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试论十三世达赖喇嘛对藏军的近代化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具体考察了十三世达赖喇嘛对藏军实行近代化改革的社会背景和主要内容,认为达赖喇嘛对藏军的改革,是在内外部的压力下被迫进行的,虽然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巩固西藏的政教合一制统治,但客观上它加快了西藏由封建农奴制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是西藏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起点或标志,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2.
在海外藏人群体中,缅甸藏人既是独特的存在,也是常被忽略的存在。通过几代调查者的文字以及现实生活中缅甸藏人的共同记忆可以大致勾勒出缅甸藏人特殊的历史。现实中缅甸藏人的日常生活实践使得“藏缅通道”得以保持畅通,客观上起到了维系中国西藏与东南亚联通的作用。关注缅甸藏人对重新发现并重视西藏与东南亚的关系,以便西藏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著名藏学家陈家琎先生于2004年2月7日在北京不幸去世,他的离世是我国乃至国际藏学界的重大损失.1950年陈家琎先生随十八军进藏,长期任新华社西藏分社记者,曾为反映和介绍西藏的真实历史及现实做了大量工作.从1980年起就西藏社会科学院的筹建、《西藏研究》藏汉文版的创刊、藏事汉文文献资料的编辑出版等工作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为我们留下了400多册的藏学文献图书.我们要学习陈家琎先生的为党、为人民始终忘我的工作精神,努力完成他所未竞的事业,为实现我区“一加强、两促进”的历史任务,为繁荣发展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研究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4.
赵书彬 《西藏研究》2023,(5):60-68+161
“西藏实际”是中国共产党成功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不断认识西藏客观事物、推进治藏实践时产生的特定理论概念,也是评断历史上实践成败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西藏实际”具有主观与客观、全局与局部、共性与个性、历史与阶段、一体与多元相统一的重要意涵。以“西藏实际”视角出发来考察清末革新藏政及其相关研究可以发现,清末革新藏政对西藏实际的认识更倾向于政治性、全局性、共同性、一体性,而相关研究的评价对西藏实际的认识更倾向于局部性、特殊性、多元性,应该说这两种对“西藏实际”的认识都不符合西藏实际,都对西藏实际作出了片面的理解,割裂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5.
略论《钦定西藏章程》及其历史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乾隆五十八(1793)年,清军击败了入侵后藏地区的廓尔喀军以后,统军主帅福康安根据乾隆授意会同达赖、班禅等制定了<钦定西藏章程>.该章程的实施对清代西藏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本文试通过分析该章程的制定过程和主要内容,对其历史意义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6.
固始汗(1582—1655)是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的和硕特部首领。自他1642年率军入藏夺得了西藏地方政权,到1717年其孙拉藏汗被杀,他们子孙四代统治西藏地方达75年之久。这一时期,在清朝中央政权统治之下,统一的祖国大家庭基本上是和平发展时期。西藏地区虽然曾发生过藏、蒙统治者间权力之争,第巴桑结嘉措被杀和准噶尔蒙古扰藏事件等,但总的来说,基本上仍然还是和平发展时期。这些都与固始汗及其子孙在西藏的统治不无关系。本文试就固始汗及其子孙在西藏情况略作探讨,不当之处,敬请专家批评指正。 一、固始汗“南下西进”的起因  相似文献   

7.
1898至1921年是英国以“宗主权”为中心的侵藏政策的提出、实施和基本确立的时期.为与俄国争夺中亚细亚,寇松提出中国对西藏只有宗主权,并寻找时机发动侵藏战争,逼签《拉萨条约》,“变西藏为实际上的保护领”.随后,英国声称西藏是“一个外国君主统治的国家”,并与俄国舍谋以中国只有宗主权来否定中国对西藏的主权.继之,英国加快侵藏步伐,企图强迫中国同意西藏“自治”,并要求俄国同意其在西藏“行动自由”.1921年,英国政府采纳贝尔的建议,一方面反对中国政府恢复设置驻藏大臣和派驻军队,一方面企图制造“大西藏”以分裂中国,以这两大内容为核心、以宗主权为幌子的侵藏政策基本确定.  相似文献   

