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确立的根据人类共同利益是现代国际法发展的出发点,也是各项国际法原则和规则的基础和最终目的。人类共同继承财产正是出于对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维护而提出并得以确立的,它直接体现了人类共同利益的要求,是人类共同利益的具体化。具体分析起来,人类共同利益有四方面要求:1.维护和平。二战以后,和平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呼声。《联合国宪章》在第1条第1款即庄严宣布了“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的宗旨,和平的要求已渗透到国际法的各个领域。资源的争夺是引起国家间冲突的一个主要原因。只有对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资…  相似文献   

2.
人类共同继承财产法律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已成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重要原则。但国际学术界对人类共同继承财产概念性质仍众说纷纭。本文在剖析人类共同继承财产概念内涵基础上 ,论述了人类共同继承财产法律性质 ,即指出了此概念为具有丰富内容和具体原则的法律性质概念 ,且已发展成为习惯法概念。同时 ,阐述了研究人类共同继承财产法律性质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资源日益短缺的背景下,随着太空和海底开发技术的发展,国际海底、月球等国家管辖之外的公共领域之资源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可能.为确定权利归属,规范国家开发行为,国际法上提出了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然而,目前该原则在实践运用中面临着概念和内涵不明确,适用领域和开发制度存在争议等困境,需要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4.
论《月球协定》中“人类共同继承财产”概念的法律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强 《兰州学刊》2009,(6):135-137
《月球协定》第一次将月球及其自然资源定义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明确了月球及其自然资源的法律地位,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赋予了该概念极高的法律地位。然而,由于各国对“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内涵分歧严重,最终只有极少国家批准了《月球协定》,具备月球探索和利用能力的空间大国则无一批准。这一客观现实使我们不得不再次审视“人类共同继承财产”这一概念。文章即在分析“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内涵的基础上,重新评价“人类共同继承财产”概念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5.
刘艳房 《学术界》2024,(2):83-92
国际话语权是一国在国际社会权力分配格局中地位和影响力的重要体现,是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国际话语权不仅是中国走向国际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和声誉的必然选择。进入新时代,中国国际话语权有了较大程度提升,但在国际话语格局中的弱势地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基于全球性视域的观照全人类的价值观,它的提出为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开拓了新方向、提供了新基础。当前,在全人类共同价值视域下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还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外部的国际话语规则制约与限制、国际社会误读与曲解、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等诸多挑战,内部的学术话语体系创新有待加强、话语传播体系建设有待完善、话语表达体系阐释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因此,中国亟须从厚植全人类共同价值话语根基、加强全人类共同价值话语理论创新、优化全人类共同价值话语建构策略、创新全人类共同价值话语传播这四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巩固提升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6.
悠久的中国二胡艺术,是中华民族对人类世界的一大贡献,是民族艺术的精品,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应由全世界人民继承、发展、传播和共享。研究二胡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旨在继承弘扬民族音乐并结合世界先进潮流音乐的走向将二胡艺术发扬光大。二胡艺术只有超越民族走向世界,为世界认同、接纳、学习与传播,才能成为人类世界共同需要、欣赏、享受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7.
共有人死亡后,共有财产的部分份额或者全部共有财产的权利归属处于待定状态.共有人死亡后存在有继承人和无继承人两种情形,具有不同的法律后果.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和社会生活实际,针对共同遗嘱、无人继承财产收归国有的例外等问题,建议进行相应确认和规范,主要包括确认共同遗嘱,建立遗产管理人制度、确立遗产清算程序和确认无人继承的共有财产份额归属其他共有人三方面.  相似文献   

8.
道德的阶级性和全人类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的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历来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文试就道德的共同属性、在阶级社会里到底有没有全人类性的道德、道德的阶级性和全人类性是什么关系以及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要不要继承和发展全人类性的道德等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国际海底区域(以下称"区域")遗传资源领域的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以及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因国际法尚未明确"区域"遗传资源的法律地位,各国对该资源的利益归属持不同看法.我国应进一步强调国际海底管理局的作用,坚持长期与能力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并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琼州学院学报》2019,(4):22-28
公海生物多样性的开发并无明确的公约条款可循。为公平地分享惠益,国际社会试图通过谈判达成《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项下的第三份执行协定以填补公约规定的空白。公海生物基因资源惠益分享机制的构建是谈判的重要议题之一。公海生物基因资源在法律定位上应属于人类共同继承的财产,这可从具有典型意义的惠益分享区域性立法和国内立法中找到合理的惠益分享机制。  相似文献   

11.
当代全球范围内的环境问题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如环境问题的经济化、政治化、全球化.针对新的特点,国际社会在进行环境立法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确立了一系列新的法律原则,这些原则主要有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无害使用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国家环境责任原则,控制污染物越境转移原则,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加强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原则,优先考虑并积极支援发展中国家原则等.  相似文献   

