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许多人,在人际交往中会无意识地强求别人的喜欢。所以他们的精力经常放在如何提高情商上,喜欢猜测对方的喜好、照顾别人的情绪,每天出门前照镜子:我这样得体吗,可爱吗,别人会喜欢我吗?这种人际交往方式,成本很高。因为"喜欢"是一种感觉,一万个人有一万种感觉,你必须让自己适应不同的人、不同的感觉,在每个人身上花费不一样的心思。并且最终,他们喜欢的,可能也并不是你这个人,而是你在他们身上花的心思。  相似文献   

2.
张凯 《伴侣(A版)》2008,(7):30-31
正有意识地牺牲自己而帮助别人的人是一个高尚的人,但许多人却在无意识中不自觉地牺牲自己而迎合别人,这些人是失去自我的人。你是否因为别人表露出一种不以为然的态度就改变自己的立场?你是否因为别人不同意你的意见而感  相似文献   

3.
婚姻关系是一生中最重要的关系。失去它的人,往往会花时间思考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婚姻关系是一生中最重要的关系。失去它的人,往往会花时间思考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教授及心理学家奥布奇说:"有些离过婚的人会退一步思考,这是我做错的事,这是我会改正的地方,他们有非常宝贵的经验可以教给别人。"  相似文献   

4.
失意招领处     
失意招领处]十八种行为是苦闷的根源对生活是否感到烦闷、厌倦、无聊?有没有想过造成生活苦闷的原因可能和别人无关?心理学家认为,如果一个人生活得苦闷的话,问题大多出在自己身上,和别人无关。他们发现,以下的十八种行为,乃生活苦闷的根源。对生活上的事情,大多...  相似文献   

5.
高媛 《老年世界》2006,(9):30-30
心理学家指出,大多数正常的成年人都具备过双重生活的潜质。模仿别人、尝试扮演和自己完全不同的角色,不仅仅是小孩子过家家时的游戏,实际上,这种对自我角色变幻的渴望会一直延续到成人期。每个人的心底,都埋藏着一个秘密的世界。在其中,你可以任由你的想像驰骋,塑造出你想要成为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有6种类型的人,人格发展有些偏颇的现象,因此无法与身边伴侣更为亲密。1.悲情主义这类人对伴侣是渴求的,对恋爱是疯狂的,但他们的心态却尽有千千结,在脑筋上也是死命钻牛角尖。他们总是偏执地制造悲剧情节,是一种情绪上的自我虐待狂。  相似文献   

7.
明珠 《现代交际》2005,(9):17-17
人际交往中,有一种“坚果型”的人,他们一边感叹人心不古、真情难觅,—边却比谁都更加吝啬,将自己牢牢包裹在带刺的壳中,以此来对抗伤害与攻击。这样的人往往很可怜,因为世界对他们来说,处处都是危险,人人都是敌人,社交活动毫无快乐可言。可是,假如换个角度看看,他们一定会发现,其实很多的“攻击”并非敌意,只是别人在向他们传递某种讯息、表达某种需要而已。  相似文献   

8.
黄丽萍 《职业》2011,(18):65-66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某某某的人格卑鄙或是高尚""这是对我人格的侮辱……"可见,人格是现实生活中的高频词,它在哲学、心理学、法学等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意义。说到人格,大家对它的概念可能比较模糊。实际上,人格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诸方面所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是一个人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的总和,是人在社会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自我。健康人格是指个体在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能调节自身使其朝正确的方向不断发展的人格,并能通过这种人格使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诸方面达到社会所认可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人格及双重人格的涵义人格是来自于日文对英语personality一词的翻译。是多学科研究的对象。从心理学的角度看,personality一词在西方国家含义很多。如20世纪30年代奥尔波特认为它是由各种特质组成的。特质指的是影响人行为的品质或特性,具有一般化、稳定而持久的特点。30、40年代的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由于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外在可见的行为,而认为人格一词毫无意义。60年代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则把自我等同于personality。当代西方心理学中,personality的含义也很不统一。如较为近期的L.A.Pervin(2001)把per-sonality看作是“认知、情…  相似文献   

