文献   

9.
汉朝对金城的开发与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城”一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而金城,河西西并南山至盐泽,空无匈奴”一语,时在武帝元狩年间。初为城名,后为县名、郡名。本文所说的金城,不限于县,也不指郡,约以今兰州市辖区为主,同时也涉及附近的一些地方。  相似文献   

10.
张友鹤先生在《唐宗传奇选·王知左》一文作者介绍中写道:“皇甫枚,字遵美,唐安定三水(今山西邠县)人”(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167页)。我认为邠县属陕西,所谓“今山西邠县”,显系误注。唐三水(今陕西旬邑县)属邠州(州治在今陕西邠县)。安定郡并未管辖三水。为什么皇甫枚著籍三水.并将其所作传奇集,题为《三水小牍》?宋陈振孙说:“三水者,安定属邑也。”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始著录《三水小牍》,又言之凿凿,其语当属可信。查《后汉书·郡国志》:“安定郡,武帝置,八城”,其中有  相似文献   

11.
谢绍鹢 《西域研究》2015,(2):1-6,138
汉代一些西北边郡曾代表朝廷代管边外事务,行使着普通郡所不具有的特殊职权。西汉敦煌郡就有介入和代管西域事务,东汉敦煌郡更多地参与和代管西域事务,其他边地行政单位,如酒泉郡、凉州刺史、西河郡、武威郡,也见有代管边外事务的情况。代管边外事务是一种边郡特制。  相似文献   

12.
最近翻阅兰州地方史资料时,偶然在84年第5期的《兰州学刊》上,看到了刘国元,吕叔桐二同志合写的《隋代金城郡治地位考》一文(以下简称《地位考》).《地位考》据《周书》卷29《王杰传》:“王杰,金城直城人也……后从(孝武帝)西迂……出为河州刺史,朝廷以杰勋望俱重,故授以本州”一语,认为北魏孝武帝时期的河州金城郡领县中应有直城一县,《魏书·地形志》漏载,近而,《地位考》又因《水经注》中  相似文献   

13.
刘臻,字宣挚,《精书》及《北史》本传均记其为勺市国相人也。’湖为沛国治所,沛国系东汉改沛郡置,西晋易国为郡,治所不变;北魏仍之而移治于萧,“北齐废为承高县”①;“开呈六年改为龙城,十八年改为临沛,大业初改日萧。”②是北齐而下迄于隋大业初,萧凡三改其名而还于初,属彭城郡。史记刘臻籍贯曰:“沛国相”,系唐初史家传记人物邑里习用古称使然③。沛国相即防大业世彭城郡辖县萧,境内“有相山”④,居今安徽萧县西北。刘臻,由粱入北周,卒于隋,史称“耽悦经史”,尤“精于《两汉书》,时人称为《汉》圣。”@李延寿《北史…  相似文献   

14.
《后汉书·光武帝纪》 :“八年春正月 ,中郎将来歙袭略阳。”李贤注曰 :“县名 ,属天水郡 ,故城在今秦州陇城县西北。”余按《通鉴》卷四二 :“春 ,来歙将二千余人伐山开道 ,从番须、回中径袭略阳。”胡注 :“贤曰 :略阳 ,县名 ,属天水郡 ,故城在今秦州陇城县西北。番 ,音盘。宋白曰 :略阳道在陇城县东六十里 ,即故冀城 ;魏黄初中 ,改为陇城。时隗嚣居冀。以地理考之 ,当从宋说。”《后汉书·光武帝纪》 :“夏四月 ,司隶校尉傅抗下狱死。隗嚣攻来歙 ,不能下。闰月 ,帝自征嚣 ,河西大将军窦融率五郡太守与车驾会高平。”余按 :“闰月”当为“…  相似文献   

