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1 毫秒
1.
孔子是一位人文学家,但孔子本身具有的丰厚的自然知识。该文力求客观的挖掘作为人文学家的孔子自身所具有现代科学精神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以"仁"为基石,以"知"为前提,以礼为手段,创立以追求"中庸"为最高道德品质的"成人之道";强调对人的各种道德品质的整合和良性塑造.孔子的"成人之道"具有永恒的时代价值,对提高现代人的修养素质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孔子的神化是儒家学者将孔子从人拔高到圣继而再拔高的神的产物.在这一过程中,子贡是将孔子圣化的开始,孟子是将孔子圣化的完成者,董仲舒是将作为圣人的孔子神化的开始,以春秋纬为代表的纬书是确立孔子神的地位的完成者.春秋纬中的孔子在外貌上是一位集历代圣人外貌特征之大成的孔子;在具体事迹上是一位带着上天使命,生而为圣人,为汉王朝制法的孔子;还是一位能预知未来,祥瑞满身,天资聪慧的神人一样的孔子.春秋纬中的孔子形象成为了历代儒家学者心目中孔子的标准像,并影响了后世的孔子造像.  相似文献   

4.
孔子很喜欢音乐,也具有很好的音乐才能和很高的欣赏水平.孔子重视音乐的教化功能.孔子的音乐实践是其政治实践的一部分,孔子的音乐思想也是其政治思想的一部分.孔子以礼制乐,对后来中国音乐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孔子思想包涵着重要的人生价值观、伦理价值观和自然价值观,对于当前的青海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特别是青海省提出的新青海精神,是源于优良传统、具有自身独特内涵的价值观,是传统价值观的升华。传承孔子的价值观,有助于不断丰富新青海精神的内涵,提升新青海精神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吴灿新 《学术研究》2004,(12):86-89
孔子思想的伦理精神, 主要是其仁爱主义、中和主义、尚义主义和等级主义精神。在这些伦理精神中, 既有精华, 又有糟粕。因此, 它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就具有鲜明的两重性。我们只有区分其精华与糟粕, 汲取、改造其精华, 才能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 从而更好地发挥孔子伦理精神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他的"仁学"理论。所谓"仁",从字面上来看就是"二人成仁",它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最高准则。孔子思想主要就是围绕着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来展开的,而"和谐"是贯穿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具有终极意义的一个理想目标。孔子的和谐伦理思想历经千年的沧海桑田、大浪淘沙,其中包含着许多合理因素,可供我们借鉴,以便寻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孔子的敬畏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敬畏意识是外在神圣性在内心唤起的真实情感.孔子敬畏感表现为三个方面,对"天"的敬畏,对伦常秩序的根据的敬畏,对道德律令和人道使命感的敬畏.孔子对"三年之丧"的解释以自然人性为根据,"三年之丧"具有神圣性,是人常伦理成立的先决条件."知天命"是孔子在理性高度对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命运的认同与理解,体现为儒学传统特有的乐观主义.敬畏感唤起的是一种神圣指令,"仁、"义"、"诚"、"敬"等观念之所以有力量,因为它以崇高性打动人,从而让人产生敬畏之情.敬畏感为儒学传统的使命感提供动力,凸现的是中国文化传统超越性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9.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不仅一生酷爱音乐艺术,而且非常重视音乐对人的教化作用,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等教育主张和育人宗旨.学习和研究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对抵制庸俗、低俗、媚俗音乐之风具有借鉴和启示作用.通过对孔子提出的“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思无邪”、“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以及“尽善尽美”等审美准则及审美理想的简要论述,旨在引发人们对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孔子“孝”思想新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是孔子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它既是传统的,又是时代的.孔子有关孝的种种具体规范至今仍有很强的操作性,移孝为忠的思维模式和做法更是我们反省新时代忠的内含的重要理论依据.立足现实,重提孔子的孝道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方面,孔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审美追求,反映了他较高的消费审美素养和水平.孔子的消费审美思想是中国传统消费审美思想的源脉,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孔子的消费审美思想具有独特的特征:以中庸为审美方法,以中和为审美至境;以美、善为审美标准,以合礼为审美原则;此外,孔子的消费审美思想还具有复古性、保守性、落后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2.
邵龙宝  李晓菲 《学术界》2007,(6):138-142
孔子具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知老之将至"的教育家气质;又具有"仁民爱物"、"既睿智又迂阔"的政治家气质;更具有力行救世传道、"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哲学家气质."从道不从君"是孔子人格理论的核心,"不患无位,患所以立"是孔子人格理论的风韵,仁以爱人,博施于民是孔子人格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3.
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以“仁”为基石,以“知”为前提,以礼为手段,创立以追求“中庸”为最高道德品质的“成人之道”;强调对人的各种道德品质的整合和良性塑造。孔子的“成人之道”具有永恒的时代价值,对提高现代人的修养素质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魏光峰 《殷都学刊》2007,(1):141-143
中和”思想是孔子全部思想的哲学依据,是儒家思想中至为宝贵妁价值标准,是指导人们追求个体心灵的平和、家庭的和睦、人际关系的和谐以致天人之际的和谐的准则。要求人们在待人处事、治国理政等社会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把握分寸,恰到好处,无过无不及,从而实现人格的完善、人与人的协调和整个社全的文明与和谐。孔子“中和”思想对于处理好人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林语堂强烈批判将孔子神圣化的做法,认为孔子并非是政治思想代言人,而是一个具有民间精神的"思想艺术者";主张还原孔子本来面目,艺术化地将孔子书写成幽默、近情的常人;在中西文化交流语境中,孔子则被塑造成为一个既代表中国文化形象又彰显人性价值的中国人。林语堂通过发掘孔子这个儒者的道家气质,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活泼泼的、不同于以往的孔子形象,鲜明体现出他对以儒、道为主的中国文化的深刻反思与崭新理解。  相似文献   

