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月12日,广东省东莞市社工协会印发了《东莞市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行为规范指引(试行)》和《东莞市社会工作督导工作职责手册(试行)》,要求各社工机构对照执行。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东莞市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社会建设,社工人才需求量也在急剧增加。为了壮大社工人才队伍,10月29日,东莞市社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民政局统一组织全市各社工机构赴社会工作教育相对发达的山东开展招聘活动,准备大批量引进综合素质高、实务能力强的社工人才,充实到东莞社会工作管理和服务岗位上。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政府购买社工服务主要采取的是岗位购买和项目购买两种模式.目前,岗位购买在深圳和东莞两地较为流行,东莞市岗位社工的人数已达到600多人. 东莞市石龙社工爱青服务中心成立于2009年,由政府购买东莞市星扬社会工作服务社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设置社工岗位,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个案、小组、社区服务以及对志愿者进行相关培训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服务青少年、发展社工与志愿者联动为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4.
今年4月,广东省东莞市部分市直社工岗位(指与东莞市市直部门签订服务协议的社工岗位)迎来了新一轮的合同签订期。据了解,目前东莞社工岗位还没有“被撤销”的事例发生,除了每年会新增少许岗位外,总的岗位数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新合同签订期间,有部分岗位会有变动。有的是服务对象群体没有变化,但用人单位相关职能发生变化;有的是服务对象群体没有变化,A社工机构的社工变成B社工机构的社工;有的是社工岗位数量没有变化,地点发生变化;有的是岗位工作地没有变化,社工发生了变化等。总之,在新的合同签订期间,发生的变动“震动”到服务领域、服务对象、社工、用人单位、服务地点、社工机构等各利益相关方。同样,项目在合同期到期时,也变临同样的“震动”。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导刊》2010,(31):47-48
广东省东莞市是全国社会工作/的先行者之一。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大众”)则是东莞市开展社会工作试点以来成立的本土第一家综合性专业社工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6.
最近和不少社工机构总干事或项目负责人讨论服务发展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对社工人员的高流动率、社工人才难寻以致阻碍机构发展的状况发出慨叹.而他们同时也看到,不少社工机构及不同地方的社会工作协会等每年投入大量资源去开设不同类型的培训班,对新入职社工及在职社工开展培训活动,但这些培训好像对挽留人才、培养机构骨干人才从而推动机构发展及提升服务质量并不一定就能带来很多正面效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工作行业的推进,社工机构和社工服务蓬勃发展,服务知晓度、机构品牌等越来越受关注.在目前机构发展阶段,社工机构能否运用营销来提升服务品牌和拓展服务受众? 从社会分工角度看,社工机构和社工行业是高度分工的市场经济产物.伴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型和延伸、社会契约精神的发展、社会分工高度精细,社工和社工机构的产生和适用性可以看做是市场化的结果,其本身即为一种市场行为.  相似文献   

8.
今年,明星曾志伟等数名香港政协委员曾联名提议广州将社工纳入公务员系统.对此,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隔坑社区服务中心副总干事谭翠莲认为,内地和香港情况不同,若急于把社工纳入公务员系统,将会使社工队伍走进"取悦上级,而非取悦老百姓"的死胡同. 在香港,社工"入仕"并不鲜见,注册社工除了在NGO供职之夕l、还可以应聘到政府机构提供服务,但香港的经验未必适合内地.事实上,社工的独立第三方角色,正是内地各级政府引入社会工作最为倚重的一点,也为各地社会工作制度政策所强调.也正是因为社工中立的旁观者角色,与矛盾问题双方都无利益瓜葛,社工才为服务对象所信任和认可.因此,在官民互信基础不足的环境下,让社工"入仕",转变为公务员的身份,并不利于社工做好这份常常需要充当独立第三方角色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东莞市民间机构的社会工作实践始于2004年。这一年在东莞市横沥镇定居的香港“外展社工之父”徐祥龄和夫人创办了隔坑社区服务中心,开始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开展新莞人子女帮扶和公民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0.
近一年来,很多机构社工人才流失率普遍较高.人才的流失给社会服务的开展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制约了整个社工行业的发展.相关研究归其原因不外乎是,薪酬待遇低及社工行业发展空间小等.作为机构管理者,笔者认为,研究社工的流失更应该关注机构内部的矛盾. 在3年的工作经历中,笔者一直在社会工作一线摸爬滚打,见证了很多社工的离开,每每有社工离开时,我总会留个心眼去留意他们的情绪历程,去思考他们离开的真正原因.笔者认为,社工人才流失最关键的因素在机构管理团队与社工的矛盾上.  相似文献   

