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肯尼迪上台后,基本上延续了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的美国对古巴遏制政策,一方面为了防止古巴革命向拉丁美洲扩散,准备武装颠覆卡斯特罗政府的步伐随即加快;另一方面成功地说服美洲国家组织成员国及欧洲盟国支持其贸易禁运政策.然而其政策没有达到消灭卡斯特罗的目的,反而使古巴对苏联更加依赖,同时也加深了卡斯特罗政府对美国入侵古巴、扼杀古巴革命的恐惧,使古巴对苏联寻求更多的经济、军事援助.最后导致古巴导弹危机爆发.  相似文献   

2.
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后,苏美双方第一次认识到,以核武器为主要威摄力的冷战是无胜负之分的,必须寻求和平共处的缓和之道。这次危机严重地动摇了以苏美为首的两大对立阵营,促使国际政治格局由两极向多极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两国在冷战期间最严重的一次对抗,把人类推到核大战的边缘。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的目的,是为了在全球冷战背景下寻求战略平衡。赫鲁晓夫低估了美国的反应,挑起了古巴危机。但古巴导弹危机之所以险些走向核战争,责任在美国,美国的激烈反应和战争威胁使之升级成为危机。  相似文献   

4.
"首脑外交"在国际危机处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的成功解决堪称是通过首脑外交处理危机的典范.这种作法对当代国际社会处理重大国际危机与缓和地区紧张局势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英国和战前苏联欧洲集体安全政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世纪 30年代 ,在世界安全制度无法有效应付战争危机的形势下 ,苏联及时提出了建立集体安全体系的正确主张。苏联欧洲集体安全政策具有诸多显著特点 ,它们决定了英国在这一政策中的重要地位。在英国对苏联上述主张所持消极立场的严重影响下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 ,欧洲也未能出现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阵线。英国的消极立场 ,源于对希特勒德国的错误认识、祸水东引心理及错误的外交战略 ,亦与美国对集体安全的冷漠态度有一定关系。英国是战前苏联欧洲集体安全政策失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肯尼迪当上美国总统后,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军方和政府中的一些人要求“惩罚那些俄国人”。由于担心出现未经允许就下达核打击命令等情况,肯尼迪想到开发“核按钮”,也就是后来的“核手提箱”。这样,美国总统可以把核打击的权力时刻掌握在自己手里。  相似文献   

7.
评朝鲜战争初期英国艾德礼政府的对台湾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战后英国对华政策有明显的两面性,但是艾德礼政府在朝鲜战争初期曾反对美国侵略中国台湾的政策。英国承认台湾属于中国,应该归还中华人民共和国,并认为这是解决因美国侵略而引起的台湾海峡危机的唯一办法。英国的上述政策对缓和远东紧张局势起了一定作用。研究这段历史,对处理复杂的国际关系,争取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二战后英国一直奉行双轨核政策,即坚持发展本国独立核威慑力量与保持对美国的核依赖并举,但1960年英国取消“蓝光”导弹项目是英国双轨核政策陷入困境的临界点。英国双轨核政策面临本土核威慑力量的规模、独立核威慑力量的存在价值以及在野党和民众对核政策的质疑和对抗等问题。正是英国双轨核政策内在矛盾的激化与美英核“依存”关系的不对称与不对等导致英国核政策走向失衡。面对此,麦克米伦政府依然选择沿袭双轨核政策,其主要原因是:继续与美国进行核合作可以节省英国的核研发成本,密切美英特殊关系;继续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核威慑,可使英国避免成为美国的“卫星国”,并有利于加强其与欧洲的关系,为欧洲防务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事件是冷战期间美苏之间最严重的一次直接对抗,肯尼迪采取了以武力威吓、制造风险、自我克制、准备谈判为特征的"边缘策略"。在危机发生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追求谈判可能性边界的过程。核时代使得国际危机的处理方式发生变革,在核时代这个常量限定的条件下,博弈双方会控制边际收益,达成利益均衡点并缓和危机。  相似文献   

