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原子为载体的线性书页构筑起人类知识文明的大厦,却以权力话语不断实施对知识理性的整饬和对文明形态的规约。由比特技术和虚拟空间构成的数字化网页,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多媒体性、迅捷性和大容量等特征,其所带来的文学生产方式、存在形态、传播和功能模式的变化,对以书页为载体的传统文学造成强大的冲击。书页与网页的博弈不只是媒介使然,也是文学历史转型在传媒变迁中的必然反应,我们应该借重从书页到网页媒介延伸的机遇,促使网络文学的观念审理和价值重建成为数字化时代的文化命名,让新旧交替的"文学洗牌"获得一种意义重建的自信。  相似文献   

2.
康德在感性与知性之间作了一个绝对的区分,即直观不能思维,思维不能直观,因而概念与直观处于对立之中。他的理智直观所谋求的正是概念与直观的结合,其基本含义是突破时空条件的限制而直接把握对象之本质的能力。不过这种能力并不是人类的认识能力,而是上帝的直观能力,它所指向的对象是自在之物。费希特把直观看成是自我的一种行动,因而理智直观就变成了绝对自我对其一切行动的直接性的意识。谢林在费希特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自我的理智直观视为自我意识演变的基本手段,他通过"直观的级次"概念在理智直观中注入了时间和历史的要素。  相似文献   

3.
网络文学“堕落”论的文艺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学曾经以其技术手段的先进和平民化文化生态性质得到学界的赞许,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网络文学在数量和规模上得到了极大扩张,但它并没有为文学带来预期的突破创新.技术与文学的关联是复杂的,网络文学的新技术背景并没有发展为它本身文学形态的革新.同时,大众化与文化民主的联盟也是可疑的,网络文学的大众化既不是文化民主的产物,也不是文化民主的先声.学界之前对网络文学的轻许,暴露的是学界内在的弊病,所谓的网络文学“堕落”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相似文献   

4.
网络文学:文学的新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文学是伴随电脑网络而生、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反映网络社会生态环境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情感的文学现象 ,它在表现方法、表现内容、创作方式和传播方式等诸方面与传统文学有显著的差异 ,显示出新的基本特征 ,这些特征与网络的存在机制密切相联。网络文学扩大了文学的领域 ,也是文学的新变迁 ,就其发展趋势而言 ,必将成为文学创作和传播的主要形式和样态。  相似文献   

5.
网络文学从热门的玄幻想象转变为现实观照,是网络文学的一次审美转向。这个转向具有三个现象表征:一是从追求个人主义到建构集体经验,二是从审美单向度到审美多元化,三是从片面历史观到辩证历史观。这个转向的发生与作家审美意识的转变、读者审美经验的丰沛、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无论是从网络文学对人的影响层面来看,还是从网络文学对社会的影响层面来看,抑或是从网络文学本身的发展层面来看,这一次审美转向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网络文学中的现实观照类作品不仅能使人认识真实的自我,更能记录并影响一个时代。对于网络文学本身的发展来说,现实题材作品也可承担起继承文学的民族传统形式的责任,推动网络文学的精品化与经典化。  相似文献   

6.
网络空间作为都市空间的延伸,深刻地影响了当下文学的现实走向。列斐伏尔、福柯对差异空间与权力空间的探讨对认识网络文学性质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如果说超文本文学作为一种形式层面的空间狂欢,实现了文学空间的纵向拓展的话,那么类型文学则作为一种总体性文学现象,实现了对文学空间的横向拓展。同时,在文学类型化的现实背景下,公共空间的权力狂欢也带有一定的虚拟性,网络时代主体的解放以及文学部落化的去魅,有赖于对空间本性的深度认知。  相似文献   

