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商代无楚”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汉论坛》1984年第1期发表了王光镐同志的《商代无楚》(以下简称“王文”)一文。虽然该文命题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可是文中许多关键性的论点、论据和论证环节却很难经得起推敲。为了促进“商楚”问题的研究,今亦不揣谫陋,试对王文逐层加以辨析,以与光镐同志切磋。一王文提出:“在确实可以判定的甲文楚字中”,存在着两型楚字,“一则从林从正(征),一则从林从足”,“正”楚“内含‘征服山林’的褒义。其字一概见于殷墟,理应出自商人的创造。商人对于与他们有密切关系的地域名之以有明显褒义的‘正’楚,无非以文自诩,本是情理中事。‘足’楚最早见于周原卜辞,似应出于周人的创造。它应是特为代指当时的(?)姓楚国应运而生的。‘足’楚所表述的‘林中足迹’之意,在这里只不过体现了  相似文献   

2.
在拙作《商代无楚》(载《江汉论坛》1984年第1期,以下简称“商文”)中,我们曾从考古,古文字、古文献等诸类主要材料入手,提出了商代无楚方国及楚部族的刍荛之见。此论牵涉甚广,固非一文所能尽言;鄙见不合众说,自然又会遭到一些非议。如段渝同志著《荆楚国名问题》虽与拙说不乏暗合之处,但对其中部分看法便明文提出了不同意见。另张君同志著《“商代无楚”析》则更是对拙文。逐层加以辨析”,进而全面予以否定的专文。(上两文均见《江汉论坛》1984年第8期)。为了使讨论更加深入下去,有必要进一步阐发我们的看法,并对相关置疑作出正面回答。一说“楚”字考定楚方国开始出现的时间,重要的入手点莫过于从最古老而原始的大量甲骨卜辞遗留中,探寻楚名号究竟始现于何时。通过必要的归纳和比较,  相似文献   

3.
商代的乐器     
张炜 《殷都学刊》2002,(2):29-33
从卜辞与出土实物资料来看 ,商代的乐器包含了击乐器、管乐器、弦乐器等三大类二十余种 ,可谓“八音”齐全 ,并有专职乐师在用场地举行演奏及专业的学校进行教学 ,而其乐器的制作也犹为精良 ,特别是音高标准器的出现 ,标志着古乐律体系的初步确立 ,可见当时的音乐发展已渐趋成熟  相似文献   

4.
商代的神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甲骨文、结合古代文献资料,对商代后期祭祀“神主”即卜辞中的“斗”的各种情况进行了叙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关于商代医药的种类及其使用,文献上记载不多,要想了解当时的医药状况只能借助于甲骨文的有关记载,以及考古发掘所得的材料。本文拟依甲骨文与考古发掘材料,对商代的医药谈几点粗浅看法。历史发展到商代,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较前有所提高,随着这种认识和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对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也会有所提高。在对疾病治疗时,必将使用某些药物,因而促进了医药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商代耤田考     
甲骨文中有诸多耤田的记载,耤田领导者是商王,实施者主要是侯国国君和商人贵族族长等,藉田具体实施靠借助"众人"之力;耤田时间在三月、十二月;耤田地点在王畿直辖区或四土的统治范围之内;商王除亲自巡视外还设有小耤臣作为专门管理耤田的职位;商代时期耤田礼是古代耤田礼演进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7.
商代的马     
一、马与走马、先马商代的社会等级中,有一种人称为“马”。殷墟所出辛、康丁时代的无名组卜辞中有:《屯》243:壬辰令马。弼令。①又称为“多马”。如武丁时代的宾组卜辞中有:《合》5720:己丑卜,宾,……令多马。《合》5722:戊戌卜,□,贞羽己亥多马亡□。□月。“马”作为身份等级的名称,明确见于文献记载,《韩诗外传》卷二云:“商容尝执羽,冯于马徒,欲以化纣而不能。”商容是商代晚期的名臣,为了能够感化纣王,曾亲自参加“多马”的活动。“马”在西周时代又称“走马”,《元年师兑簋》铭文:“左右走马,五邑走马。”《淮…  相似文献   

8.
迄今为止,我国史学界主流一直坚定地认为商代是高度发达的奴隶制社会。其主要理由是:商代出现了青铜生产工具;奴隶被大规模地用于生产劳动和殉葬牺牲;出现了金属货币;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等等。但事实却不尽如此。通过对一些考古资料的认真推敲,我们发现商代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原始社会野蛮中级阶段,根本没有进入奴隶制社会。一、商代原始的社会经济各部门  相似文献   

9.
商代行政区划述论李雪山商代行政区划即都鄙问题的研究,由于材料有限,人们在谈到它时往往语焉不详,这方面的文章也不多①,但由于殷商都鄙问题,对商代行政区划、历史地理,对西周春秋国野制度的影响等诸方面的研究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不可不察。一、对商代后期“王...  相似文献   