11.
最新出炉的《2011年度东莞市社会工作发展综合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全面剖析了广东省东莞市7家社工机构在过去一年的各项工作,各大媒体也相继进行了报道,其中“社工离职率近20%”、“东莞社工存在职业耗竭”等特别吸引读者的眼球。  相似文献   

12.
行动是社会工作的主体,激发社工的行动力是提高社工机构服务能力的关键.每个机构都需要行动力强的社工,但现实情况并不乐观.在行业起步阶段,一方面,许多社工刚刚毕业,还不能较好地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技能,甚至即便是书本上的内容也掌握得并不熟练;另一方面,许多"半路出家"考取社工资格证的同事,对于社会工作究竟怎么做也是一头雾水,更多的时候还是因循之前的经验、凭借自己助人的热情在工作.  相似文献   

13.
自2008年至2014年的6年间,深圳社工流失率逐年攀升,如何留住社工人才,营造社工良好的成长环境已经是政府和社工机构面临的十分迫切的问题.深圳市社联社工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社联”)在努力留住社工人才,营造良好的社工成长环境层面做了积极探索. 事业留人.对社工机构来讲,除了以社会组织的宗旨安身立命外,依然要常常思考是“为钱活”还是“为使命活”.社工机构既要坚持自己的宗旨和使命,在形成专业服务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又要关心社工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如在机构发展时要给社工人才的发展和成长提供机会,并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晋升空间和渠道,总之要把社工个人的成长与社工组织的成长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4.
8月18日,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学生实习基地揭牌,作为东莞与港校合作的首个社工实习基地,合作双方的寮步镇社工服务中心与香港中文大学还就此召开研讨会,就基地建设、寮步社工服务现状及社工本土化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察看深圳、东莞等地购买社工服务的实践,在"政府主导、民间运作"模式背后,还有一层三角关系常被提及,即社工服务的购买方、提供方和使用方(用人单位).在政府购买渐成风潮的当下,业内对社工服务的购买方和提供方这两个概念并无异议,亦有清晰的界定:一般而言,各级政府或统筹协调社工事业发展的民政部门和民间社工机构,分别与社工服务的购买方和提供方相对应,但对谁为使用方却存在争议,并由此导致运作中出现对社工使用话语权上的实质性博弈.  相似文献   

16.
当前,北京地区的民办社工机构发展处于快速成长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在这个阶段需要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引导和购买服务及社工机构实践本土化发展的合力来推动社工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5月2日,由中国社工协会主办的“民办社工服务机构发展推进会暨能力建设培训班启动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来自社会工作领域的专家学者,相关领域的先进企业、基金会、社工服务机构代表及一线社工等15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会长徐瑞新在致辞中说,举办民办社工服务机构发展推进会暨能力建设培训班,是为了总结民办社工服务机构的实务经验,研讨各领域开展社会工作的理论成果;表彰各领域中优秀的、先进的社工服务机构,让典型引路,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在各级政府的指导下,联合更多的社会力量,推动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发展,尤其要在民族宗教、食品药品安全、司法矫正等领域培育发展更多的社工机构,进行社工人才培养、标准建设和政策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8.
社工机构的良性运转需要强有力的团队支撑,其中团队中层管理者的作用尤为重要.如今,随着社工机构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一线社工开始成为机构的中层,担负起管理者的重任.但在社工机构中,“被中层”的现象也比比皆是,许多社工尚未来得及充分锤炼自身的业务能力,便已被提拔为服务组长甚至服务主任.从某种程度上说,机构的项目不稳,其重要原因之一便是项目团队中存在“中层危机”.因此,机构必须重视中层管理者的引导与培养,投资于中层,实现“中层崛起”是业已成型的社工机构迈向坚实运作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9.
对于社工机构的建设来说,社工能力的提升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除了社工专业能力的提升外,社工敬业爱岗精神的培养也不容忽视。若想让社工保持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号业服务,机构管理者必须从“9个C”抓起。  相似文献   

20.
民办社工机构是吸纳专业社工的重要平台,是社会服务的直接提供者。自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以来,广东省通过宣传发动、放宽登记门槛、适当提供场地支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等措施,鼓励兴办民办社工机构,民办社工机构发展迅速。目前全省共有121家民办社工机构,为超过700万人次提供服务。社工服务逐步从民政扩展到司法、教育、残联、共青团、妇联等多个部门和组织,在促进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