7.
网络文学的界定与起源是关联在一起的议题,所以关于中国网络文学起源问题的讨论需要回到如何定义网络文学问题上方可进行。网络文学是一种新媒介文学,网络空间是其生产和传播中最为核心的条件。“网络文学”这一提法属于中国话语与中国表述,此处的“中国”应理解为以汉语为依托的文化共同体。中国网络文学的起源值得探索是基于其在世界范围内繁盛的文化事实,起源坐标应指向对其具备形塑作用的网络空间,建构起源的目的则是为了网络文学场内的主体获取身份认同、指导具体的创作实践、实现文学前景的更好发展。从发生学的视角来看,20世纪末期海外华人实现技术突破、搭建汉语网络空间、成立创作基地并进行文学实践,为中国网络文学的发生创造了条件,也成功形塑了中国网络文学的原初空间,而后中国本土的网络文学空间多点涌现,形成今日蔚为大观的网络文学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8.
在新媒介语境下,现实主义的创作及理论面临着新的审视与重铸。网络文学的"架空"写作并不全然是对现实的逃避,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网络社会的"新现实",表现了新媒介现实主义的崛起。数字媒介带来了虚拟生存,它并不是远离现实的存在,而是在日常生活内部起作用的数码化现实。数码化现实并不是直接表现为网络文学的内容,而是从各种欲望叙事的背后折射出来。在后现代社会中,隐伏在大众文化根底的无意识,实际上更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现实与症候。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学发展的同时会促进审美的发展,其积极的一面受到学界普遍的关注。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产生了负面效应。以现有的网络文学文本为研究对象,从审美张力退化和审美体验退化两个方面,就网络文学对当下审美发展产生的负面效应,进行初步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文学是网上"创作"、网上"发表"、网上"阅读"的文学,网络文学的发展还存在网络鸿沟、质量不高、超文本特征、非功利性等障碍。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学行进中的四大动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学在快速裂变与发展中日渐形成的四大基本动势值得我们予以关注,即多种文本形态和传播形式并行互补、多元共生;在技术性与艺术性的两极之间寻求平衡;文化资本的商业运作介入网络文学;网络文学的理论研究趋于自觉和理性.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以来,网络文学得到了极为迅猛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主流文化的关注。中国"网络文学"是随着它赖以依托的互联网技术的成熟而逐渐发展繁荣的,并大致经历了三次发展浪潮。纵观学术界对网络文学的总体评价,网络文学经历了一个从"欢呼"到"清醒"的过程,网络的发展所造成的文学格局变化和阅读生活变化应该引起充分的关注和认真的探究。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文学的传播工具,网络的性质经过三个途径内在地嵌入文学的生产和消费:文学的表述形式,文学生产模式,文学的传播模式和读者的接受。网络文学的超文本具有巨大意义,十五年来它并未在形式实验方面走多远。尽管批评家对网络文学的浅白、通俗颇有微词,它却获得了大众、利润的支持。盛行的网络文学凸显了大众的娱乐渴求,同时往往流露出粗糙简单的倾向。论文具体分析了多种谱系的大众理论对于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的意义。作者同时指出,对于文学研究说来,网络文学仍是一个陌生的庞然大物,其内部研究远未展开。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中国的网络文学迅速发展壮大,然而其欣欣向荣的背后隐藏着巨大隐患.从外部表象来看,网络文学尚处于杂乱无章的"井喷"状态,针对文学网站、网络写手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就内部因素而言,网络文学虽然"百花齐放"却难出经典,其自身并未形成稳定、积极的发展模式,理论研究亦处于摸索阶段.最核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媒介传播是文学发展的中枢,有什么样的媒介就有什么样的文学,文学的样态围绕着媒介的特性起舞.对文学来说,互联网不是一个无关痛痒的媒介,而是一个以文字符号为主兼容各种符号介质的传播载体.这样一种载体势必带给文学革命性的变化,尽管这一变化我们还不尽了然,但已有的萌芽已经为我们展现了她自己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文学是网络文学作者以网络文学语言为媒介,来塑造网络文学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并且进行网络传播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网络文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自身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出来,而且越发呈现出缺乏自觉的无序、不正常状态。网络文学欲实现自觉还需要多种因素的积淀和准备:首先,有待于计算机的普及、上网人数的增多以及大众文学修养的提高;其次,要注意保持与传统纸质文学的适当关系;第三,理论界亟需开展对网络文学的理论研究与争鸣。  相似文献   

17.
论网络文学的交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的推动 ,文学鉴赏出现了由凝神静观向交互性转变的趋势 ,实现了创作者和受众者之间的双向互动传播 ,还实现了受众对受众的传播 ,交互式写作在网络空间里得到了无限的发挥。本文就是从读者与作者的关系方面 ,对网络文学的交互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崔兆玉  梁晓道 《南方论刊》2013,(11):101-103
网络文学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及参与。文章从介绍网络文学的定义和类型入手,深刻分析了这种新兴文学的特点,并就如何使网络文学健康发展而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文学是时代的产物和文学领域的新客 ,这里考察了网络文学的心理和休闲特质。由于人的生存现实与个性的冲突 ,网络文学提供了一个可以远离现实的家园 ;由于心灵的烦恼和倾诉的愿望 ,网络文学为心灵提供了可以自由的空间 ;网络文学还提供了一个使压抑的心灵得到解脱的自由游戏的场所。  相似文献   

20.
孙延蘅 《东岳论丛》2002,23(3):129-131
典型的网络文学是在网络上创作发表的文学作品。不论是利用网络语言和网络特点创作的作品 ,还是以网络多媒体功能交互作用创作出来的作品 ,大都具有超文本化、语言的简化表达式和传播的高时效性等特点。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 ,它适应了追求速度和效率的时代特征 ,但也有明显的局限性 ,其前途命运还要通过时间的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