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国以来右江流域史前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后特别是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右江流域史前文化遗址的考古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发现了较为丰富的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和陶器等遗物 ,其文化特点较为鲜明 ,文化序列较为清晰 ,在广西乃至中国和东南亚史前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为驳正“莫氏线”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右江流域是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史前文化起源的重要地区。  相似文献   

2.
夏格旺堆  普智 《中国藏学》2005,7(3):201-212
本文通过40年来西藏考古工作主要成果的回顾,重点对近10余年中在西藏全区发现的西藏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早期金属时代、吐蕃王朝时期与古格王国时期的各类遗存的考古发现及其研究工作作了简要地介绍,展示了西藏自治区成立40年来文物考古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随着国家的强盛,西藏文物考古事业呈现出的蒸蒸日上的局面,而且也说明了西藏考古在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学术殿堂里,将会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史前考古发现的萨满遗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国史前考古发现的宗教遗迹屈出不穷,其中多数与萨满信仰有关,主要灵魂信仰、祖先偶像、生殖信仰、龙的信仰等四种类型的遗迹。原始社会祭祀、占卜是有专门人员进行的,他们就是巫觋。原始社会末期在巫觋中分离出来一批大巫一祭司,他们在文明起源过程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西藏昌都卡若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发掘迄今已经30多年,该遗址的发掘揭开了西藏高原早期人类活动的神秘面纱,成为西藏史前社会研究的一个新起点。文章系统回顾和总结了卡若遗址发掘及其科学研究的学术意义,并对其中若干重大问题的研究状况及其学术进展情况进行了评述,展望了未来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5.
赤列次仁 《中国藏学》2023,(3):10-19+209-210
从昌都卡若遗址出土粟以来,粟在史前西藏的传播便是一热门研究问题,但是目前基于植物考古的资料十分有限,除了为我们提供一些关键的节点之外,尚不足以对西藏地区内部的传播问题加以全面把握。文章在考古发现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运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挖掘出历史文献与语言学上的一些新证据。从文献资料反推显示,至迟在吐蕃时期,以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带为主的吐蕃腹地似乎是没有本地种植粟的。从语言学材料看,粟名在上古汉语、古今藏语、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现代语,甚至现代南亚语的发音均显示出高度的一致性,因而认为它很可能与史前汉藏语系和藏缅语族的人群及其语言扩散事件有关。结合这一区域考古发现与历史语言地理学上的相关性来看,西藏地区最早的粟或是藏缅语族的群体从黄河上游携带至藏东的横断山区,再顺着藏缅走廊传播至中南半岛北部;西藏腹地史前遗址考古发现的粟,推测除了从横断山区向西沿雅鲁藏布江一直扩散之外,也不排除从高原南部喜马拉雅山地低海拔地区北进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霍巍 《中国藏学》2005,7(3):192-200
本文从学术史的角度回顾了西藏文物考古事业发展的历程,认为西藏自治区的成立,使西藏的文物考古工作真正走上了科学发展的道路,构建起了西藏地面与地下文物的工作体系,开始形成一支专业学术队伍,在若干有关西藏古代文明的重大学术问题上,无论在工作的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从此结束了旧西藏文物考古工作处于"零状态"的局面,西藏的文物考古事业正在迎来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相似文献   

