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少数民族乐器方面的研究是我国民族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哈尼族作为众多少数民族中较为古老的民族之一,哈尼族的鼓的传统制作工艺蕴含了哈尼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传统制作工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红河县作为哈尼族人口最多的地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红河县哈尼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带来了哈尼族群众价值观念的变化,另一方面导致许多不可再生的民族文化资源陷入逐渐减少甚至濒临消失的危险境地。本文意在通过对红河县哈尼族鼓的传统制作工艺及其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并根据分析所得出的结果提出相关的意见或建议,为红河县哈尼族制鼓工艺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根据相关实践探索发现,云南省红河州哈尼族民族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生态建设智慧结晶,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文化屏障,在此种情况下就需能够有效继承发扬哈尼族优秀文化,彻底解决以往强势文化所带来的众多消极影响,借助哈尼族民族文化实现生态屏障建设最佳成效。本文主要以云南省红河州哈尼族民族文化为例,针对屏障与生态建设展开深入化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3.
奕车作为哈尼族的一个支系,在长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创造出了他们自己文化的结晶——服饰.对哈尼族这么一个只有本族语言而没有本族文字的民族来说,服饰作为民族文化中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也就更具研究意义.本文以哈尼族奕车支系民族服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奕车支系服饰的颜色、样式、图案等方面进行探...  相似文献   

4.
哈尼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勤劳勇敢智慧的哈尼族在千百年的农耕文化中创造了森林、村寨、梯田、江河“四素同构”的良性农业生态系统和梯田文化景观,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睦、人与神共处的古老而优秀的文化特质。哈尼人穿的是艺术,戴的是神话,其服饰是哈尼族灿烂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织自染的小土布衣服,反映了哈尼族自耕自足的农业生态特征,以黑为美的民族审美观念,反映了哈尼族大山般的深沉和厚重,头上的“吴芭”刻录着祖先迁徙的历史,胸前的银饰记载了宇宙万物的起源。服饰是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承载民族历史有形的文化符号。千百年来,哈尼族从祖国西北向西南乃至东南亚迁徙过程中,形成了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服饰特色。如何欣赏和解读哈尼族服饰图案象征文化与服饰变迁,记者近日走访了哈尼族文化学者、云南红河哈尼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黄绍文先生……  相似文献   

5.
哈尼族的“哈巴”文/赵官禄(哈尼族)自古以来,哈尼族就是一个热爱唱歌的民族。唱歌是哈尼民族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唱歌,哈尼族叫哈巴热,“哈巴”即歌,“热”即唱,成为传统的民间说唱艺术。这样唱道:“我俩来谈谈,我俩来讲讲。人不会来看,鬼也不会来看。”这种...  相似文献   

6.
哈尼族是云南省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共130万人,主要分布在两江两山之间的广阔山区,即元江和澜沧江、哀牢山和无量山之间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玉溪市以及昆明市的部分辖区。哈尼族支系繁多,语言差异也比较大,但各支系间的婚俗差异并不十分明显。众所周之,婚姻习俗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现象,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家族乃至于整个民族的繁衍和发展莫不与婚姻有着不解之缘。本文将从婚姻的角度对哈尼族的婚俗模式及其文化源流作一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通过典型个案,探析当地哈尼族生计转型的过程和动因,并反思民族地区生计转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发现:20世纪80年代之前,西双版纳哈尼族还基本保持以种植旱谷为主的刀耕火种的生计方式,此后,在国家政策引导、支持橡胶种植产业发展的条件下,当地哈尼族逐渐打破了传统的生计方式,经过过渡时期的犹豫和探索,最终完全转向橡胶种植业。  相似文献   

8.
舞蹈是人们用来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方式,并且舞蹈也是运动的一种,可以锻炼身体。许多舞蹈中的动作和节奏是根据各个民族的生活习俗以及传统历史演变而来,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哈尼族民间舞蹈是哈尼族人最重要的精神财富之一。因此,本文主要对哈尼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其中蕴含的艺术特质以及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哈巴"是哈尼族口头传统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承载了哈尼族许多重要的民俗文化、民间智慧和地方知识。但是,不论是在传统社区还是在学界,有关"哈巴"的一些最基本问题至今仍然模糊不清。本文旨在立足于本土口头传统,重点探究"哈巴"文类研究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而非套用民间文学界既有文类名称来直接对应"哈巴"。厘清"哈巴"的文类问题,有助于实现学者观念与地方知识的对接,进而反思学界当前对各民族口头传统文类的界定方法及其局限。  相似文献   

