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淑铭 《江汉论坛》2006,(1):122-126
乔治.爱略特总是站在全人类的高度进行创作。在两性问题上,她敢于超越两性的二元对立,敢于打破维多利亚时代对男女人物形象的传统定义,在更深刻的人性反思中,她极力描绘男性和女性相互补益相互交融的和谐景象。这种新的人物形象正与20世纪心理学家荣格的“完整人格”理论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在海峡两岸当代女性小说中,由叙述视角所表明的性别立场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他看”,即以男权价值观规约女性,弱化、消解女性的主体性,凸显的是性别霸权;二是“她看”,则是以女性主义立场审视男性和观照女性自我,关注和探索两性共同面对的生存与精神困境,在平等的基础上建构男女两性的主体性.从“他看”与“她看”的纠缠和更替中,传递出女性冲破男权文化规约、构建平等和谐两性关系的意图与努力.  相似文献   

3.
黄伟珍 《理论界》2009,(4):168-169
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看,《荆棘鸟》中的玛丽·卡森的“妖魔”化的形象充满了悖论,一方面她用毕生的精力坚定不移地解构了父权传统中给女性定义的“天使”形象,试图以此颠覆男性话语权,然而她这种反抗在很大程度上无视女性自身的特点,无视两性的差异,不过是以“他”者身份闯入男性主流领域,不但不利于女性话语主体性的建构,反而不自觉地充当男性话语权的实施者。继而不可避免地否认了女性作为主体存在的可能性,甚至巩固了以男性主流话语的单一性和排他性。  相似文献   

4.
朴槿惠是韩国乃至现代东北亚地区的第一位女性国家领导人。她的成功当选,可以说是"雌雄同体"的胜利。"雌雄同体"是激进女性主义的理想,是希望个体能够将男性和女性有价值的特质结合在一起,以此消灭两性差异,实现两性的平等与公正。国家女性主义的核心思想是要积极促进女性参政,使国家的政策制定能够实现妇女运动的诉求。朴槿惠的成长经历,造就了她雌雄同体的性格,她既有男性的坚定冷静,也有女性的温柔亲切等特质。  相似文献   

5.
关于赛博空间中性别模糊化和民主化的宣称并不合适。网络互动过程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和传统社会的性别权力结构。两性具有不同的在线行为风格和沟通道德规范。男性仍然主导着互动的话语风格、参与数量以及话题;而女性被边缘化,并时常受到歧视性偏见。互联网媒介本身仍然提供了机会,使女性可以在“原型”化的性别模式之外有更复杂的行为表现。  相似文献   

6.
作者认为,“两性同体”形象是男子在女神的躯体上装饰出若干男性的性特征而产生的。这些“改装为妇女的男性偷偷地进入神圣的位置,在这里强迫人们崇拜自己,最终把妇女的神赶出去。”“两性同体崇拜”产生于母权制和父权制交替之际,是两者剧烈斗争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在理论建构层面试图通过摆脱那种由男性所确立的秩序与等级模式而重塑新的伦理自我,重写一种能够兼顾女性声音、凸显女性关怀的伦理话语.关怀伦理表明,男女两性无论在道德价值取向,还是在道德思维方式上,抑或在道德判断发展模式上均存在明显的差别.就道德价值取向而言,男性更偏好公平与公正,女性则更偏向关怀和责任;就道德思维方式而言,男性更多地指向个体性与逻辑性思维,女性则更多地指涉关系性和情境性思维;就道德判断发展模式而言,男性遵从个体化、分离与自主性的发展模式,女性则遵循自我保存的、自我牺牲的与非暴力化的发展模式.既然道德本身有性别之殊,那么道德哲学的探究自然就应消解“性别盲视”的态势,实现自身从膜拜同一性到凸显差异性的嬗变.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中,女性的社会地位呈现全面边缘化的趋势.与男性相比,女性在教育地位、职业地位、经济地位和权力地位上均处于劣势.从两性社会分层地位获得的途径看,女性的这种社会地位状况既与女性的个体因素有关,也深受到家庭背景和社会制度的影响.我们的分析表明,与男性相比,女性的社会地位获得更多地受到了家庭背景的影响,女性的分层地位体现出诸多的“再生产”特征.女性社会阶层流动的这种封闭性特征限制了女性向上的阶层流动,造成了女性社会地位普遍的边缘化.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0年第三期全国妇女地位调查数据的研究发现,中国男女两性的性别观念处于传统与现代的过渡状态,但女性的性别观念总体上更趋现代,越年轻者性别观念越趋向于现代;男性的性别观念更偏传统,且在不同年龄群体间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与稳定性。性别观念的形塑源自三类地位实践:先赋地位、自致地位和夫妻间性别地位,自致地位的作用更为重要。两性性别观念因夫妻间性别地位的不同而有差异。对于女性而言,婚前家庭经济地位越高、家庭经济贡献比丈夫大、至少有与丈夫相仿的职业地位、家庭权力方面至少与丈夫相仿甚至比丈夫高者,性别观念表现出更趋向现代的特征。作用于两性性别观念的机制有所不同,对女性而言,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的受教育机会、职业与政治身份更能促进其现代性别观念的形成;对男性而言,夫妻间平等承担家务更能促进其现代性别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当代华裔女作家塑造的母亲形象颇多,也颇为成功。文章结合社会性别理论,通过对比分析汤亭亭《女勇士》中“勇兰”和谭恩美《喜福会》中“琳达”两位母亲形象,探讨母亲形象蕴含的对于女性社会性别重新阐释的特质,解构了传统意义上对两性差异的认识以及美国主流文化对华裔女性的性格刻板印象,建构了融合男性特质的新女性形象以及属于华裔女性独特的社会性别和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1.
在实现性别平等问题上,女性主义者提出两种发展进路:同质化发展进路和异质化发展进路。同质化发展强调男女两性的相似之处,主张女性变得和男性一样以实现性别平等;异质化发展强调男女两性的相异之处,主张女性应彰显女性特征以实现性别平等。两种发展模式都不能引领女性发展走向澄明,但对于探讨女性发展模式具有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2.
女儿11岁了,还不会“说话”,急!这不,新搬来的邻居李阿姨正带着她的小丫来串门,女儿竟然发现新大陆似地嚷开了:“我说小丫怎么这么胖,原来有个胖妈妈!”气得李阿姨拉起小丫就走,再也没有登过门。老婆急了,一把拽过女儿,掀着她的  相似文献   

