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区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的珍贵资源,是当地的宝贵财富。加强区域文化的传播,是保护传统区域文化的有效途径。如何保护区域文化的独立性、完整性、连续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而作为公共文化教育机构的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播传统区域文化的重要场所,是增进民众与区域文化之间关联与情感的桥梁,因此对传播所在地的区域文化应当发挥积极作用。"临川文化"光华耀眼,对中华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抚州市博物馆通过举办"临川文化"基本陈列展激发了广大民众对临川文化的关注与兴趣,有效地传播了临川文化的思想精髓。  相似文献   

2.
“临川文化”是以临川治属为核心而涵盖周边11县(市)的古代临川区域人民所创造的独特的区域文化形态;临川文化所具有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同一、个性的鲜明和独特、成就的巨大和突出,使其满足了区域文化成立和命名的条件;临川文化之所以用“临川”命名,是为临川在区域文化中的地位所决定。  相似文献   

3.
福建民间花灯装饰艺术是福建民间文化瑰宝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历史文化的传承。在艺术表现上充分体现了区域历史、文化特色,主题鲜明,色彩、造型丰富多彩,并散发着时代的气息,具有独特的神韵和魅力,深受民众喜爱。  相似文献   

4.
古典意义上的临川文化的根本特征是“典型的南方农耕文化型。”刘国芳作为临川区域的本土作家,与临川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他依托临川文化背景,深味临川文化意蕴,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以特有的小说叙述模式表现出一种“诗化语”的特点与平和冲淡的行文风格;他的作品始终折射出一种临川区域文化背景意识,表现出一种儒雅、进取和包容的临川区域文化的精神特征。  相似文献   

5.
清代临川李氏家族绵延百年,在临川地区十分具有代表性。李氏家族重视教育,形成孝悌传家、崇尚读书、族内师友约园唱和、重视母教等优良家风。在优良家风的影响下,家族成员著述繁多,有文学传家之盛。家族的兴盛是家族成员共同努力的成果,优良家风与深厚家学亦成为后代子孙的精神财富。李氏家族作为临川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家风、家学的形成与临川地域文化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万寿宫庙会是许真君民间崇拜信仰的社会产物,为乡民聚会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公共空间,是江西农村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昌西山万寿宫庙会展现了在乡民的精神支持和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繁荣发展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在庙会上,乡民将许真君民间崇拜信仰与祈福纳祥、商贸往来、生计筹划、社会交往等融为一体,互通有无,调济余缺,传递信息,交流文化,娱人娱神,反映出江西乡村社会生活的真情实态,具有浓郁的江西地方民俗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7.
长江流域的民间信仰与祭祀由来已久,民间信仰是由社会成员集体自发创造,并由社会成员直接参加的信仰活动,它产生于民间,盛行于民间,活跃于民间,扎根于民间,成为广大民众精神生活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祭祀是民间信仰的一种表现,唐代长江流域的“信巫鬼、重淫祀”的习俗十分风盛,文章利用出土文物与传世文献资料相参证研究唐代的民间信仰与祭祀习俗,对不同区域、不同时代的民俗文化差异进行比较、鉴别,探讨唐代该区域民俗文化的演变、地域特色与历史特征.  相似文献   

8.
中国各族人民在长久的历史融合过程中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绵延千载,源远流长,数千年来历尽劫难,百世不磨,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熔铸出伟大中华民族的性格与气节。它是华夏民族贡献给人类的极其宝贵的财富。以临川古郡为中心、孕含现今12个县市的临川文化便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川文化起源于殷商时代或者更早一些时候。根据目前考古发现,远在新石器时期,临川区域就有先民活动。这一地区是中国有名的才子之乡、文化之邦,自古以来“山川融结,舟车云集,控带闽越,襟领江湖”,“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公元七世纪初,诗人王勃…  相似文献   

9.
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法律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和态度的总称。法律意识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一个民族对于维护价值观念的行为规范体系的心态。与直接或间接影响法律制度的法律理论体系不同,社会民间法律意识是社会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一般成员对于现行法律制度、社会法律现象的自发的、直观的、不成系统的观念态度,实际上表现着社会民众的内心的价值判断。社会民间法律意识受到法律理论学说与现行法律制  相似文献   

10.
盘歌,是临川民歌——山歌母系中的一个子系,它的产生是与临川区域的自然环境、亘古以来的农耕经济息息相关,而它本身所具有的知识性、娱乐性、赛歌性使得盘歌这种艺术形式深深地植根于临川这片沃土,是临川农民非常喜爱和乐于流传的艺术珍品。文章对临川盘歌的产生、发展、流传,歌词的结构形式,音乐的曲式特点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展现出临川盘歌这一古老山歌的艺术魅力,其目的是让更多的人去深入探究和传承博大精深的临川文化。  相似文献   