10.
如果我们以民族传统体育的存在方式为分类标准,则可以将如此纷繁复杂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成如下三个大类:一、具有成熟程度不同的竞赛规则的竞赛项目,如侗族的抢花炮,布依族的抵杠,拉祜族和哈尼族的打陀螺,广泛流行于多个少数民族中的射箭、射弩、摔跤等项目。二、在民族节日和民族庆典活  相似文献   

11.
思茅地区有哈尼族421247人,各县均有分布.哈尼族是个有悠久历史、光辉文化、以勤劳勇敢著称的少数民族.根据哈尼族人群对民族政策的认同研究,在当今社会意识新形态下具有特殊意义,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我国所实行的民族政策在当地各基层的落实与宣传情况,还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现行少数民族政策,为我国所实行的少数民族政的不断完善提供比较有力的参考价值,使得民族政策能够行之有效地发挥保障少数民族权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思茅地区有哈尼族421247人,各县均有分布。哈尼族是个有悠久历史、光辉文化、以勤劳勇敢著称的少数民族。根据哈尼族人群对民族政策的认同研究,在当今社会意识新形态下具有特殊意义,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我国所实行的民族政策在当地各基层的落实与宣传情况,还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现行少数民族政策,为我国所实行的少数民族政的不断完善提供比较有力的参考价值,使得民族政策能够行之有效地发挥保障少数民族权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研的方式对玉溪市易门县普贝乡哈尼族文化溯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简要介绍了易门县哈尼族人口溯源和分布状况,对普贝乡哈尼族语言文字、民间文学、音乐和舞蹈等方面的溯源进行了追踪调查,重点调研了当地的哈尼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并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哈尼族文化保护的几条建议,以期达到经济发展与民族文化传承相协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研的方式对玉溪市易门县普贝乡哈尼族文化溯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简要介绍了易门县哈尼族人口溯源和分布状况,对普贝乡哈尼族语言文字、民间文学、音乐和舞蹈等方面的溯源进行了追踪调查,重点调研了当地的哈尼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并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哈尼族文化保护的几条建议,以期达到经济发展与民族文化传承相协调.  相似文献   

15.
天南地北     
哈尼族文化走向世界〔本刊讯〕今春,哈尼族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云南个旧市召开.130多位中外学者和特邀代表研究探讨了古老神秘的哈尼族文化.哈尼族是一个世界性民族,我国哈尼族有125万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的红河州、玉溪地区、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哈尼族虽然没有文字,但文化宝藏十分丰富,民间传承大量古老的传说、神话和史诗,  相似文献   

16.
缅甸的哈尼族──阿卡杨六金哈尼族是个跨界民族,分别居住在中国、越南、老挝、缅甸及泰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各地哈尼族的自称和他称有所不同,但其意义基本一致。本文拟对缅甸哈尼族的情况作一介绍。族称与人口分布缅甸哈尼族自称和他称有“平头阿卡”、“尖头阿卡”、...  相似文献   

17.
在古代,我们哈尼族凡有高龄长者去世,均行隆重的葬礼。因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影响,近现代的哈尼族大部已改火葬为棺木土葬,但古代哈尼族“挥扇环歌,拊掌踏足,以钲鼓芦笙为乐”(《开化府志·种人》)的“莫搓搓”葬俗则沿传下来。行“莫搓搓”时鸣枪报丧,举寨停产共理丧事。亲朋闻讯即牵羊赶牛一路火炮轰鸣、歌舞而至。云集丧家后,昼夜鸣锣击鼓。晚间,青年男女吹笛弹弦谈  相似文献   

18.
哈尼族梯田文化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科学考察价值和美学观赏价值,是我国梯田文化的代表;哈尼族梯田文化之美可概括为丰富内涵美、悠久历史美、和谐共生美、民族精魂美、自然景观美、朴实生活美.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代表团演出的哈尼族《扭鼓舞》,通过击鼓、扭鼓、逗鼓、举鼓四段舞蹈,赞美了这个民族的团结、和睦、繁荣和兴旺,表现了哈尼族人民对生活无比热爱的情绪。《扭鼓舞》又称《阿腊些》,广泛流行于云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境内。每逢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哈尼族过年,或在其它节日、庆典时,人  相似文献   

20.
1.你是否经常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你对哪些新闻最感兴趣?为什么? 朱文和(男,哈尼族,中央民族学院学生) 答:我经常看报纸,听广播,以了解国内国际重大事件,但很少看电视。我对反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地区的新闻最感兴趣。因为我毕业后有可能回到民族地区工作,不了解一点民族政策和民族情况怎么行呢? 陈丹桂(男,京族,中南民族学院学生) 答;我经常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我对科学和体育方面的新闻最感兴趣。我希望了解当今世界上科学技术的情况和动态。至于对体育新闻的偏爱是因为我是体育爱好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