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树立科学发展观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艳芬 《理论界》2005,23(1):18-19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要明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相统一的基本观点,在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实践中摒弃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树立科学发展实践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包含丰富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具体可归结为三个层面。而其中劳动实践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因为在劳动实践活动中,人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相互分离;在劳动实践活动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形成、丰富、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终也只有在劳动实践中人与自然才能实现真正的复归。  相似文献   

3.
郝立新  陶小白 《中州学刊》2023,(4):108-116+2
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具有丰富内涵,有必要从多向度进行梳理把握。可以从实践维度、社会历史维度、科学维度和价值维度对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进行解读:马克思立足实践阐述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深刻揭示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成与建构;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阐明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深刻把握人、自然、社会的有机统一;在科学视域中深化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以指导人们修复人与自然新陈代谢断裂;在价值场域中阐明人与自然间的价值关系,通过实践明确以人为主体的价值关系中自然对人的多重需要的满足。依据上述思想,对“工具价值论”和“自然内在价值论”进行辨析,可以澄明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避免价值错位,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为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的生态学》中,福斯特不仅揭示了马克思是如何通过对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实践关系的科学阐述,说明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的、历史的生态实践互动关系,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丰富生态思想;而且赋予了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在整个马克思理论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和意义,即不仅包含着他的生态唯物主义自然观,也包含着他的生态唯物主义历史观,其整个理论学说的产生和发展无不渗透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理解。  相似文献   

5.
生态哲学以生态系统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乃至普遍规律,是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界的相互作用进行社会哲学研究的综合。如今生态哲学已形成一种新的哲学范式,即生态学世界观,它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基本问题,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  相似文献   

6.
哲学和科学的关系是介于科学和哲学、科学史和哲学史之间的交叉学科,它主要研究科学和哲学之关系随语境变化而发展和在不同语境中的特征和规律。透过西方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发展史及其二者的错综复杂关系,从语境论的角度来看,科学和哲学之关系的演进已经经历了古代自然哲学语境中的原始一体化关系、中世纪宗教神学语境中的非正常关系、近代前期经验科学语境中的分化独立、近代后期理论科学语境中的相互渗透和现代科学与哲学相交融的语境中的高度综合等发展时期。当下,科学和哲学之关系正在步入后现代哲学与科学一体化语境中的“后综合”或新一体化关系时期,并且这种“后综合”或新一体化关系在后现代哲学与科学一体化语境中不断向前演进,形成了科学与哲学之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7.
《理论界》2019,(1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变革,是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和超越。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文中提出应当用劳动实践解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产生了实践唯物主义的萌芽;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实践"贯穿全文,第一次系统地对实践的基本观点加以阐述,这标志着实践唯物主义的真正确立。探析其由产生到确立的两个重要发展阶段,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发展规律的实践阐述,对实践是认识的本质、人的本质以及社会生活的本质的深刻透析,为推动理解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的实践范畴以及实践批判和革命变革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为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坚持物质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历史发展的条件 ,但这并不足以代表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全部内容及实质。它的突破在于 ,运用社会历史的观点和实践的观点 ,首先把人与世界的关系转变成人与环境的关系 ,又把人与环境的关系转变成人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从而使哲学本体论与社会历史观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9.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构建环境美学的基本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是一个与人类生存发展休戚相关的复杂系统,人们对于环境概念的解释相同,但其仍是一个对象性的存在。在人与环境的诸多关系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最具基础意义,它规定了环境何以产生美。马克思科学地揭示人与自然关系,为环境美学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环境伦理学有关人类中心地位的争论和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对环境美学的研究极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产业·时代·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国屏 《晋阳学刊》2005,1(6):50-54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有必要延伸为关于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的四元论,并关注产业哲学;产业化作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现实性结合,与社会自然的发展相互制约;城市化进程,社会自然的生成,物质产业和非物质产业的互动,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需要多纬度的关怀。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哲学的伦理转向使哲学不再纠结于为神的存在提供本体论证明,为自然科学的发展编著科学神话,而是在政治社会学领域对人类生活进行伦理追问.面对现代性危机,现代哲学掀起了理性反叛的旗帜,后现代哲学则展开了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现代性批判与伦理反思.这些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中国哲学走向世界提供了新的时代契机.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曾用大量的时间致力于自然科学的哲学研究,并形成了后人为其辑录的《自然辩证法》。书中展示了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于马克思的辩证自然观,恩格斯自然观中应然地蕴含着辩证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当前的科学发展观是这种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延续与自觉,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建立科学的社会经济发展观 ,重塑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 ,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这正是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意蕴所在 ,即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双重和谐。  相似文献   

14.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它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目前,任何科学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为指导才能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形式逻辑作为一门关于思维的逻辑科学,当然也不例外。 其实,形式逻辑与哲学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它不是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就必然要受其它哲学的指导,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形式逻辑是一门关于思维的逻辑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研究思维与存在关系的哲学科学,二者在性质上是根本不同的。在处理这二者的关系时,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的理解与以往西方哲学根本不同,它对人的本质的深刻揭示为我们认识幸福奠定了基础。马克思主义人学幸福观科学阐释了现实的人的幸福与劳动、人与自然和谐、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年来对马克思主义人学幸福观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16.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新时代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凝练,深刻领悟这一新论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需要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进行把握。通过梳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拨资本主义生态僭越逻辑的发展进程,有助于把握新时代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趋势;统筹“生命共同体”“两山论”“两个重大”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理念,深刻认识其内涵意蕴对于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现实意义;立足系统治理、数字引领、助力全球的总体规划,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思想智慧,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展现了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推动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信心与决心。  相似文献   

17.
略论草原文化的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桂英 《天府新论》2006,(1):119-122
一、关于草原文化文化是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人与自然结成的关系为各种文化形成各自的特点提供了外部条件,各种文化也由于所处的外部环境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征。英国学者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一书中曾提出了文化形成的“挑战与应战”这一著名观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这一思想蕴涵进行了梳理,并对这一思想中的资本运动逻辑是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破坏的根源,及解决这根源的社会关系变革的必然性等观点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上,以工业生产方式下人与自然历史性的实践关系视阈,从主体的能动实践活动过程的角度,及现实的社会历史发展的哲学思路,对马克思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思想的理论价值进行审视。  相似文献   

19.
论生态危机的哲学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当今世界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哲学问题又一次尖锐地呈现出来。生态危机表面上是由生存与发展所引发的,但从深层来说是哲学的危机。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大哲学思潮都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而问题的根本则在于哲学本体论的失落。  相似文献   

20.
郭水兰 《学术论坛》2007,30(6):41-44
针对我国理论界提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决定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点,文章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出发,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有限与无限、局部与整体、反作用与决定作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出发,提出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是人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大家都按照自然规律做事,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