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代社会教育的产生 ,并非历史的偶然 ,而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必然产物。近代经济的发展为社会教育提供了基础性条件 ,更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因而成为其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 ;民族危亡刺激之下有识之士的呼吁与呐喊 ,各种救亡图存爱国思潮的激荡与实践 ,民主政治的兴起与推进 ,也催促着社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而近代新式学校教育的兴起和发展又为社会教育奠定了基础 ,同时 ,其不可避免的不足和局限也急需社会教育予以补助 ;另外 ,历届政府对社会教育的相对重视与支持 ,亦是社会教育产生并获得日臻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关注农村社会教育--近代乡村教育试验活动的回顾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视农村社会教育是近代教育家从事乡村教育试验过程中形成的共识,他们依据农村的社会现实,孕育了通过教育改造乡村的理念,提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教育理论.它启示我们重视农村社会教育是中国的一个特殊国情.办教育不能只重都市教育而忽视农村教育,只重学校教育而忽视社会教育,只重人才教育而忽视民众教育,只重青年教育而忽视"失学者"的教育.农村社会教育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关系到"民智"的开启和"民心"的养成,关系到弥补农村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社会教育与城市早期现代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是基于近代城市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社会等诸方面发生急剧变化的需要,反之也必然对城市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社会等诸方面产生相应的促进作用,既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政治的民主化,城市文化的大众化和现代化,城市教育的普及化、社会化和多元化,也有助于城市社会问题的解决和城市社会环境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近代社会教育作为近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教育形态,对城市社会和人的早期现代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极大地影响了近代城市民众的思想和生活,改变了他们的心理态度、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丰富和充实了城市民众的余暇生活,提升了城市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塑造了现代城市人格特征,促进了传统城市人向现代城市人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6.
介绍了日本构建终身学习体系过程中推进学校、社会一体化教育所采取的措施,并为我国实现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互补互惠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如何搞好社会教育 ,引导社会协调发展 ,是当前摆在理论工作者面前的现实任务。本文从实证调查资料入手 ,运用社会学的视野、理论与方法对当前社会教育面临的困难、问题与出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特别是甲午战后,日本侵略者与军事、政治、经济侵略相结合,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其目的在于培养日本侵略分子和“日奴”、蒐集情报、制造侵华有理舆论,以利于“大陆政策”的推进。其主要途径有四:一是通过东亚同文会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二是通过同仁会开展医疗保健活动;  相似文献   

9.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开启了教育兴国战略,意在通过实施教育改革来实现“富国强兵”。早期的日本教育在完成工业化、现代化和科技化进程中,对于推动日本经济、政治、社会和军事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军国主义思想影响下,日本的教育制度逐渐成为服务于军国主义政治改革的一环。在“脱亚入欧”的口号下,日本效仿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发展道路,无可避免地沿着军国主义的方向前进。教育体系也受到了军国主义思想的渗透和塑造,日本的教育目标迅速转变为培养顺从国家意志、服从军国主义的国民。学校教育强调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和崇拜天皇的观念,将军国主义思想灌输给学生。随着军国主义的彻底失败,日本近代教育制度也随之终结。  相似文献   

10.
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概念、特征两方面,介绍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区别与联系,以便对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更好的认识,进而促进它们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日本的社会教育与历史认识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认识问题 ,既是当前困扰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问题 ,也是关系到日本与亚洲各国关系及其社会发展、民族前途的长远问题。然而 ,当前日本的社会教育中 ,各种形式的“战争记忆”到处存在着 ,让人们记忆着当年日本军国主义耀武扬威的“战争雄风” ,而对这场战争性质和战争责任却无应有的“深刻反省”。本文以笔者滞日的实地考察和收集的资料为基础 ,阐释历史认识的重要性及其症结所在 ;同时 ,列举实例来说明可从文化认识中寻求更多的历史共识 ;只有对历史有共识 ,才能共同创造未来 ,为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繁荣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高校德育工作中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 ,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时常被来自社会和家庭的某种负面影响所抵消。如何处理好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关系 ,消除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冲突和错位现象 ,逐步缩小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反差 ,实现二者有机的结合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近代日本与中国教育改革的比较考察 ,总结出影响近代日中两国教育改革走向的社会政治、经济动因 ,从历史的比较研究中 ,总结经验 ,为我国当前正在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提供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学校与社会是一种共生关系,只有在良性互动中,二者才能实现共赢.在近代中国,社会教育是教会学校实现与社会互动的重要路径.在与中国社会的张力与制衡中,教会学校通过多元化的路径探索加速了其本土化历程,迸发出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明治维新前后,在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日本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这种情况加之日本法制的落后状态促使明治政府移植西方国家先进的法律制度.经过全面、多元、注重本土化的法律移植,法制近代化在日本得以确立,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进步,对后世影响颇大.日本近代的法律移植对我国的法制建设亦具有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近代日本社会的变迁,导致部分知识分子走向边缘化。他们的边缘化是其"安身立命"的独特方式,是其终极关怀与社会现实互动下的一种行为表现。不同类型的边缘化知识分子,引起的社会效应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中后期形成的例外论思潮,对日本近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一例外思想的指引下,日本冲破亚洲藩篱,完成了近代化的任务,走上了与众亚洲国家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就日本例外论的成因而言,既有政治传统因素,也有地理位置和国际体系的边缘化因素,这其中也充斥着特殊的文明观。  相似文献   

18.
俞樾是晚清著名的学术大师和教育大师。其学术与教育思想不仅影响了同治、光绪年间的许多晚清学者,而且声名还远播海外。他对日本汉学十分关注,与日本汉学家的交往甚密,并培养了留华学生,这对于沟通域外汉学,尤其是近代日本汉学,起了很大作用。做为乾嘉学术传人的俞樾自然也就受到了日本汉学界的重视与推崇。  相似文献   

19.
中日近代化改革是对后发型国家近代化道路进行比较研究的一个富于典型意义的课题。本文以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为中心,围绕着改革的背景与目标、西方近代思想的导人及其特征、近代教育的创立及其指导思想等三个方面,对起步阶段的中日近代化改革作了宏观性的比较考察,主要试图揭示两国近代化改革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20.
从历史学的角度,将天津近代学校体育教育的演进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清末洋务学堂开始引进西方体育,并建立学校体育制度;民国初期学校体育双轨并行,师资培训初步开展;民国中期体育课程重大改革,课外活动及竞赛蓬勃兴起,师资培养走上专业化道路;民国末期总体滑入低谷。其可资借鉴之处:树立开放观念;立足本土现实;重视课外活动;珍视传统体育;开发教学模式;构建体育文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