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艳敏 《兰州学刊》2006,(7):50-51,58
在洋务运动以后的清末,盛宣怀作为有举足轻重影响的官僚实业家,力主采取借洋债的办法解决开办实业的资金短缺问题。在“致富”、“抵洋”、“保权”的思想支配下,盛宣怀主持并参与了多次借债活动,创办并经营了多个近代企业,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作用,当然,因借外债而造成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2.
盛宣怀 ( 184 4 - 1916)这个与中国近代史相始终的人物 ,其是非得失在生前就存有很大的争议。一般的结论是将其划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反动阵营一边 ,视为“大买办官僚”、“洋奴买办”而加以否定。久而久之 ,盛宣怀几乎成了一个盖棺定论、无可争议的人物。夏东元教授为这样一个人立传 ,看似无识 ,实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史识。诚如著名历史学家来新夏教授在对《盛宣怀传》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8年初版 )所作书评中说 :写人物传是难事 ,“重新评论久有成说或定论的人物 ,并为之写出一部全传更是难上加难 ,而《盛传》正解决了这样一个难点。”(来…  相似文献   

3.
黄遵宪是晚清维新派的重要人物,与中国近代法制变革有着密切的关系。多年的外交生涯使黄遵宪逐步形成法律思想并最终确立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他在输入近代西方法文化、主张“以法治国”、批判“治外法权”、创设近代警察制度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盛宣怀集官僚、买办、资本家于一身,是一个“亦官亦商”,联络“中外”的复杂人物.过去,经济史学界对盛宣怀的评价,大多是否定的,尤其他大借外债的行径更是被斥责为“卖国”和“投降”.其实,盛宣怀是一个矛盾性格的人物,他在借用外债方面也表现出这种矛盾性.因此,对他在这方面的言行应当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一、引论:魏源——超越龚自珍,林则徐的大里程碑式的人物 当我们探讨封闭的、中世纪的中国,究竟怎样走向世界、走向近代,与“近代世界”建立联系,成为“近代世界的中国”这个历程时,我们不难发现:发生在1840——1842年的中英鸦片战争,不仅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而且成为这个时期的“中外古今”的汇合点;就在这个“中外古今”的汇合点上,有一位标志着古老的中国,力图以独立的地位,开始走向世界,走向近代与“近代世界”建立正常联系的大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就是魏源。  相似文献   

6.
论盛宣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宣怀是大家所熟知的辛亥革命的主要打击对象,他之所以成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打击对象,不是偶然的,是有其历史渊源的。本文拟对盛宣怀作较为全面的论述,以见其发展的过程。盛宣怀是怎样起家和发迹的?答曰是办洋务起家发迹的。李鸿章在盛宣怀洋务活动之初,即说盛“欲办大事,兼作高官。官既未操左券,事又无从着手”。事实上,在李鸿章讲  相似文献   

7.
吴治蒲 《理论界》2008,(6):201-201,262
蔡元培是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提倡美育的“唯一中坚人物”。他在建立近代教育制度伊始,就大力宣传和倡导美育,使美育事业成为我国近代教育方针的具体内容之一,促进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改造,为中国开创了美育新风。  相似文献   

8.
严复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他所关注的是思想启蒙。作为探讨严复近代启蒙思想之系列论文中的一篇①,本文想通过对严复政治哲学的探讨,以揭示以下主旨:在倡导思想启蒙时,他如何以西方近代的政治学说破除中国传统的政治意识,以引导广大民众树立近代的政治观。严复的政治哲学,集中体现在《政治讲义》一书里。此著虽系八篇讲稿整理汇编而成,然端的是“清末之第一部政治科学著作”③,因为其主旨在于阐述近代的政治观。在这部著作中,严复通过对西方近代政治学的阐述,告诫人们要破除政治愚昧,把政治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并且着重…  相似文献   