8.
在隆重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作为十八军的一位老同志,重温毛主席解决西藏问题所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感到格外亲切。西藏和平解放已经42年,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深深感到毛主席这些重要指示和论述不仅在过去和平解放西藏、民主改革和建设时期产生过重大影响,而且现在和将来对于西藏和驻藏部队的改革和建设,仍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我着重从毛泽东同志关于和平解放西藏一系列重要论述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一、西藏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法宝毛泽东解决西藏问题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的历史地…  相似文献   

9.
“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战略思想的精神旨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这一重要战略思想是对党在西藏工作的深入思考和全新发展,体现了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是党在西藏工作的再凝结与再认识,我们必须以中国梦凝聚西藏各族干部群众为实现“治边稳藏”战略思想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0.
清雍正帝即位后,侵扰西藏的蒙古准噶尔部策妄阿拉布坦虽被驱逐,但并未被彻底摧毁,仍不时窥伺西藏;青海以罗卜藏丹津为首的蒙古和硕特部也相继爆发反清事件。康熙末年,清中央为防止准噶尔军再度入侵西藏,曾于西藏留兵驻防;雍正帝时,为了减轻国家对西藏的供应负担,而将驻藏官兵尽行撤回,随之发生了1727年西藏农奴主争权夺利的斗争。一时社会混乱,政局不稳,在这种政治形势下,雍正帝从布达拉宫移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于惠远寺,这是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11.
十八世纪的《卫藏战争》是西藏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著名的西藏首领颇罗鼐即是在这次战后被清廷封为贝子,总理全藏事务的。在他执政的二十年间,“遵奉谕旨”,“克尽忠诚”,加强了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促进了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使西藏地方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安定和繁荣。颇罗鼐之所以能够成为西藏历史上煊赫著名的藏王,是与这次战争有密切关系的。本文拟对这次战争进行初步探讨,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欧美藏学界关于“西藏问题”的叙事主题,似乎都对藏汉文明之历史性质注视不够①.亚洲腹地“三原文明”的融合,构筑了中国藏汉文明的共同根基;植根于藏汉文明共同体的西藏共享性发展理路,从来就不是主观人为的“预设”,而是客观历史的抉择.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西藏历史中,1793年清朝政府在平定廓尔喀侵藏后颁布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是一份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文献。它总结了元朝以来历代中央政府对藏施政的经验教训,对中央政府的治藏政策进行了重大改革,标志着清朝对西藏的主权管辖达到了较为完善的法律化阶段。但是,国外某些学者不顾历史事实,从历史或国际法角度歪曲理解“二十九条”,否认其主权性质,认为18世纪的满藏关系是以施主与僧人关系为基础的保护权关系,清王朝是保护国,达赖喇嘛统治下的西藏是中国的被保护国,1793年的章程就是确立上述中藏保护权关系的条约。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一般是将18  相似文献   

14.
40年前,在进军西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里,有一个刚从四川甘孜参军的藏族战士.这个15岁的翻身农奴的后代,从此踏上革命征途,把自己与西藏的解放和建设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今天,他已是我国7位藏族将军之一,任西藏军区少将副司令员.他叫刘永康,藏名次仁旺堆.进军西藏途中,新兵刘永康就被送到18军在甘孜组织的"西藏工作干部学校"当学员,后来回连队当战士、班长、排长.1951年10月底,刘永康随部队进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 过去许多文章、书籍中,写到藏军部队番号时,都使用“代本”一词,如“藏军第4代本、6代本”等等。其实,这一用词是很值得研究的。 藏军部队的番号名称为“玛噶”,字意为“兵营”、“营房”,相当于团。“玛噶”最大者1500人,稍大者1000人,多数为500人。藏军部队番号出现最多时,是在1950年秋冬的昌都战役前后,藏政府大肆扩军之际,曾经扩编到16个“玛噶”。按藏文三十个字母的顺序,藏军各部分别称为“噶当玛噶”“卡当玛噶”  相似文献   

