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宋词的音乐文学性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宋词属于燕乐歌辞,所结合的是燕乐系统的民间新声。宋人倚声制词建立了规范,创造了真正的律词,使中国音乐文学进入古典时代。宋人不断采用新声以丰富词的音乐性,但又出现模仿典范作品格律而创作的倾向,遂演变为依词调格律填词。这样,宋词发展为独立的民族文学形式。  相似文献   

2.
从柳、周、姜词结构看宋婉约词的雅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法的雅化是宋词雅化的重要部分,词家为之作出的努力贯穿着宋词发展全过程,为今天的人们诠释雅化过程提供了一种高技术含量的解释。柳永、周邦彦、姜夔是三位最具代表性的婉约词大家,他们各自不同的合目的意识,赋予各自的创作行为以独特的雅俗含义,即柳永率而言情的民曲个性、周邦彦婉而言情的文人词个性和姜夔独具超越性的雅士词个性  相似文献   

3.
论柳永对词境的开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是中国古代抒情文学的重要形式。“词以境界为最上”。开拓词境是柳永在词的创作上的重要贡献。柳永冲破了晚唐五代词多写男女情爱与闺阁园庭的狭小范围,把词笔投向关塞山河、通都大邑、历史兴亡之中,这就使其词呈现出高远深邃、雄阔浑厚的境界,为宋词的声色大开建立了最初的规范。  相似文献   

4.
柳永为宋词大家,其着笔慢词,善用赋法,对后世词曲的创作影响深远。柳永"以赋为词",与苏轼"以诗为词"一样,于词贡献甚大。柳永变小令为慢词长调,启迪和影响了一代词风。柳永擅"以赋为词",分别汲取"大赋"、"小赋"和"骈赋"之法,兼采众长、融合并用,在词的文体特质、抒情手段和语言魅力等方面极大地丰富了词的表现方式,开创一代词风。  相似文献   

5.
论"柳永热"现象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词林的"柳永热"现象,可以从柳词传播自然空间的跨度和喜爱范围的广度两个侧面加以描述."柳永热"的成因主要有三一是词人们创作的相互仿效、感发以及乐工和歌妓的争相传唱.二是北宋承平日久,朝野多欢的社会环境的孕育.三是柳永主动适应时代的需要,大量创制"新声",又力求"旖旎近情",易唱易懂.这些,对"柳永热"的形成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声一曲《八六子》,纂路功推杜牧之。更有秦郎才调美,危亭芳草见清词。 (论杜牧、秦观《八六子》词) 中晚唐诗人采用新声乐曲按拍填词,所作都是小令,作长调者只有杜牧一人,他所作《八六子》词,共九十字。清宋翔凤谓,慢词盖起于宋仁宗朝,柳永失意无俚,流连坊曲,创作慢词,其后遂盛行(《乐府余论》)。后之论者多用其说,认为柳永是最早作慢词者。  相似文献   

7.
柳永作为开一代词风的宋词名家,为宋词的发展增加了新的思想色彩,开拓了新的天地,本应尊享后人的褒扬与称颂,然而当翻阅词史,仰读正统儒学家们的词评时我们发现,自宋以来人们对柳永其人其词多有毁损,探究其原因,乃在于柳永倾其毕生精力,融会其情感精髓填写的艳情词溢出了传统士大夫文化的范围。本文试从人性与人情的角度解读柳永艳词中的真情。  相似文献   

8.
柳永等人先后登上词坛之后 ,宋词才开始步入迅速发展的轨道。阐释“柳词” ,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词体发展的轨道、创作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评价  相似文献   

9.
唐宋词史的流变中,温庭筠、柳永、苏轼、周邦彦、姜白石等五人具有里程碑的地位。他们因其所处词史地位不同、时代环境不同、社会角色不同、作词目的不同等,各自创作出了不同审美特点的词作  相似文献   

10.
在宋词发展史上,柳永是一位有重要艺术贡献的词人。在内容题材上.他善写繁华富庶的都市风光;在情感上,他怜惜女性同情弱者;他敢爱敢恨,直抒胸臆,在词的艺术加工上可谓是匠心独运.信手拈来。在语言上,广用口语,俚语入词。也成就了“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繁盛景象。本文通过对柳永词作的分析,进一步探究其词在内容、词体和手法上的开拓意义。  相似文献   

11.
柳永的文学贡献及其成功之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词的题材、语言、体式和平民风格等方面系统地归纳和总结了柳永对于宋词的重大贡献 ,又从时代环境、个人遭遇、个性心理等方面 ,深入地分析和揭示了柳永在文学上获得重大成功的几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乐府曲调在其流传过程中所产生的音乐演化和变异现象,大约有三种形态:徒歌演化为乐歌,本曲演化出变曲,旧曲演化为新声。利用歌曲的和、送声,成为曲调演化的主要音乐路径;此外,亦有"摘唱"和"新翻"等方式。曲调演化是音乐新旧递变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一定历史时期音乐文化活动的产物。曲调演化对乐府文学发展的影响体现在:提供了歌辞创作的曲调依据;产生出一批著名的同源性曲调,拓展了乐府文学的空间;实现了旧曲的新声化,促成旧曲体式的新变;丰富了乐府歌辞的风格。  相似文献   