16.
王敏 《南方论刊》2007,(1):27-28
孔子作为儒家理论的创始人,其理论体系博大精深。社会和谐思想是其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的相关论述,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孔子人口思想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人口思想,他强调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主张人口数量与外部关系的协调,提倡有教无类,宣扬重视孝道,这些直到今天仍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正确的评价孔子的人口思想。  相似文献   

18.
孔子的思想非常丰富,历代对其的阐释也是异见纷纭.如何才能较全面地把握孔子之道?最关键的是从其"志"入手.孔子一生都"志"于"道",都在一丝不苟地践履其"道".孔子所追求并实践的是一种什么样的"道"?那就是天道.孔子的天道观不是自然之天,也不是义理之天与主宰之天."天"在孔子的思想里具有非常深刻和丰富的含义.  相似文献   

19.
孔孟仁说在言说与论证方式上有诸多不同。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基础性概念,孔子以孝为仁的基础,以仁为成己的标志,以圣为成物之极致,孔子之仁本质上是一种行动的理论,具有特定的社会文化规定性;而孟子以天为其思想体系的基础性概念,将孔子生生不息的生命之天转换成道德化、概念化的义理之天,将孔子关乎尊敬父兄之仁改造成一种普遍绝对的道德情感或本能,并以天作为仁的形上学源头,使仁由"欲"的成果变为"思"的对象,从而把人与仁由孔子处所呈现的生命及其实现的实践关系转换成为心与性的修养关系。孔子以人为本,从道德情感(亲情)言仁,孟子以天为本,从道德理性(心性)言仁,分辨孔孟仁说的不同,对我们重振儒学的努力具有理论意义,对于我们的生活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唐爱民 《学术论坛》2001,(2):134-137
孔子的教育是教人做人的教育.孔子关于做人教育的宗旨、理论内涵、方法体系,对全面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乃至对当前的人文教育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