15.
绵阳地区所辖十九县,解放前为剑阁专区与遂宁专区,解放后,并为一区。现将各县的地名考释如下:一、绵阳县(附涪县、潼州、巴西与罗江)绵阳县在汉为涪县,属广汉郡,因城外涪江得名。涪水,发源于松潘县东界的雪宝鼎(海拔五千五百五十五公尺的大雪山),经平武县流入江油县界,三百里间海拔降落四千公尺左右,奔湍喷沫,浮沤腾泛。蜀人谓沤沫为涪,故曰涪水。(《集韵》涪,“蒲侯切”。音桴。今人谓浮沤曰“泡沫”,即古涪沫音变。)涪县故城原在涪江东岸,直到唐代,县城仍在东岸。《元和志》云:“依山作固,东据天池,西临涪水。”又云“天池山,在州东北二十余步”。刘备得蜀,立梓潼郡,治梓潼县。刘宋孝武帝徙郡治于此(天池山下)。西魏取蜀,在这里建立潼州。又改郡名巴西,县名巴中,缘左思《蜀都赋))有“于东,则左绵巴中,百濮所充”之语,西魏因改涪县为巴中  相似文献   

16.
《宋书》考疑(一)丁福林《卷五·文帝纪》(元嘉)十二年,……六月,丹阳、淮南、吴兴、义兴大水,京邑乘船。己酉,以徐豫南兖三州、会稽宣城二郡米数百万斛赐五郡遭水民。(中华书局1974年10月版点校本,第83页)按:上文记四郡遭水而以米赐“五郡遭水民”,...  相似文献   

17.
汉至西晋,蜀郡江原县地,居成都、广都、临邛、郫县、都安之中。东北限于岷江,当今灌县、温江、双流至新津沿江以西;西傍青城山脉,下至鹤鸣,山后与蕃地为界;南因大邑斜江,东迳新津抵江:东西逾二百里,南北约百五十里,辖境广袤。验证唐宋域内山川,四至尤明。《元和志》蜀州唐安郡:晋原县鹤鸣山,斜江水;青城县青城山,大江经县北二里;唐兴县(寿阝)江一名皂江,经县东二里。永嘉中,李雄据蜀,始以县置郡,东晋因之;宋齐增设侨县,西魏更为侨郡。周隋废郡并县,复隶于蜀郡。汉江原县在今崇庆县东,《大明天下一统志》成都府古迹:“江原废县在崇庆州东南三十里,本汉江原县地,唐初置唐隆县,又改唐安,宋改曰江原。”《蜀中名胜记》崇庆州下引明《州志》:东三十里江原镇,即汉江原县治。”蜀  相似文献   

18.
九、新都县蜀王鱼凫氏都郫。开明氏才自郫徙邑于天隳山(今云天回山)外沱江之北,称为“新都”。开明氏九世曰开明帝,始徒国邑于成都;其死仍葬于新都附近。今年二月,新都马家公社发现战国时的棺墓,疑是开明王墓。秦灭蜀,置新都县,与成都、广都皆用蜀国旧称。汉置广汉郡,以新都隶之。晋初属梁州新都郡,后属广汉郡。西魏废郡留县。隋改县名“兴乐”,后与新繁皆省入成都县。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复置县,仍叫新都(《隋志》)。迄今未改。  相似文献   

19.
<正> 汉代以滑稽称世的东方朔,他的故里在当今何处?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中国历代散文选》等读本,在晋夏侯湛的《东方朔画赞》的注释中说,东方朔的故里平原厌次是“当今山东惠民县”,笔者认为此系误考,平原厌次当在今山东陵县神头,颜真卿撰《东方画赞碑阴记》就是佐证。宋欧阳修《集古录》云:“右《画赞碑阴》,唐颜真卿撰并书。湛赞,开元八年,德州刺史韩思复刻于庙。天宝十三年,真卿始别书之。”西晋时,夏侯庄为乐陵郡太守,其子、散骑常侍夏侯湛来此探亲,游历东方朔祠庙,“覩先生之县邑”,“见先生之遗像”,“观先生之祠宇”,“慨然有怀”,于是就写了一篇赞文。这篇赞文曾被昭明太子收入《文  相似文献   

20.
唐代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中的两句诗:“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生动而形象地描述了安禄山的起兵叛乱和唐玄宗的惊惶狼狈情况。渔阳指和是什么地方呢? 渔阳是唐代的渔阳郡和渔阳县。渔阳郡当时设在蓟州。蓟州是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把幽州的三个县(渔阳、三河、玉田)分出来设置的,治所在渔阳县,即今天的天津市蓟县。天宝元年(742年),蓟州改称渔阳郡,肃宗乾元元年(7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