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伟大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也哺育了整个一代的老一辈无产阶级的革命家。凡是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和文化史上具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革命者,几乎都曾在“五四”的阳光雨露下成长、壮大。沙汀也不例外。“五四”虽然已经过去了三年之久,远在“天府之国”的师范学校读书的沙汀,仍在贪婪地追求着新思潮的启示,希冀着为反帝反封建斗争,贡献自己的青春。然而,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沙汀也不得不随着时代的潮汐而沉浮,他亲眼见了一九二七年的大屠杀,几个他所敬爱的共产党人都牺牲了。烈士们的血迹可以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风干,但留在沙汀脑海里的革命者们的形象,却是任何力量都抹拭不掉的,就是在半个世纪之后,沙汀回忆这一切的时候,仍然激动不已。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文学发展的长河中,从先秦诸子散文到清代的《聊斋志异》,讽刺艺术是源远流长的。而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则是我国古典文学中讽刺小说的一座丰碑。中国现代文学正是在继承和发扬了古典文学讽刺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又吸收了果戈里、契訶夫、莫泊桑、狄更斯等外国著名作家的讽刺艺术技巧,形成了现代中国新的讽刺文学源流。鲁迅是中国现代讽刺文学的宗师,他的现实主义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中的不少作品,都是驰誉中外的讽刺名篇。他的讽刺小说所表现出的对生活独  相似文献   

3.
昆德拉认为,小说家是存在的勘探者,而小说的使命则是通过想象出的人物对存在进行深思,揭示存在的不为人知的方面,发现这种或那种人类的可能性,描绘出存在的图形。 在一个一切真正的选择都成为不可能,人生绝对地受偶然性支配的永动不归的世界中,人生的实质成了绝对的空无。现代文明的片面性造成了自我的丧失。灵与肉这一古老命题被一片嘲笑声所淹没。个人目的和历史目的往往背道而驰。受制于历史的个体如何能够一方面面向历史的真实和虚假,另一方面直面自身的有限性的界限,从而把握自己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4.
三十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曾记载着两位新文学家的出现。他们是四川人,同班同学,同始于1931年文学创作的征程,又同时得到鲁迅先生的教诲,因而这两位文学家,被誉为“左联双璧”,他们就是沙汀和艾芜。 三十年代的旧中国,鬼蜮横行黑夜沉沉。迫使沙汀、艾芜两位热血沸腾的青年人,不能容忍这样深重的罪孽,正由于黑暗的桎梏,对正直的作家所构成这样沉重的压力,对社会现  相似文献   

5.
一近十年来,出版界不断推出沙陆墟的通俗小说。据不完全统计,陆续问世的长篇共达十七部,总字数逾五百万,发行量超过一百万册,这一情况,不能不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香港《文学报》称之为“大陆当代小说王”,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许并非过誉。中国作协、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等单位为之召开了“沙陆墟通俗文学作品研讨会”,正说明了对这一现象的重视。沙陆墟的创作活动始于四十年代。但是绝大部分作品产生于新时期:从1982年《粉墨江湖》问世开始,每年以一部甚至两部的速度连续出饭,确是令人惊奇的;而当人们获知他是从65岁方始重新握笔时,更令人讶然,如此高龄而又高产,其艰苦奋发之情不  相似文献   

6.
一般的现代文学史著作中没有不提到郑振铎的,但着墨大多在谈他与文学研究会的关系,鲜有涉及他的小说创作的,即使偶有绍介,也只寥寥数字(如唐弢主编的《现代中国文学史》,有些更干脆只字不表,甚至专治现代小说史的(如杨义著《中国现代小说史》)也竟然未置一辞。当然,郑振铎终不以小说家显也确是事实,他的主要成就在中国文学史尤其是中国俗文学史方面。同时,学术界对郑振铎早年文艺思想也有论述。然而,这一切都正如日本学者尾崎文昭指出的:“在中国,研究郑振铎差不多是陈福康  相似文献   

7.
试论井上靖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井上靖是日本当代久负盛名的作家,日本评论家誉之为“置座于文坛顶峰的大师”。他今年七十四岁,大学毕业后在《每日新闻》社当了十五年记者,到他发表成名作《猎枪》,牢固确立作家地位的时候,已经四十二岁了。井上靖的创作成就是惊人的,他发表过大量的诗歌、随笔和评论,也写过戏剧和电影。但他最得手的还是小说,截止一九七六年,新潮社出版他的小说全集竟达三十二卷  相似文献   

8.
维吾尔族作家祖尔东·萨比尔的创作生活,早在六十年代初就开始了,那时他以青春的热情倾注于诗歌创作,之后转向小说。他曾说:“我曾尝试过诗歌创作,并在一九六一年发表了第一批诗作。从一九七二年开始,写短篇、长篇小说,因为这类体裁的创作,在我的民族还是薄弱的。”从七十年代初开始,他写了第一批短篇小说,如《转到夏牧场之后》、《早起人》、《巴哈尔大叔》等,这些尽管只是他起步时的试笔,但小试锋芒,已显露出  相似文献   

9.
阿城的小说创作,表现出强烈独特的个挂追求,一种自觉强化的主体文化意识,统驭着他为时不长的整个创作历程。他的发轫之作《棋王》,呈示给我们旷邈幽深、韵味无穷的完整艺术世界,引发着读者普遍广泛的审美共鸣。以后刊发的《孩子王》、《树  相似文献   