10.
商代兵制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王国的兵制是征兵制,主要兵源是自由民身分的“众”、“众人”、“人”。卜辞中的“师”、“旅”,乃是指由此种兵源构成的有组织的军队,并非《周礼》所描述的那种分级的定额编制。军队中十人为一队的组织形式,可能和一辆战车配备十名步兵的战术有关。军队组织的实质性纽带仍然是亲缘关系。“族”的原始意义应该是按亲缘关系组成的军事集团,是征集制军队的基本组织单位。在实行征集制的同时,还存在职业军人——武装警察(包括奴隶身分的职业武士’和军事性管理、后勤人员。  相似文献   

11.
商代主要是用60个干支纪日,有时也用单个天干字或地支字纪日,使用地支字纪日比较少。单用天干字或地支字纪日是一种特殊的纪日方式。先祖日如"上甲日"、"大乙日"等是祭祀该先祖的日子,周祭中的五种祀典是祭祀该先祖的典礼仪式,都不能用以纪日。  相似文献   

12.
甲骨文中的舟字有两个含意:人(国族)名和舟船。从舟字的结构观察,商代的舟船与现今的木船大致相同。商王室使用的舟有王室作坊建造和诸侯、贵族贡入两种。商时驾舟的技术有桨划、篙杆撑和手推纤拉。舟不但商王国有,用边的一些方国也有。其使用较为频繁,是当时的水上交通运输工具,并出现了进行战争的“舟师”。  相似文献   

13.
赋税是国家用强制手段使公民交纳的维持国家机器正常运行的费用。马克思曾指出:“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就是捐税。”赋税的产生和发展是与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密不可分的。原始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大家共同劳功,共同消费,没有阶级,没有国家,也就没有赋税。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私人占有的出现,开始出现了阶级。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持对广大奴隶的统治,建立了奴隶制的国家机器。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赋税也就开始出现了。正如恩格斯所说:“为了维持这种公共权  相似文献   

14.
商代的养狗是商代家畜饲养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狗在商代称犬。1969年至1977年在殷墟西区发掘的939座墓中、就有339座墓中有狗殉葬。据统计,卜辞中用狗进行各种祭祀活动的记载大约有二百余条。商代的方国中,有以犬为名的。狗在当时不仅有专门的“(宀犬)”,而且有“犬侯”、“犬中”、“多犬”,“犬”一类的官员负责其饲养、驯练活动。就是在殷正百辟中也有养狗戏狗之风。在商代,狗肉与马、牛、羊豕、等肉比较是属于上品。仅从甲骨文中的“献”字看,我国商代对狗肉的制作、除了烤作以外、起码还有蒸、煮等做法。  相似文献   

15.
方鼎(商代)     
<正>1986年山东青州苏埠屯出土。通长16.80厘米、通宽13.40厘米、通高21.50厘米,重3.230千克。长方形斗状。方唇、卷沿、深腹、平底微凹,四柱足、足跟有兽面纹,两立耳。器腹中间长条形勾连雷纹区域周围有呈"凹"字形的乳钉纹带,乳钉圆钝凸出。器腹上部饰云雷纹为地的对称凤鸟纹,以中央短扉棱为界。器腹四角均有凸出的扉棱。足上有与器腹四角扉棱对应的短扉棱作为足与兽面纹的分界。兽面纹以云雷纹为地,圆目、角、鼻等明显。器内壁可见"融"字铭文。器底可见网状加强筋的痕迹。器形规整,底有烟炱痕迹。现藏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相似文献   

16.
商代军事行动的祝祈(香港)连劭名商代出现敌方侵扰的情况,首先要告于神灵,乞请佑助。历组卜辞中有:《合》33054:□□,贞其卯于示。乙巳,贞于父丁告,牛。乙[巳,贞]方出,[其告]于大甲、祖[乙]羊。历组中又有因召方(又作刀方)可能入侵而告于“父丁”...  相似文献   

17.
有学者认为商朝是方国联盟,从甲骨文“比”字与多王的分析看,这一结论的证据并不充实。从商代的王与诸侯的权力与义务、商文化在大范围内的统一性、商周交替之际表现出的对商王朝共主地位的承认看,商王朝已经是一个集权国家,而不是方国联盟。  相似文献   

18.
闫志 《殷都学刊》2012,(1):15-27
殷商时期的赏赐铭文,均在殷墟四期。赏赐动词有赐、赏、光、贶、宾;赏赐品有贝、玉器、农产品及自铭物;赏赐者有商王、子、■、王后;受赏者有小臣、武职人员、寝官、宰官、巂官;赏赐地点有寝、宗庙、大室;赏赐铭文载体有食器和酒器;赏赐授受双方的身份显示出了商代政治的结构。  相似文献   

19.
殷商王朝十分重视信息传播,已形成较为系统的信息传播网络,信息传播较为畅通,已经形成了一套信息上传下达制度,是殷商王朝政治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驿传制度的建立为臣属上传下情与商王下达政令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有力的设施保障,确保了信息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20.
宫为端同志的《商代原始社会考》(载《宁夏社会科学》1986年第5期,以下简称《商》文)一文,“通过对一些考古资料的认真推敲”,“发现商代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原始社会野蛮中级阶段,根本没有进入奴隶制社会”。笔者认为,《商》文在引用和分析考古资料时,存在着很大的片面性,以至影响到作为文章题目的“商代原始社会考”这个结论的成立。商代考古资料极为丰富,这里只是以《商》文引用和分析的考古资料为线索,作些简略的考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