9.
严复与辜鸿铭文化心态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复与辜鸿馆都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的著名人物,在近代中国风云际会的变革潮流中,严复为国人打开启蒙思想的大门,第一次比较系统而又有所选择地从西方搬来近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说,成为“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辜鸿铭则在形式上反其道而行之,以精熟圆练的外文造诣,英译儒家的《论语》、《中庸》等经典,极力向西方传扬古老的中国文化,但因其念念不息对小脚、留辫、纳妾等封建陋俗的赞赏和曲辩,而被人们视为“精通西学而极端保守”的“怪物”或“怪杰”。严复和辜鸿铭同处一个时代(前者生于1854年,…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近代教育先驱吴汝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汝纶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知名人物。但世人一般只认为他是“桐城派”古文大家,经学鸿儒.很少有人说他是我国近代教育的一位先驱。打开有关中国近代教育史的著作,几乎找不利地的名字。其实,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对清末民初的教育产生过重大影响,而且遗惠及于现代;作为一位历史名人,他一生中最辉煌的一面,不是他的文章和经学,而是他对我国近代教育的突出贡献。这样一位人物不应该受到冷落,笔者此文,就是意图通过吴法给本人的著作.追寻他献身近成教育的足迹,评述他对近代教育的贡献。“西学”的启迪吴汝纶字挚甫,又率至父。1840…  相似文献   

11.
关于梁启超的评价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在近代中国的阶級斗爭与社会思想領域中是一个有着长期影响的人物。他自从1895年“公車上書”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活,到1929年死去为止,經历了一个充滿着波动与变化的时代。梁启超一生的政治活动是横跨于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两个时期之間的。这段时間,在中国近代历史中是阶級斗爭极为复杂尖銳,社会变化空前剧烈的一段时间。在这样一个时代里,梁启超从他的地主資产阶級的阶級利益出发,随着时代的波动与变化,开展了积极的政治活动和宣傳活动,发生过很大的影响。因此,开展关于梁启超的討論,以馬列主义观点正确地分析和評价梁启超这个历史人物,无疑会有助于我們对于中国近代阶级斗爭規律的掌握,有助于培养我們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則来分析具体历史事件和評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关于对梁启超的評价,解放前很多历史学者和評論家們,往往惊叹于梁启超的“博学”和“才能”,孤立地从某个方面夸大他的影响和作用;或者拿他初期的进步性来概括他的一生;或者脫离他的政治生活和他的改良主义的企图来抽象地論述他的政治思想和学术思想,这显然是錯誤的。这一点,胡繩同志在“梁启超及其保皇党思想”(发表于1948年出版的《讀書与出版》第三、四期)一文中已经指出来了。解放后不少同志进一步开展了对梁启超的研究,做出了不少成績。但值得提出的是有些評論梁启超的文章,仍然有脫离他的改良主义的政治活动与企图来研究他的倾向,因之,在某些問題上得出了不正确的結論。为了有助于討論的开展,我們特就下列两个方面的問題,发表自己的意見,以便进一步引起討論。  相似文献   

12.
《民国人物碑传集》序言汤志钧《民国人物碑传集》在《辛亥人物碑传集》出版不久,也已编校成册,刊行在即了。两书的出版,是学术界的大事,也是中国近代史、民国史研究者期望已久的资料书。我国史学源远流长,品类繁多,从传记而言,“正史”之外,私家撰述又有碑(墓碑...  相似文献   