11.
彝族古典民间抒情叙事长诗《阿嫫妮惹》是民间口承口传的文本,它不仅是平面传播的文本,而且是立体运行的文化。在口头叙事的行为方式里,渗透着民众的心理,因而获得了世代传承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乐既是我国古老悠久的传统文化,也是能代表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一种音乐形式,其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内涵深刻,旋律优美,是极富民族特色的艺术。弘扬中国民乐,不仅是我们新一代年轻人的历史使命,也是坚持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因此如何从民乐发展的角度找到民乐教育的路径值得人们关注,文章以北京科技大学民乐团为例探索如何以民乐团来促进高校民乐教育,为我国高校民乐教育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同安农民画自闽南民间美术中派生出来,体现着明显的地域性特征:神——闽南文化风采的显现;情——托物言志的美学观;理——合情违理的审美心理;味——稚拙天真的审美趣味。总之,神情相依,理味相托,上承闽南古老民间美术源流,下载农民画家对新生活的感悟和追求。  相似文献   

14.
东北民间剪纸作品不仅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生活,一种文化,一种标志.它带有极为鲜明的地域文化味道,袒露着黑土地上关东人的情怀、散发出一种天然的无拘无束的野性的美,这其中涌动着强盛的生命活力,唤起了人们对生命的关注与热爱.本文通过阐明民间剪纸内视化的意象,挖掘其独有的情思意蕴;通过对民间剪纸精神价值的剖析,探求其满足社会实践主体精神需要的价值传播意义,呼唤生活在这片黑土地的人们珍视这笔贵重的财富.  相似文献   

15.
湘西民间家具的设计思想与文化内涵反映了湘西地区长期以来多民族文化的交融与变迁。湘西民间家具保存了当地特有的民族文化与习俗,见证了湘西地区人们的生活场景与历史变迁;湘西民间家具的文化气质体现了湘西人对对大自然的崇拜与敬畏之情,蕴含着湘西人自然观、审美观和生活观中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湘西民间家具的造型淳朴、雕工精细,雕刻题材丰富等造型与装饰特点体现了湘西地区文化与审美的多样性与融合性;湘西民间家具在布局与陈设的反秩序特征,集中体现了湘西人对人与自然的尊重;湘西民间家具的就地取材、生态环保、朴实无华、经久耐用,展现了湘西民间家具的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临川文化研究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90年代初期得到迅猛的发展,并出现研究史上的第一次学术高潮.新世纪初随着<临川文化研究丛书>(共28部专著)的出版,标志着研究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研究队伍以东华理工大学临川文化研究所的专业学术团体为主力军,以抚州市社联诸多群众性学术团体为基础力量.学术阵地主要是<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原<抚州师专学报>)和<抚州社会科学>等. 临川文化研究可拓展的领域为戏曲、近现代名人、科技、军事、旅游、百越文化和基础教育等方面,这是今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当今乡村电视剧可观的收视率,不仅强化了观众对民间音乐的认同,也对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民间音乐具有地域空间与文化空间的符号特性,使得这种民间文化资源具有能为电视剧主题服务的价值。许多民间音乐经过电视作曲者的艺术处理,已走出文化自闭的表现形式,并使其具有普适性价值的意义与内涵。推出富有乡村地方色彩的民间音乐文化,不仅可以使民间音乐焕发生机与活力,随着电视剧的传播也能带动一个区域的文化与经济繁荣,这是一种传播学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8.
山东是齐鲁文化的发源地,文化传统源远流长。通过对活在人民口头的"历史文物"—山东方言俗语的研究,可以看到作为华夏文明基础的齐鲁文化对山东人民的性格塑造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在山东的方言俗语中,"以人为本"、"仁者爱人"、"修身养德"、"忠孝之道"、"以礼为范"、"和谐中庸"和"重本轻末"等思想都明显地表露出来。对根植于山东人思想深处的"齐鲁文化"探本溯源,深入了解山东人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和行为方式等,可为山东和谐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田野调查的方法,对抚州地区的一个采茶戏班——临川平乐剧团的组建与构成、演出活动与程序规范、舞台设计与动态模式等方面进行调查,进而探讨了抚州采茶戏的特质形态。文章分别从戏班的结构;表演形态;舞美设计及剧目结构四个方面探讨了抚州采茶戏班的特点。以审美的视阅对民间戏班的生存与发展状况进行了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