10.
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是战后美苏关系发展中,特别是美苏军备竞赛和争夺核霸权方面的一件大事。本文拟着重就导弹危机的影响问题作一初探,以期促进国内当代国际关系史,特别是美苏关系史的研究。为探讨问题方便起见,有必要先扼要回顾一下古巴导弹危机的全过程。1959年1月,古巴人民推翻了亲美的巴蒂斯塔反动独裁统治,建立了古巴社会主义共  相似文献   

11.
国际危机管理的“有限理性”——以古巴导弹危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中,肯尼迪总统的危机决策是建立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的,但是从“危机管理”的角度来看,实际的管理行为只是“有限理性”,而非“完全理性”。国际权力政治和国内官僚政治影响了肯尼迪总统理性调控危机的构思和执行。“有限理性”由于“有限”一度使危机有转化成战争的危险,也由于“理性”最终使危机得以和平解决。古巴导弹危机为我们认识国际危机管理中的“有限”和“理性”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事件是冷战期间美苏之间最严重的一次直接对抗,肯尼迪采取了以武力威吓、制造风险、自我克制、准备谈判为特征的"边缘策略"。在危机发生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追求谈判可能性边界的过程。核时代使得国际危机的处理方式发生变革,在核时代这个常量限定的条件下,博弈双方会控制边际收益,达成利益均衡点并缓和危机。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一批新独立国家成为联合国成员,美国在中国代表权问题上的“延期审议”方案在联合国难以为继。就在此时,英国在1961年改变了原来支持美国的立场,不仅反对美国的“延期审议”方案,而且公开赞成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在中国代表权问题上迫切需要英国的合作以获得成功,因此,美国在政策调整时不得不与英国充分协商。通过这种协商,英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美国的政策。  相似文献   

14.
《租借法案》是二战期间美国为援助英国及其他反法西斯国家而出台的一项重要法规。据此法规,英国从美国得到了巨额的租借援助,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一方面,美国以租借援助为杠杆不断向英国施压,迫使其接受美国所倡导的重塑战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该要求不仅意味着英国在战后将失去保护其脆弱经济的屏障,也预示着将世界经济霸权之位拱手让与美国。为此,英美双方在第一阶段租借补偿谈判中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另一方面,根据《租借补偿协议》,美国对英国的美元储备及出口做了严格限制。这使得英国出口急剧萎缩,财政赤字不断加剧,经济严重依赖美国,为了战后经济和平转型及重建,英国再次向美求援,是为第二阶段租借谈判。二战结束后,美国停止了租借援助并与英国就租借物资展开了总清算。  相似文献   

15.
越南战争是美国在冷战时期遇到的最严峻的军事考验之一。为了使这场战争国际化,美国强烈要求其最重要的盟友———英国向越南派兵。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英国拒绝了美国的出兵要求,采取了与美国相悖的脱离政策,并坚持谈判解决越南问题的立场。美英在越南战争问题上的分歧给美英“特殊关系”蒙上了阴影,以至于有学者将约翰逊-威尔逊时期称为美英关系史上“几乎忘记了友谊”的“贫瘠年代”。  相似文献   

16.
由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深化演变,已由发达国家向新兴国家蔓延,进而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扩散,并通过货物链和价值链影响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战略。鉴于这场危机的后续影响仍在不断释放,而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规模空前,在上述领域面临严峻挑战,因而剖析了金融危机的来龙去脉,探讨了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及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而梳理阐述了中国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而采取的外交举措。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罗斯福总统出于战争和战后全球战略的考虑 ,提出“使中国成为大国的政策” ,以促使中国全力进行战争和战后协助维护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利益和地位。为此 ,罗斯福总统逐步形成支持战后香港主权归还中国的政策 ,并为实现这一政策在战争的各阶段在多层次与中国和英国进行多次外交努力。对此 ,中国的蒋介石政府曾寄予巨大希望。由于英国坚持维护自己的殖民主义利益 ,加上罗斯福总统战争结束前夕的逝世 ,尤其是由于美苏对抗的国际格局的出现 ,美国政府自己改变了这一政策 ,致使战争结束时英国重新占据香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