7.
考古行业的发展与建设对于我国历史的研究与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我国考古行业的发展自建国以来就一直在不断地发展着,本文将会介绍我国现阶段文物考古的发现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王班 《中国民族博览》2016,(4):211-212,228
考古行业的发展与建设对于我国历史的研究与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我国考古行业的发展自建国以来就一直在不断地发展着,本文将会介绍我国现阶段文物考古的发现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西藏建设南亚贸易通道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与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差距较大 ,重要原因是西藏的交通落后。这样不仅影响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 ,同时也制约了我国西部地区扩大对南亚及环印度洋地区的开放和参与国际竞争 ,这也是西藏开拓南亚市场所需要解决的问题。青藏铁路的动工修建和预计于 2 0 0 7年建成 ,为西藏改变交通落后状况和建设南亚陆路贸易通道提供了必要条件 ;2 0 0 3年 6月中印边境贸易备忘录的签署和亚东商路的准备恢复开放 ,为建设南亚陆路贸易通道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刁成林 《西藏研究》2022,(2):148-160
当代中国西藏交通研究是当代中国西藏治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50年代伴随西藏和平解放与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开始出现早期的研究成果,20世纪八九十年代学界逐渐由对“两路”的关注拓宽至西藏交通全貌,21世纪以来伴随各类文献资料的陆续出版,西藏交通研究渐趋繁荣,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新进展、新突破。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当代中国西藏交通研究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当代中国西藏交通的研究缺乏整体性、系统性;二是对中国共产党的西藏交通建设决策研究有待加强;三是关于当代中国西藏交通建设历程的实证研究有待细化;四是多视角西藏交通发展史研究有待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恰白·次旦平措先生是西藏新史学的奠基者和开创者,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是他将西藏地下考古材料与文献材料相互结合起来重构西藏古史,从而开拓出西藏史学理论与实践的新理路.这种"二重证据法"同时也体现出20世纪以来史学潮流的新变化,作为老一辈藏学家的恰白·次旦平措先生顺应了这种历史潮流,从而对西藏新史学流派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尼泊尔是中国西藏南缘的一个小国,因与中国西藏接壤,同处喜马拉雅山地区,地域的相近性使其具有了文化上的共性。因此,自古两地便有了频繁的来往。自7世纪时,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的赤尊公主为妃,并为其随行带人的释迦牟尼像在拉萨修建了大昭寺始,由于共同的信仰使尼泊尔与西藏在宗教方面的往来不断。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是河南考古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和研究进行整体回顾,分别按照新石器时代早期、中期和晚期的研究发现成果进行概述,希望能对河南新石器时代考古工作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4.
夏格·旺堆 《西藏研究》2007,(4):F0002-F0002,F0003
昌东(■)史前遗址位于西距拉萨市约18公里的109国道旁边、堆龙德庆县羊达(■)乡政府西北约3公里的昌东村北面拉尔日山(■)和察仓别(■))山的冲积扇坡麓,因当地口语中将“昌东”念做“乓东”,故口语中也称“昌东”为“乓东”。遗址环境基本为三面环山,其北面、东面山坡各有一处地下泉冒出,并在泉眼附近生长有草甸。从地下泉源于遗址附近的环境特征来看,与2003年发现于该县境内的嘎冲(■)遗址相似。遗址中心坐标为北纬29°41′31.9″,东经90°53′40.2″,海拔3642米。该遗址被发现,主要是因为当地人从2006年开始的1年多时间里一直在遗址所在地…  相似文献   

15.
陈剑 《民族学刊》2013,4(4):35-53,113-116
近年来国内史前及商周地震考古工作取得系列新发现与新认识,为龙门山地区这个多断裂带和地震多发区的史前地震考古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方法基础和参考样本。龙门山地区史前地震考古研究应避免"两张皮"的困境,田野工作与整合研究均需要考古学、地质学等多学科的共同参与、有机融合。龙门山地区史前先民在定居地点选址方面的科学智慧值得今人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西藏高原史前时期墓葬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埋葬死者的现象,就世界范围而言,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中期,在欧洲莫斯特文化遗址中就已出现。我国古代最早的土葬,可以确定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顶洞人遗址。  相似文献   

17.
贾璞 《中国民族博览》2017,(10):228-229
随着我国考古事业不断发展,对于大理国时期云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状态,有了更加详实的推测,并在原有历史史料证据基础上,得到了考古资料的证实.根据历史史料和考古文物发现分析,大理国时期云南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相比南诏时期,在农业、商业、手工业等方面,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和发展.另外,在洱海、滇池等政治、经济中心区域,少数技术可与同期中原地区发展水平相媲美,甚至犹有过之,彰显了古代云南先民的智慧.  相似文献   

18.
甘肃地处西陲,气候干旱且民族众多,本不产茶叶,但为解决和满足西北游牧民族的饮食需要,遂成为历代民族间"茶马互市"的主要场所。清继明后,沿袭传统的"茶马互市"。乾隆以后,在商品经济的推动下,民族间的"茶马互市"逐渐转变为商业性质浓郁的"茶叶贸易",并以甘肃为转销中心,分销茶叶于西北各地甚至境外,甘肃因此成为西北乃至全国茶叶的主要集散地,并沿省内交通线出现了众多茶叶销售的中心城市,形成独特的"茶叶贸易"的区位分布,而这一分布与甘肃乃至西北地区民族分布的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珠海地区迄今发现的沙丘遗址有200多处,这些众多的沙丘遗址和出土文物,有力地将珠海文明史向前推移了4000多年.珠海地区沙丘文化的孕育和繁荣是中华古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发现珠海地区沙丘遗址可以分为沙堤—潟湖类型沙丘遗址和山前坡地型沙丘遗址;沙丘遗址的分布与地理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间歇层现象与季节性活动无直接关系.沙丘先民穿着以树皮衣和纺织布为主,挖掘的文物暗示着这一地区在较早就有农业生产,通过设立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博物馆以及细致的保护措施,更好地保留古老的人类文明遗产.  相似文献   

20.
达拉岗布寺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的祖寺 ,在西藏古代寺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 1 2 1年 ,米拉日巴的著名弟子达波拉吉兴建了达拉岗布寺。历经数百年 ,该寺先后有 1 6代高僧及 1 0世活佛转世。自 1 959年以来逐渐颓败 ,“文革”期间毁损殆尽。这次对该寺进行的考古调查与清理 ,初步弄清了该寺的建筑平面布局 ,也清理出了数量可观的各种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