10.
虚伪     
虚伪是一种人人讨厌,不光彩的人格。它代表着冷漠、麻木、欺瞒,是不真实、不实在、虚情假意的代名词。如果谁被人说上一句"你真虚伪",恐怕会耿耿于怀一辈子,毕竟,虚伪是个损人的好词. 自私的人往往认为自己是无私忘我的,好嫉妒的人也总是意识不到自己的善妒。同这些人性上的弱点不同,虚伪的人常常有自知之明,甚至偶尔会清醒地审查自己的虚伪。也就是说,虚伪的人是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虚伪的,但还是明知故犯。 为什么会如此呢?让我们来看一看虚伪个性是如何形成的吧! 心理学家认为,很多时候,在整个社会背景下,人们虚伪是迫于某种压…  相似文献   

11.
一些在训练中表现出色并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运动员,在关键性比赛中,会由于自我控制和自我调整能力较差,出现紧张、胆怯、头脑短暂性空白等消极情绪和心理障碍,影响了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当今,针对这种问题,一种特殊的心理训练技术--表象法,被很多研究者认为具有提高运动操作之功效.美国著名运动心理学家suing曾将此解释为视动行为演练(VMBR--Visual motor behavior rehearsal),并认为它是运动员发挥高水平运动成绩最为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运动实践也证明,运动员在自我表象成功后,这些现象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消除,动作同技术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正性格不止决定命运,还会决定你的健康。日前,美国生活科学网总结指出,7种性格的人最爱生病。自我防御型这种性格的人总对别人疑心重重,充满敌意。他们极易把他人的行为解读为"居心叵测、不怀好意"。这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家认为,在家庭中,许多男人生活得苦闷,问题大多出在自己身上,和别人无关。他们发现,以下18种行为,乃男人生活苦闷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王虹 《现代交际》2005,(10):16-16
生活中总会遇到不讲理的、脾气暴躁的人,被动挨打不是办法……“不讲理的人,说话做事伤害别人的人无处不在。如不讲理的老板、同事、售货员、邻居甚至家庭成员,他们总是想给别人带来痛苦。”心理学家盖利夫如是说。假如一个不讲理的人对你有这种倾向,你必须采取行动。被动挨打只能使不讲理的人气焰更嚣张。不讲理的人总是寻找软弱可欺的受气包,态度果断严肃会让他的行为立刻停止。  相似文献   

15.
现在,全世界都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人们的心理健康和思想品德问题。心理健康关系到一个人正常的成长,思想健康关系着这个人的长远发展。在我国,许多人由于心理问题而自我封闭或者是产生了一些影响自我人格形成的问题,尤其在青少年中比较常见。青少年的人格正在形成,他们的身心健康关系到日后的长远发展,是件重要的事情。中学教育必须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工作,同时要有机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这样才能使青少年形成比较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16.
正热恋中的女孩往往对自己男友的恋情吃不准,唯恐"一失足成千古恨"。这里心理学家教给你几招判定男友心理隐患的方法。如果男友存在着以下求偶心理中的任何一种,他的爱情中便潜藏了某种隐患。在爱情中,你的男友会有下面哪种表现?A.他是个绝对自我的人  相似文献   

17.
何必要相同     
当与他人交流时,别人不认同你的观点并提出了反对意见,你心里会不会感觉不舒服,然后选择沉默或与对方展开一场唇枪舌剑的争辩?渴望被理解、支持和肯定是人的正常心理需求,当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人便会本能地启动自我防卫机制,采用逃避或对抗的方式进行自我保护。在存有分歧的交流中,沉默或争辩其实就是处理差异时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而对一名社工来说,当遇到与你的观点不同、持非主流观点的服务对象时,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8.
<正>母亲分苹果的不同方式,造就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他们都在各自的行业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又选出50位有犯罪记录的人,分别写信给这些人,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在众多回信当中,有两封信给心理学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议论,某人很有才能,就是有点清高。确实,不论是在厂矿企业,还是机关学校,时常可以发现这样一种人;他们很有才华、颇为能干,或知识渊博,或水平高超、或技术精湛,可他们瞧不起人,常常以不屑一顾的神态看待旁人,有时甚至把上级领导也不放在眼里。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导,该如何对待这种恃才傲物的下属呢?A·用──充分发挥其才能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人的最高愿望是实现自我,亦即自己的才能得以发挥、理想得到实现。一个有才能的人,假如能用其所长,英雄有用武之地,那么,他就会集中全部精力去为实现自我而…  相似文献   

20.
每个人都有一种不同的思想,我们不必去人云亦云,更不应去模仿别人,因为我就是我,而不是他者.因此,在艺术的坦途上需要一种思想,需要一股精神,排除自身以外一切的繁杂,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冲破物体的假象,看到事物背后最真实的自我,完全自由的表达个人独特且真实的自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