16.
政洽西藏社会的划时代丰碑西藏历史发展的伟大转折西藏历史的新纪元论十七条协议对解决西藏内部团结的重要意义西藏和谈与范普拉赫的理论西方帝国主义是制造“西藏独立”的罪魁西藏人权问题辨析从西藏民主改革看西藏的人权试论十七条协议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两次社会大变革对西藏的影响“十七条协议”及其意义昌都地区藏胞衷心拥护十七条协议藏族人民支援解放军进藏人民解放军在西藏的特殊作用西藏历史的新篇章先遣使命 本刊编杯部阿沛·阿旺晋美 热地 曹晓燕 喜绕尼玛 黄颓 陶晓辉 孑L艳霞 王南丸军 候剑 班觉 李本信 王责 阴法唐 平措肚杰 …  相似文献   

17.
更敦群培与“西藏革命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在20世纪,受世界革命形势和亚洲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影响,藏族有识之士曾进行过三次变革的尝试,力图改造西藏的政教合一制度,为噶厦政府注入活力,推动西藏的现代化,使藏民族跟上时代的步伐,第一次变革是20年代中期由察级·达桑占堆为首的葡军集团发动的,其目的是:扩充藏军的数量,改良藏军的装备,壮大西藏的武装力量,以增强抵御外来入侵的实力;学习和借鉴西方(主要是英国)的先进技术,仿效西方的生活方式,赞赏西方的价值观念,以开放的姿态对待外来文化和现代文明,这次变革实际上是十三世达赖喇嘛“新政”的产物。第二次…  相似文献   

18.
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的德格,地处川、青、藏三省交界处,历朝均为藏区政治、军事要塞。因历史原因“德格”一词素有广义、狭义之别,本文所称“德格地区”即历史上德格土司所辖近10万平方公里的全部区域的广义称谓,它包括了今四川省西北部的德格、白玉、石渠,已撤县的邓柯、西藏江达共5个县和青海玉树,西藏昌都的部分地区。历史上的德格地区藏族文化历史悠久,繁荣发达,在整个藏族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一席之地,该地区还因境内寺庙林立,藏传佛教五派具存,历朝历代名僧名家辈出而被人们冠以“雪山下的宝库”、“藏族文化古城”等美称。  相似文献   

19.
中央第三代领导核心的治藏方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第三代领导核心的治藏方略是对毛泽东和邓小平治藏方略的继承和发展;贯穿其治藏方略的主线是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一治藏方略是在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调查和研究西藏的历史和现实的过程中形成的.治藏方略的指导思想是"三个代表",其主要思想表现为:审时度势,确定解决"西藏问题"的战略策略--把握西藏工作的大局;关于西藏的理论和政策建设与创新--为西藏工作指明方向;关于西藏的政权建设与创新--为治藏方略提供保障.中央第三代领导核心制定和实施的治藏方略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才能推进社会主义新西藏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才能实现西藏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0.
藏历阳水鼠年(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钦定赴藏大将军福康安率领满、汉、藏、回等民族组成的军队击败入侵我国西藏的廓尔喀军队,赢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但在鏖战中,也使他亲身体察到;原藏军虽然设有五干一百六十五名之数,其实是兵民不分,系按各寨百姓人数来分配派兵数目,平时不加训练,官佐亦无兵可管,遇有战事临时从各寨抽派,完全与“乌拉”民夫无异.与敌交兵,只能是不堪一击.为此,福康安从“边隅永臻安谧”的大局出发,奏报清王朝中央批准,对藏军的编制、统领、装备、训练和后勤供给等方面作了大刀阔斧的整顿,进尔使藏军一改旧观,并在嗣后保卫祖国西南边疆的战斗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