13.
在近代文学中,林纾以翻译家、古文家著称,而他的翻译小说更使他名扬近代文坛。林纾一生共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一百八十三种,世称“林译小说”。 这位中国翻译事业的巨人,作为跨世纪的一代知识分子,思想充满着矛盾与痛苦。他是一个热情的爱国者,他是一个顽固的卫道者;他是译述西洋文学的先驱,他是传统古文的殿军;他是“五四”文学的不祧之祖,他是“五四”文化运动的顽固反对者……。近代社会的风风雨雨,使得近代人物也复杂难测。本文试图从“林译小说”角度探讨这一历史人物的思想历程。 一 林纾的翻译活动,前前后后持续了二十年左右的时间,1907年以前林纾的翻译可以说是生气勃勃,流光溢彩,不仅翻译的名著多,政治小说多,而且译笔精彩,译书也几乎是林纾教书之外唯一的文学事业。1907年以后,林纾的翻译活动开始向末路过渡,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一向引人注目。百余年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他进行过许多不同的评价,特别是近三O余年来,论者从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化和外交等方面对他进行了颇有成效的研究,出版了为数不少的研究资料和论著。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对曾国藩的法律思想似乎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论著虽有提及,却持全盘否定的态度,认为曾的法律思想特点是“保守”和“反动”,“凶残”加“虚伪”。笔者以为,曾国藩是晚清年间一位复杂的历史人物,他的法律思想也有其复杂性。他既具有封建的正统法律思想,又具有初步反映“…  相似文献   

15.
论严复的启蒙“三民”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复在理论上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启蒙“三民”主义,是近代中国著名的一种救国方案。它注重于主体意识的重塑即人的近代化。严复认为中国国民性的弱点为民力已、民智已卑、民德已薄,其根源有人种、地理环境、政治、文化等,把反省民族文化心理与反封建主义很好地结合起来。他主张通过提高人民的血气体力、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把封建专制束缚下的臣民改造成现代资产阶级的国民。严复把“三民”看成是治本之举,而对政治实践较为冷漠。但应该肯定,他的启蒙“三民”主义开启了中国近现代改造国民性思潮。  相似文献   

16.
制度决定论的贫困:近代中国立宪政治失败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宪政治是西方社会政治民主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近代中国孜孜以求的政治范式。但是,为什么极具“现代性”和社会认同度的西方立宪政治,在近代中国却最终以失败告退呢?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多关注于近代中国立宪政治的客观社会环境。而笔者认为,从立宪运动的主...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是一位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而又十分复杂的人物。尤其是他在创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人们称为“南陈北李”。可是长期以来由于陈独秀曾在大革命时期犯过严重右倾错误,后又变成托派被开除出党。同时也由于“左”的思想对党史研究领域的影响,使过去对陈独秀在建党作用估价上存在着严重的缺点。  相似文献   

18.
盛宣怀是清季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在洋务运动后期,因兴办民用企业而闻名华夏。他从1870年被荐入李鸿章幕后,即涉足于洋务民用企业的各个部门,几乎承包了洋务民用企业的经办和督理。有人说他:“且又独揽轮船、铁政、铁路、煤矿、纺织诸大政,所谓一只手捞十六颗夜明珠”。他既是朝廷倚重的“不可少之人”,也  相似文献   

19.
唐绍仪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他跨跃了几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从封建专制制度的清王朝,经历了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华民国,晚年滞留于已沦陷日伪之手的孤岛上海.最终死于非命。他浮沉于宦海政坛五十余年,曾涉身于若干重大政治风暴与漩涡之中,加以海内外交游广泛,人际关系复杂,使他成为清末民初这个特定的过渡时期的过渡人物,从而涂抹了一层历史赋予他的特殊色彩。评价唐绍仪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不仅是对一个具体人物评价是非,而且还具有时代典型意义。因此,必需注意到他所处的特殊的历史时期和他的复杂而矛盾的人生历程,并着眼其一生中的主流大事,而不应纠缠在某些传闻的细微末节。  相似文献   

20.
石静 《天府新论》2006,5(6):123-126
中国近代师范教育的开端是盛宣怀于1897年春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公学师范院。盛宣怀认为:“师道立则善人多,故西国学堂必探源于师范”,遂“考选成材之士四十名,先设师范院一学堂,延定华洋教习,课以中西各学,要于明达体用,勤学善诲为指归”。又仿照日本师范学校设附属小学的做法,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