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国语·越语》记夫差以“礼先壹饭”卑辞求和。对“壹饭”一词,自韦昭以下,均解作年长。本文征之群籍,考其源流,揆诸情理,论证“壹饭”不当解为年长,而指小小恩惠。  相似文献   

2.
对吐鲁番文书中“载初元年壹月”所指日期,目前学界尚存分歧。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公元689年11月,另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公元690年3月。还有学者认为“载初元年壹月”中的“壹月”也就是载初改元以前的“旧正月”。对于以上分歧,依据《吐鲁番出土文书》对“载初元年”起始日期的重新认定,结合唐代史料记载、户籍的造籍日期以及手实文书的保证话语,认为“载初元年壹月”应指公元690年1月。  相似文献   

3.
“饭圈文化”作为青年亚文化的重要形态,在全球化与互联网的加持下乱象频发,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了的冲击。“饭圈”乱象盛行的生成逻辑离不开青年群体心理需求的外显与异化、资本增殖的天性与演绎、技术异化的存续与变迁以及西方霸权的延续与拓展等相关因素。“饭圈”乱象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严肃性、权威性、辐射性、约束性、稳定性五个方面产生冲击。因此,肃清“饭圈”乱象,需要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亲和力和影响力,同时打造理性的青年队伍,推动“饭圈”乱象治理的制度化、法治化。  相似文献   

4.
商鞅法家认识到人性逐利的客观现实,摈弃仁义而转向以法度为中心的人文,提出了“德明教行”的道德教化思想。在营筑德化的具体过程中,确立“壹教”为教化原则,重视实用的价值取向,奖励耕战,推重“立法化俗”的调控实践,依归因循,强调刑罚和教化之间保持适当张力的重要性,最终使“壹教”在微观和宏观的视域里得到整合,在静态和动态的样态下得到互动,意义积极而深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饭圈”通过“颜值即正义”“粉随正主”“白嫖可耻”和“开除粉籍”方式,运用“首因效应”“晕轮效应”,以情感依赖、从众心理、群体极化、壁垒设置等多重社会心理机制诱导和规制青少年粉丝行为,形成“饭圈”乱象。充斥着消费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饭圈”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成长形成了不良影响,使得青少年粉丝群体国家认同感弱化、审美观单一化、人生观表层化、择偶观非理性化、消费观狂热化和友善观缺失。要发挥国家在“饭圈乱象”治理中的主导地位,教育引导青少年“饭圈”追星行为,营造积极向上的“饭圈”舆论氛围,消解“饭圈”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成长的不良影响,为青少年打造健康向上的“饭圈”生态。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身兼哲学家、文艺学家的王夫之(1619—1692)曾以“絪緼”一词来描述宇宙万物初始发生时的状态,认为大至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微至动植、生灵、虫(?)、蜎孑,无不“絪緼以成化”(《周易内传》·卷四)。“絪緼”一词,首出《易系辞》,原作“壹(?)”曰:“天地壹(?)”。《说文》云:“壹(?)也,从凶,从壶,壶不得泄也。”段玉裁注曰:吉凶壶中,元气浑然,乃会意字。一些古书中又写作“烟煴”、“氤氲”,分别从“火”、“从气”,显示出后人对“壹(?)”性质的  相似文献   

7.
脂批中“深得《金瓶》壹奥”条,甲戌本作“写个个皆知”和庚辰本作“写个个皆到”的差异,是脂砚斋和畸笏叟在不同的认知和思考下形成的:“写个个皆知”是脂砚斋对曹雪芹删去的“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的响应;而“写个个皆到”则是畸笏叟主导《红楼梦》批点之后,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喜好,对原有脂批作出的调整和修改。脂批所认为的“《金瓶》壹奥”是指“全无安逸之笔”而言,是对世情小说的叙事手法细腻性特点的体察。  相似文献   

8.
汪朗 《社区》2012,(20):55-55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是中国过去的治家格言。粥与饭,据说最早都出自黄帝之手,他老人家一边“蒸谷为饭”,另一边“烹谷为粥”,好让后人餐桌上有干有稀。不过,这粥饭问世之后,其地位却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9.
敦煌曲子词有“隔饭病”、“曾父”两词,学者们对其多有考述仍存异议.我们考证认为,“隔饭病”实应作为“膈饭病”,俗名日“涩饭病”,乃医学上所言“噎膈”.“曾父”应作为“鲁妇”,“曾”与“鲁”乃形近致误;“父”与“妇”乃音近致误.  相似文献   