10.
威廉·福克纳在向世界展示那个充满罪恶、正在走向毁灭的旧南方的同时,又在其作品中极力探索一种新的价值观念作为重建他理想中的南方的价值基石.这就是他一直赞扬的人性中善良、诚实和忍耐的一面.在他看来,体现在人们身上的这些古朴的美德是旧南方的希望所在,能够引导旧南方走向新生.  相似文献   

11.
吴浊流是台湾光复前登上文坛的著名爱国作家。他生在日本占据的时代,长在日帝铁蹄的践踏下,老于光复后的台湾社会中。他的一生经历了日帝蹂躏宝岛和蒋介石接收台湾的两个时代,目睹了曾当亡国奴、后又当蚁民的台湾群众痛苦的生活历程。可贵的是吴浊流始终关注着台湾人民的命运和前途。在日本法西斯“皇民化”的统治下表现了傲然的民族正气;在国民党黑暗腐败的统治下表现冰清玉洁的书生风骨。吴浊流用他的笔作武器,记录了台湾两个历史时代,那就是巳出版的长篇小说《亚细亚的孤儿》、中篇小说《波茨坦科长》、《路迢  相似文献   

12.
在沙汀小说世界中的四川乡镇里,最为活跃的是流氓市侩型和昏庸官僚型的反面人物。因此,历来研究沙汀作品的向度几乎多从粗俗、强悍的男性世界入手。但是,冷静、真实、客观的现实主义描写使沙汀难以忽视在兽道横行的盆地内女性悲剧性的生活状态。她们在被压迫、蹂躏的同时,也蛮横地反抗、野蛮地为人。当这片本应纯洁美好的领域亦被凶残和无耻充斥时,或许更能有力地暴露此时此地的黑暗和污浊。  相似文献   

13.
14.
三、“货真价实的短篇” 茅盾说过:“沙汀的作品在那时才是货真价实的短篇,我是很佩服他的。”短篇小说应该有自己的特点,不能是中篇的压缩,也不能是长篇的片断,而沙汀的短篇,是真正具有短篇特点的。 首先,在题材的选择和主题的提炼上,从大处着眼,小处落墨,用沙汀本人的话来说就是“小矛盾套大矛盾”。这样才能做到“以小见大”,如茅盾所说:“抓住一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断来说明一个问题或表现比它本身广阔得多,也复杂得多的社会现象”。所谓“大处”,是指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社会的主要矛盾,所谓“小处”就是具体的事件、具体的矛盾。沙汀告诉初学写作者:“一定要把形势认识清楚,这是前提。应从整个形势出发,来看个别的东西。”沙汀自己的创作正是这样。他开始创作,正处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就“企图反映当时的伟大土地革命运动”。如《航线》,正面写的是一艘航行川江的外国轮船上几个“黄鱼”的遭遇,侧面却反映农村土地革命斗争。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三二年上海辛垦书店(一家以出版哲学社会科学译著为主的书店)破例印行了短篇小说集《法律外的航线》,作者沙汀,文学界一个默默无闻的新人。这本书立即得到文学界的重视。茅盾以敏锐的艺术嗅觉,首先肯定了沙汀的艺术才华,称赞沙汀“实写的手法,很精细地描写出社会现象,——真实的生活图画”。甚至那位常在《现代》上发表文章,一心“等着大天才”的苛刻的批评家,也承认沙汀“从皮肤到心脏都是新的”。就这样,二十八岁的青年作家沙汀,以他那新颖的艺技格调,进入了三十年代吵吵嚷嚷  相似文献   

16.
结合作品阐述莫言对叙事技巧的使用。莫言对现代叙事技巧的运用,体现在他对各种叙事角度的灵活运用上;并且他逐步将现代叙事技巧与民族传统结构形式相结合,在叙事上表现出向民间文学复归的趋势。莫言是个有着强烈文体意识的作家,他的小说具有传奇品质,他通过民间想象具有的奇观化叙事方式营造传奇气氛,文体的寓言化是90年代后莫言小说的突出特征;以此实现他对文学超现世品格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18.
赛珍珠"中国意象"的书写方式始终游离于文学的虚构与历史的真实之间。就其真实性而言,赛氏笔下的"中国意象"书写是其以亲历者身份审视传统与近代中国文化的结果;而就其虚构性来看,这种书写却又不断增强了其作品的文学性、艺术性和可读性,奠定了她在世界文学的重要地位。赛氏的"中国意象"书写让读者游走在真实与虚构、宏观与微观、严肃与想象的小说叙事之中。这种叙事方式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这位世界公民所坚持的多元对话和沟通思想,并能从中体会她对中国当时社会各个层面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19.
试论张爱玲小说创作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小说的主题是永恒的人生悲剧及对人生不完满的悲剧性感受.其价值取向在于雅俗共赏:即对中国人思维方式和人情世态的深刻体察,又独具个性色彩;对古典文学传统轻车熟路,却有机地融入现代人的视察.张爱玲身不由己的生存处境使她的创作视角呈现出一种冷眼旁观的独特态度.  相似文献   

20.
在建国初期的文坛上,“朱定”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共和国的第一次文艺大批判,就是从包括对他的《关连长》在内的几部作品的批判开始的。从此,朱定走上了一条坎坷而又曲折的创作道路,文革中还险些被砍了脑袋。直到粉碎“四人帮”后,他的创作热情才真正勃发起来,闯进了涉外题材的新领域,为我们摄取了一组表现改革开放生活的连续性镜头。他在这些作品中,既不回避我们在体制上的弊端,又注重表现我们在制度上的优越,对中国,对外国实事求是,一分为二,表现出艺术上的胆识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具有独特的思想意义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