12.
伏佳佳 《浙江社会科学》2023,(7):118-127+160
在发表《正义论》之后,罗尔斯在晚年发表《万民法》,对全球正义做了一元论解读。他提倡人民主体性和万民法原则,怀疑全球正义与合理多元论的相容性,尝试建构以万民(peoples)为主体的“现实乌托邦”,寻求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义务的折衷方案。罗尔斯的万民法学说虽为全球正义研究提供了理论参照,却没有认真对待全球正义实践诉求。扬弃罗尔斯万民法学说,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将为探讨全球正义提供新的基点。由此出发,消解国际现实主义,追求全人类共同价值,寻求实现全球正义的多种可能形式,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将为全球正义实践提供一个更加合理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3.
洛克认为在一个和平、自由、人人平等的自然状态下,一切物品都为全人类共同所有,正是劳动的因素导致了财产由“公有”转化为“私有”。同时基于其天赋权利的学说,洛克倡导一种权利本位,从而成为财产个人主义、所有权绝对思想的基石;其劳动价值学说更是为财产权找到了合法性基础。洛克的财产权劳动理论对后世在建构财产权理论基础、解释传统财产权的合理性方面依旧具有重大的价值。研究洛克的财产思想对理解其整个政治学说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于2016年2月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这是我国作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承担该公约规定的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的相关国家义务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该法中的诸多条款都是较为原则性的规定,需要进一步细化落实。我国应遵循科学性、协调性、开放性原则,构建以该法为基石的深海海底资源勘探开发法律体系,对勘探开发许可证、海洋环境保护、资料汇交和利用、应急预案、深海公共平台建设等制度作进一步系统、具体的安排。这是我国履行国际义务、回应现实需求的举措。  相似文献   

15.
中国战略思维需要强化的两个方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战略思维需要以进化意识和全球视角强化软实力的建构和全人类共同利益观。软实力能够演化为重要的资源力量对国际社会的外生变量发生重要作用,亦会对国家利益的内生变量产生影响。中国急需在政治体制建设、文化生态环境、外交哲学与战略、“事在人为”诸方面建构和强化软实力。全人类共同利益观的确立符合世界体系的发展规律。强化共同利益观将对中国建构人类共同发展的共荣性理念和调整自我、改变自己发挥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领导科学》近期载称:90年代科技政策具有四大特点:一是重视国际科技政策的协调。二是科学技术是国际社会共有财产。三是继续重视超大型项目的研究开发。四是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协调发展。作者认为,当前世界性的热门话题如地球环境保护问题、知识所有权问题、核燃料废弃物处理问题,艾滋病问题,都是需要国际协力研究、解决的问题,科技政策就应当促进国际协调,为全人类作贡献。  相似文献   

17.
社会生活的数字化程度不断加深,财产的数字化以及数字化相关财产的问题不断涌现。数字财产虽然得到《民法典》的认可与保护,但未从法律层面对其进行类型化,因而实践当中对数字财产的法律属性认识不一致,导致涉及数字财产案件审理尚无统一法律依据,在裁判结果上出现同案不同判的情况,其中数字财产的能否继承以及继承过程中如何分割数字遗产等问题尚未得到解决。虽然Web3.0环境下,数字财产在不同的网络平台直接实现流转,并且基于第三方信息平台的技术支持下,能同时对多家网站的信息进行整合,以此实现数字财产在不同网站上互交,但此仅能认定和解决数字财产的流转,而数字财产的法律属性、数字遗产继承相关问题得不到全面解决。文章从民法解释学的角度,基于《民法典》基础理论研究,认定数字财产以及数字遗产的继承问题,同时探究数字财产的法律属性,以此解决数字财产的继承问题。  相似文献   

18.
社交性网络账号符合财产的效用性、稀缺性和可控性的基本特征,具备作为财产的正当性,应当被纳入继承法确认的财产范畴。目前网络平台在其用户服务协议中规定社交性网络账号归属于运营商、不得被继承的做法,因排除了用户的主要权利而显失公平,属于格式条款的无效情形,社交性网络账号应归用户所有;而社交网络运营商以隐私保护为由拒绝社交性网络账号继承的做法,其目的在于维护自身利益,而非保护死者隐私。现代民法对于死者隐私的保护,实质上是保护死者近亲属和相关利害关系人的身份利益,所以在社交性网络账号继承与隐私保护之间没有本质冲突。基于对用户意志的尊重,社交性网络账号继承规则的建立应当尊重用户的选择权,可通过注册时的预先设置由用户在生前对账号能否继承、由谁继承及继承内容进行确定。  相似文献   

19.
虚拟财产继承立法构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互联网时代孕育而生的虚拟财产为社会生活带来了新的广袤财富,也同时拷问着变革中的继承法律制度.通过对其可被继承性、请求权基础、继承效果和意义的分析能得出虚拟财产继承的一般理论基础.虚拟财产类型广泛,性质特殊.可继承虚拟财产包括网络账号、网络物品、网络货币、网络电子信息、其他网络财产等五类.类型化的构建能为虚拟财产继承划定准确的范畴,为法律规范奠定基础.继而,根据权能、隐私权、契约等因素进一步对可继承虚拟财产予以限缩,构筑虚拟财产继承的立法规范.最终,通过所有权继承和使用权继承两个路径实现虚拟财产继承法律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世界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简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继承和拥有的财富 ,从 1 987年至 2 0 0 3年 7月 ,中国已有 3 1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世界遗产已强势登场旅游业。如何正确认识世界遗产 ,如何消除中国世界遗产旅游开发中存在的巨大隐患 ,已成为政府和学界极为关心的重大现实问题和深远历史问题。一、“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国内关注的焦点   2 0世纪 90年代 ,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开始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1 995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旅游组织等召开“可持续旅游发展世界会议” ,通过了《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和《可持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