10.
壹 冬夜,山高月小。我摸进采石场,跟父亲直白:“爸,我不想读书了,这事,我想了好久了。”  相似文献   

11.
网络媒体飞速发展,丰富文化传播途径,以追星为中心表征的“饭圈”文化悄然在网络互联时代崛起,并以三级文本的形式繁衍生产,辅以符号生产力和声明生产力划定圈层。规范式传播、仪式化传播形成加深粉丝群体的情感认同,形成“饭圈”文化社群运作的核心。选取“饭圈”文化的生产及传播视角进行研究发现,“饭圈”文化在丰富大众生活和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同时也面临流量背后的集体无意识、狂欢下的群体性孤独,情感给养下的数字劳工化,乌托邦式的信息茧房等困境。为此,聚焦“饭圈”文化发展的现实问题,探究“饭圈”文化的良性发展策略,通过主流文化、制度监管、平台偶像和粉丝的主体作用,促进“饭圈”文化朝着健康的方向演进,延长“饭圈”文化产业链,推动文化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2.
“饭醉”众所周知,人在进食后,胃就开始紧张工作,一面分泌大量消化液,一面蠕动,消化食物。胃此时需增加大量的血液、氧气和水分,而其他器官供血就相对减少,大脑也出现暂时性缺血现象,因此人便出现嗜睡困倦感。特别是食用油腻食物过量,使胃分泌减少,蠕动功能降低,造成食物在胃中停留时间延长,人呈昏倦欲睡、醉意蒙胧之态,俗称“饭醉”。“鱼醉”虽然没有“酒醉”、“饭醉”那么频繁,但它也是发生在餐桌膳后的一种食物过敏反应。例如,有的人食用鲐巴鱼后,口唇发麻,头晕胸闷,皮肤潮红,一些人还会眼泪汪汪,医学上称为酩酊样…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偶像工业资本与社交媒体平台的裹挟之下,“饭圈”群体的文化实践方式已经变成围绕偶像展开数字劳动和线下应援的狂欢仪式。“饭圈效应”是“饭圈”成员为了获取与积累情感能量不断启动狂欢仪式并沉浸其中的现象。当前,“饭圈效应”已由粉丝化群体扩散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饭圈效应”的扩散逻辑亟待廓清。目的与意义在后现代主义中的消散、精神焦虑在个人成长中的弥漫以及虚假融入在小镇青年中的流行等社会症候是“饭圈效应”向其他领域不断扩散的深层逻辑。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时代下,作为青少年亚文化一种新型形态,“饭圈”文化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但因缺乏有效监管而出现社会失范行为,由此产生的社会负效应不容忽视。本文基于活动理论,从共享子系统厘定“饭圈”文化的凸显表征,其呈现出青年粉丝规模化、幕后资本逐利化、组织构建结构化、圈层互动异质化。从生产子系统探究“饭圈”文化的生成机理,其主要包括青年的情感需求、资本的推动引导、技术的保障支持。从主体、客体、共同体、工具、规则、分工六个要素层面分析“饭圈”文化的社会症候,提出“饭圈”文化的治理路径,由此形成常态化多元共治模式,促进“饭圈”乱象的有效治理与“饭圈”文化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陆游后期诗歌作品中屡屡出现“饭牛”意象。从语用层面考察,既有用“饭牛”字面义以表现诗人或其乡人山居生活的,亦有用“宁戚饭牛”之典以寄寓作者情怀的。此类诗歌是诗人特殊经历与特殊心态的折射,亦蕴含着特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6.
尹少鹏 《社区》2011,(18):42-43
古人说:“民以食为天。”今人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心发慌。”从古到今,食物都是关乎每个人生命和健康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17.
宋元以降市语中有“~老”系列词,用“氣老”指饭,“希老”指米。由于命名理据曲折晦涩,加之时过境迁,仍有需要训释词义或阐明理据。今拟从三个方面考察“氣老”“希老”的命名理据:从字形和字音考察语素“氣”和“希”,“氣”为“餼”的本字,二者在“馈赠刍米”义上实同一字。“氣”也就是“餼”,“希”“稀”均当是“餼”的记音字;从构词分析语素“老”,“老”的性质是名词后缀,去掉“老”后词义不变,“老”为无义的衬字;从“氣老”“希老”同样命名理据延伸出的相关系列跟饭米有关系的词语用“气”或“希”来命名,现代汉语方言还有佐证。  相似文献   

18.
“一(壹)”是在文言文中常见的同音多类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它可以作数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和句中语气词。数词“一”表示最小的整数 是容易掌握的,这里从略。下面谈谈“一(壹)”的其他几种用法。 一、动词,作“统一”、“统率”讲。例如: 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  相似文献   

19.
刘希平 《21世纪》2013,(10):56-57
调查动机 去年11月,媒体曝光了湖南省常宁市“政绩工程”毁损酉亩农田一事,国土资源部等相关部门要求迅速调查,严肃壹处。之后,湖南省国土资源厅致函常宁市政府要求立即整改。然而,时至令日,这些整改措施仅仅停留在函件上,“政绩工程”成了无人过问的“烂尾工程”。这起违法用地的处理缘何会“雷声大、雨点小”?国土部门措辞严厉的“硬公函”缘何遭遇“软执行”?记者近日赶赴常宁市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20.
陈鲁民 《中华魂》2017,(12):32-33
上海有家“迷魂汤菜馆”,计有“蹄花菜饭迷魂汤”、“迷魂粉丝汤”、“鸭香菜饭迷魂汤”、“百味迷魂汤”等。记者买了碗鸭香菜饭迷魂汤,汤里面有粉丝、鸭块,还有一些丸子,尝了一下,和一般的老鸭粉丝汤没什么太大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