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首次经济普查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将在2004年进行首次全国经 济普查。这是进入新世纪后,统计战线迎来的第一个重大战役。 首次经济普查,是将原定于20O3年进行的第三产业普查推迟,并与原计划在2005年开展的第四次工业普查和2006年开展的基本单位普查合并,再加上建筑业普查的综合性普查。经济普查将覆盖除农业  相似文献   

2.
<正>按照《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分别在逢3、8的年份实施。目前我国已分别在2004年、2008年、2013年和2018年开展过四次经济普查,2023年将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01为什么要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此次经济普查的主要目的是全面调查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布局和效益,  相似文献   

3.
<正>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发〔2022〕22号)要求,我国于2023年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以下简称“五经普”),并首次将投入产出调查内容纳入经济普查统筹组织实施。统筹开展经济普查与投入产出调查,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原有投入产出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国家统计局在调查组织实施、调查单位管理、调查表式、调查方式及报送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为统筹开展两项调查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
《四川统计》2014,(1):29-29
国务院决定2013年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发[2012]60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川府发[2013]9号)精神,现将我省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林岚 《四川省情》2024,(1):57-58
<正>2024年1月1日起,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以下简称“五经普”)的普查登记工作将全面开启。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经济普查与人口普查、农业普查共同组成三大周期性全国普查项目,此前,我国已在2004年、2008年、2013年、2018年分别开展了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今年为第五次。  相似文献   

6.
在历时两年的首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束后,中国 政府近日发布《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一号)》,并将陆续向社会公布普查的其他主要 结果。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和国家统计局于12月6日发布的公报公布了法人 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的基本情况。第 二号、第三号公报将与近期陆续公布。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决定于2013年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黑龙江省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普查的目的是什么?这次普查有什么新特点?如何确保我省经济普查顺利实施?为什么要进行普查登记前的单位核查?本刊记者就公众关注的有关问题采访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省统计局局长李玉涛。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情》2020,(1):33-34
2020年1月21日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发[2017]53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川府发[2018]6号)要求,我省开展了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8年12月31日,普查的时期资料为2018年度,普查对象是我省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完成各项任务,取得重要成果和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9.
李海 《四川统计》2013,(12):36-36,38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将于2014年1月1日正式入户登记。国务院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已先后下发《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发[2012]60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川府发[2013]9号)。为进一步做好经济普查宣传工作,提高普查对象对此次普查的认知度与支持度,本刊特开设“四川省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全记录”专栏,以实时发布工作进展,展现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并解读经济普查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决定于2004年在全国开展第一次经济普查,它的标准时点是2004年12月31日。这次经济普查是将原定于2003年进行的第三产业普查推迟,并与计划在2005年及2006年分别进行的工业普查,基本单位普查全并,同时将建筑业纳入普查合并,同盟者将建筑业纳入普查范围。它也是国家对前一轮普查内容进行改革后的第一次普查,普查周期及内容的设置与国家编制五计划的衔接更加紧密,资料的可用性将得到明显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统计》2013,(5):F0002-F0002
2013年是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准备工作之年,这一阶段的工作好坏直接影响着普查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到目前为止,我区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2.
〔2008〕2号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规定,国务院决定2008年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2009年1-5月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普查登记。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决定于2004年在全国进行建国以来首次经济普查。曾培炎副总理在讲话中强调指出:“目前我们对第二、三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现状的把握还不够全面,了解还不够深入。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就是全面掌握我国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效益等信息,建立健全覆盖国民经济主要行业的基本名录库和统计数据采集系统。经济普查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  相似文献   

14.
建国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12次普查。总的来看,由于各级政府加强组织领导,统计部门牵头实施,相关部门及调查对象积极配合,历次普查进展顺利,成效明显,达到了各项普查的目的。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每次普查都遇到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改进、完善和提高,以便使以后的普查更加顺利地开展。笔者先后参加过县级第三、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市级首次全国农业普查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负责综合、协调、宣传及后勤保障等工作。今年,又参加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负责全市经济普查的综合、宣传工作。通过市、县两级5次普查,我既有成…  相似文献   

1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宣传部、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各主要新闻单位: 按照<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国务院令第415号)和国家普查制度的规定,国务院决定2008年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为了扎实有效地做好普查的宣传动员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发(2007)35号)精神,现将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宣传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6.
美国经济普查简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经济普查的国家之一 ,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1 81 0至 2 0 0 2年间 ,美国已先后进行过近 3 0次经济普查。纵观美国的经济普查 ,其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 1 81 0至 1 840 )、第二阶段( 1 840至 1 90 0 )、第三阶段 ( 1 90 5至二战前 )、第四阶段 (二战后至 2 0 0 2 )。第一阶段 :1 81 0~ 1 840这是美国经济普查的起步阶段 ,共进行了 2次经济普查 :1 81 0年和 1 82 0年。该阶段的经济普查有以下特点 :1 普查范围小。这两次经济普查的范围只限于制造行业。2 普查内容少。从普查内容来看 ,1 81 0年只…  相似文献   

17.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全国第三产业普查工作的指标精神,在全国第三产业普查协调小组的领导下,按照《全国第三产业普查实施方案》的统一部署,在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全国近400万普查大军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胜利完成了全国首次第三产  相似文献   

18.
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发(2012)60号)要求,我国将于2013年底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经济普查是准确掌握经济总量、全面反映经济结构优化、体现转型发展成果、完善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手段。经济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省情省力调查,有助于我们掌握更详实、全面的统计数据、摸清家底、把握省情,客观反映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推动统计工作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杨波 《四川省情》2008,(11):7-8
2004年9月5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全国经济普查条例》,条例规定全国每五年进行一次经济普查。四川省在2004年开展了第一次经济普查,时隔4年,2008年四川省迎来了第二次经济普查。第二次经济普查的内容是什么?与第一次相比有什么不  相似文献   

20.
《统计与经济》2004,(2):29-30
中国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进行了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此次人口普查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首次普查,规模之大、要求之高、困难之多是前所未有的。在吸取国际和国内以往人口普查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顺利地完成了此次人口普查。从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全过程,我们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人口普查所存在的问题、普查中积累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对今后如何开展人口普查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