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自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志愿服务记录制度试点单位以来,立足沙市实际,紧贴群众需求,以发展志愿服务队伍、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培育志愿服务品牌为重点,进一步丰富活动载体,创新工作特色,在推进志愿服务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2.
肖蕾 《职业》2016,(26):152-153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同时也是高校进行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途径.有关问卷表明,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青年志愿者活动存在缺乏统筹规划,忽视对志愿服务理念培训和技能教育的过程管理,缺少必要的规章制度建设和指导机制保障等问题.本文对此提出加强志愿者能力训练,制定和规范志愿者服务制度,改善志愿服务队伍结构和提高素质,构建专业特长和志愿服务相结合的幼高师师范特色志愿服务格局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社工A问:现在社区中心内有多股志愿服务力量:有中心自行招募的志愿者,有中心自行孵化的志愿者服务队伍,还有与中心达成合作协议的外部志愿者服务队.志愿服务队伍形式多样带来了管理混乱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整合志愿服务力量开展公益服务,在设计工作流程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马文静 《中国社会导刊》2014,(15):F0002-F0002
为迎接第二十四个全国助残日,5月14日下午,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豫馨社工服务中心联合南阳新村街道办事处、大河论坛、老妈妈服务队等六家单位,开展“扶残助残,社工相随,共享阳光”活动。此次活动是针对有需求的残疾人开展的专门服务,希望通过“三社联动”模式探索社工牵头、政府参与、社会支持方法的可行性,为更好地开展社工专业服务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杏花岭区坝陵北社区现有居民3786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564人,占社区总人数的14.9%。近年来,社区两委创新工作理念,整合社会资源,强化为老服务,建立了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队伍为依靠、以志愿服务为补充的居家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导刊》2010,(20):41-41
北京市东城区积极落实北京市“九养”政策,将精神关怀作为重点工作之一,紧紧围绕老年人、残疾人的精神服务需求,组织动员社会力量,按照政府购买服务和志愿服务相结合、专业服务和日常关怀相结合的原则,实施“1113”精神关怀工程,即搭建1个精神关怀服务平台;引入1批专业心理咨询服务机构;街道层面建立1个心理健康咨询站;培育由社区心理健康辅导员、社区志愿者、养老(助残)员组成的3支专、群结合的服务队伍,建立了覆盖全区的养老(助残)精神关怀服务体系,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精神慰藉和心理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7.
南京市玄武区按照“城区老龄工作社区化、社区老龄工作社会化”的工作思路,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谋划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全区养老服务社会化体系日益完善,形成了玄武特色的“8+1+X”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其中“8”为:投资主体多元化、运作方式实体化、公共服务项目化、服务队伍专业化、义工服务星级化、购买服务规范化、评估管理标准化、供求关系信息化;“1”为:老人的幸福指数;“X”为:社区实体为老人提供的各类服务。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广大青年进行社会化活动的一种有效途径,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是社会弱势群体的重要支持因素,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整合机制。随着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全面开展,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务体系为志愿服务活动能更好的开展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当前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建设等现状,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青年志愿服务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志愿精神培养的障碍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对志愿精神的准确把握和深刻体认是中国志愿服务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培养大学生志愿精神所面临的障碍性因素主要包括:大学生对志愿精神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志愿服务没有内化为大学生长期自觉的行为,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运行模式趋于行政化,以及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社会化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不足。因此,深刻理解并广泛推广志愿精神的现代涵义、尊重大学生志愿精神培养的一般规律、加强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专业化管理以及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社会化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对于培养大学生志愿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持续推动中国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发展,筹建中国专业志愿服务联盟,由宝马基金会和北京惠泽人公益发展中心主办、陈香梅公益基金会为志愿而教发展基金承办的主题为“以专业志愿服务推动社区创新”的全球专业志愿服务周中国区系列活动,于10月19日-25日在北京举办。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我国志愿服务队伍迅速壮大。社区志愿者和青年志愿者成为我国最大的两支志愿者队伍,而大学生志愿者又成为这两支队伍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志愿服务近年来形成了品牌,在重大社会活动和社会事件中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农村扶贫开发、城市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活动、社会公益等领域也做出了突出成绩。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安徽各地利用农村敬老院设施设备和专业服务队伍,面向农村空巢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开展助养、托管、照料等服务,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受到老年人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13.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生动体现,高校通过志愿服务践行实践育人、服务育人。高校通过加强志愿服务顶层设计,推进体制机制建设;拓展志愿服务领域,搭建平台,打造志愿服务项目;贯彻"学习—服务—创新"理念,建设规范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培育专业志愿服务团队;加大志愿服务宣传,形成社会合力,全面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吉林省长春市某社区进行实地调查,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收集资料了解该社区老年人养老需求与社区供给情况。其次对为老服务供给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为老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将志愿服务组织引进为老服务队伍中来,构建完善的社区为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5.
湖南是雷锋的家乡,志愿服务事业一直受到重视和关注。近年来,湖南省不断加强志愿服务机构的服务和管理,规范志愿服务行为、整合志愿服务资源,在创新领导体制、构建管理网络、健全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志愿服务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截至2012年10月底,全省各类志愿服务组织超过2000个,有400多个备案登记的志愿服务组织,1000余支社区志愿服务队,600多个社区志愿服务站,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编的地方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调查问卷对L大学2—4年级在校生进行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高校在校生对志愿精神理解不到位,参与度不高,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志愿服务组织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等问题严重影响地方高校在校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质量。为壮大地方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的队伍,必须培养大学生志愿精神,并鼓励他们参与志愿活动;加强宣传,拓宽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为大学生志愿组织提供充足的资金援助;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的管理体制和激励体制。  相似文献   

17.
2013年以来,浙江省瑞安市根据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和综合治理的科学统和,求变、求新、求实,采取“三社联动”的方式,助推社会工作创新发展.截至目前,全市登记和备案的社会组织总数分别达到1081个和3002个;专业社工人数已超800人,每万人社工人才拥有量为5.6人,全市注册志愿者达53228名,全年累计服务时间达10万多小时;建有社区志愿服务站111个、民办社工服务机构8家,各领域志愿服务队达130多支.其主要做法包括:  相似文献   

18.
北京志愿服务发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学雷锋邻里互助活动。1993年,以北京志愿者协会成立为标志,北京志愿服务事业开始走上社会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2001年,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北京志愿服务事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成功举办,“志愿者的微笑成为北京最好的名片”,志愿者的服务为中国赢得了尊重。  相似文献   

19.
在政府购买服务的背景下,青年志愿服务呈现出新的发展现状与特点。通过对11位参与社会服务的青年志愿者进行深度访谈,发现政府购买服务对青年志愿服务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制度上为青年志愿服务提供合法性保障,以及政府购买服务在实践机制上为青年志愿者提供组织平台和专业培训。在政府购买服务中,青年志愿服务正在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并且政府购买服务将促进青年人的志愿服务参与,形成多元主体的社会福利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20.
魏燃 《职业》2022,(16):70-72
中职院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基地,有着种类丰富的专业设置以及科学完善的人才培育体系,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量技术人才。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对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中职院校也在积极探索以志愿服务教育建设来助推学生能力提升的人才发展新范式。依托专业基础建设中职院校志愿者队伍,就是充分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专业内容来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对专业学习的感悟不断加深,同时锻炼了自身的能力,增强了工作责任感和志愿服务荣誉感,在拓展眼界的同时也促进了个人思想素养的提升。在志愿活动中,学生相互配合、相互学习,为未来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前,许多中职院校都认识到将专业教学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的重要性。本文就中职院校如何依托专业基础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