13.
宋代宗室词人赵长卿,缘于时代风尚、地域文化以及个人心性诸因素,曾经创作了许多俗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宋词的平民化、世俗化与散曲化的发展趋向.论其文学源流,则远祧敦煌曲子词,近师柳永、黄庭坚,既有承传,也有新变,大体形成了柔婉、明快二者兼容的俗词特色,进而对元代散曲起到了某种开启先声的重要作用.因此,中国文学史自当为其确立一席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豪放词并非苏轼始创,柳永曾作为先驱为宋代豪放词创作开山导路.柳永凭其豪放特质作词,以丰富题材拓宽了豪放词的表达空间,以独特手法提供了豪放词的表现范式,以雄壮背景赋予了豪放词高远壮阔意境,以沉雄狂放风格树立了豪放词俊逸风骨典范,以《望海潮》、《双声子》等壮美雄放之词开北宋豪放词创作之先河,为宋代豪放词创作绘制出写作模板典范.其于豪词创作的领导性巨大贡献,促成北宋豪放词问世后能在当时词坛形成一股豪词创作风气并逐渐发展兴盛.因此,柳永实际上已经以宋代豪词创作开拓者、领导者的姿态成为引领苏轼、辛弃疾登上宋代豪放词坛巅峰的豪放词真正创始者.  相似文献   

15.
<正>打造学术精品服务教育事业河南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唐宋词学批评史论》分上下两卷。上卷主要论述唐宋词学与批评理论,就词体绮艳风格的形成、唐宋词兴盛的原因、唐宋词坛词体观的演进、宋代词学与诗学、唐宋人的诗词之辨、词学史上的清空论、柳永俗词、清真词、白石词、梦窗词、《草堂诗余》、《乐府指迷》等论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下卷主要是清人论析唐宋词,主要探讨了清代词学的南北宋之争、浙西词派倡导的南宋词、常州词派的南北宋之辨、谢章铤论析南北宋之争、清末民  相似文献   

16.
对柳永生平考证中一些问题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永是北宋初期的著名词人,是开有宋一代词风的大家,他的歌词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可惜《宋史》无传,对其家世生平知之不多,能见到的仅是一些地方志书和宋人笔记中的零星记载,且传闻异词,互有抵牾,为研究宋词带来不少困难。近三十年来,经学者们的探索、考证,对他的家庭身世已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诸如唐圭璋先生的《柳永事迹新证》、高熙曾先生的《柳永遗事考辨》、吴熊和先生的《从宋代官制考证柳永生平仕履》、罗慷烈先生的《柳永词考辨  相似文献   

17.
南朝时代,以相和歌为代表的中原旧曲和南方新声-吴声、西曲在共存中实现着新、旧递嬗,在此种音乐背景下,旧曲显示出“新声化”趋向。音乐的“新声化”包括曲调和体式的新变,曲辞的“新声化”主要反映为曲辞内容的艳情化。中原旧曲“新声化”在乐府史上的意义体现在:延续了中原旧曲的艺术生命力;丰富了乐府诗的创作方式;显示了音乐在乐府艺术中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8.
在唐宋词史流变的历程中,虽然作家众多,作品繁富,但是真正具有里程碑地位的词人并不多,柳永无疑是其中之一。他的词既保留了对唐五代的继承,又体现了对唐五代的创新。纵观柳永《乐章集》,在二百多首词中,慢词比例达到十之七八。为了与慢词长调的体制变化相适应,柳永创造性地运用了层层铺叙的手法。即用“传统的‘直陈其事’的赋法和明白易懂的语言倾吐自己的心清和观感,随物赋形,因宜适度”①。 柳词在铺叙方面的总特征我们可用前人的三段评论加以概括:“叙事闲暇,有首有尾。”②“喜卿词,曲处能直,密处能疏,界处能平,状难…  相似文献   

19.
宋词流变史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代表作家为纲,对宋词的发展流程作了概括和总结。认为柳永发展了词体,以其创调之功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苏轼则进一步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开拓了词的艺术境界;周邦彦注重词的章法结构,使词的艺术规范性得以提高;宋南渡前后女词人李清照异军突起,用日常生活中的平常语表现复杂微妙的情感心态;而辛弃疾以其杰出的创作成就,使词体在文学中的地位得以最终确立;比辛弃疾略晚的姜夔则移诗法入词,使词的语言风格雅化和刚化。  相似文献   

20.
北宋后期词人晁端礼向来被当作大晟词人,然而其主导词风来源于柳永。其词以恋情词为主要题材,直白大胆地表现情爱生活,既多方面地体现了柳永的创作精神,又呈现出明显的雅化趋向,并且还受到了苏轼词的影响。此外,晁端礼工于创调,讲究音律,发展了慢词体制;其谀颂词的写作只是整个创作活动的尾声,试图揭示并恢复晁端礼词在“大晟词人”声名掩盖下的原貌、全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