13.
李丹琦 《理论界》2007,(10):212-213
女性之于男性的弱势使其流于社会的“他者”地位,但占据两性一极的女性却难于安守非主体的本分,掀起了自救的女性主义思潮。本文剖析了女性主义的形成背景,女性的社会身份、生存窘境,力图通过透视女性的存在状况,寻求女性自我确证的认知方式,从而修筑一条良性发展的女性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4.
萧红的文学创作始终立足于她的女性立场,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知和审美关注女性的生存状态.该文将萧红的作品放在更宏大的时代背景中进行深度解析,通过两性性别冲突,体现男权社会中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凄惨命运,揭示其背后国民劣根性的文化心理及两性冲突的本质和危害,从独特的视角发掘出萧红作品中令人振聋发聩的思想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黄协安 《兰州学刊》2010,(4):151-153
美国作家厄普代克在“兔子四部曲”中成功塑造了“兔子”这一形象,同通过这个人物的视角,揭示了美国当代社会的种种问题。“兔子”的一生,尤其是他“过早”的死,强烈地反映了受到女权主义运动颠覆的两性社会关系,以及因此产生的男性危机。在性别政治中,女性获得了主动的话语权,而男性则相应地沦落到被动的客体地位,从而产生了焦虑。“兔子”的形象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作为一个平凡“反英雄”,他的人生轨迹昭示了女权语境中的男性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莫衷一是话可卿──兼析宝玉之“幽梦”万祥安文学名著《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剧,又是女性的颂歌,更是一幅五彩缤纷的美人图,为我们塑造了众多耐人寻味的美人形象。她们住在大观园里,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女儿国。这个小小的女儿国,在短暂的几年中,充满了“花拍绣带,...  相似文献   

17.
张晓晶 《东岳论丛》2000,21(2):134-137
有人站在西方女权批评的立场上 ,将池莉小说视为“中性文本” ,这种观点是经不住推敲的。实际上 ,池莉小说作为一种女性文本 ,具有东方传统文化的特点 ,无论是描写母性 ,还是爱情、婚姻 ,都讲究两性的和谐而不是两性的对立。这缘于池莉对于市民生活中普通女性生存状态的切实体验 ;在这样的基础上 ,她的小说创作尤为注重内涵上的“俗世关怀”和表达上的“仿真想象” ,并形成了自己的美学追求和风格  相似文献   

18.
论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莉初登文坛就被誉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这使人们对她的小说形成了一种误读,忽略了女性意识在其作品中自然的潜性的显现。其实,女性意识一开始就蕴含于池莉的作品之中,从母性意识的展示与体现到爱情婚姻情感意识的定位,从与男性抗衡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到消解两性激烈的对立,其女性意识经历了由隐到显、由粗到细、由疏到密,逐渐成熟和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陈染、林白似乎是这样一种女子:三十左右,漂亮,成熟,衣着大胆,洁癖,神经质,身份暧昧,独往独来,举止怪异,神秘兮兮。她就生活在我们中间,但她的冷冰冰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表情打退了我们所有的好奇,这便是陈染、林白带给我们的感觉。她们是孤独的,存在于被遗忘。她们的小说被叫做“个人化写作”、“私人化写作”或“私小说”。从对陈染、林白小说命名来看,产生于日本大正时代的“私小说”与陈染、林白的写作貌合神离,将二者视为一家并不确切。而“个人化写作”、“私人化写作”虽更能凸现出陈染、林白写作的“新”的特征和女性意味,但同时也隐含着男性话语文坛不知不觉中流露出的不屑和冷漠。  相似文献   

20.
唐传奇是立足于儒教伦理观念的男性作者的叙事文学 ,而且以男性为“预想读者” ,所以传奇中叙述的事都是经男性角度矫正过的 ,这必然会遮蔽其中所涉及的女性的观点和欲望。《李娃传》就是这样一部典型的作品。从女性学的视角来看 ,妓女李娃很可能是一位立足于社会性的性意识 (Gender)上的有提高自己身份的欲望的女性 ,而在男性叙事的框架中 ,她不过是一位悔过自新帮助男性、体现儒教意识形态的女性。她本身的欲望被隐藏在男性叙事中不被识别的部分 ,这个部分只能通过“抵抗性读书”才能暴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