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代蒙古王室与畏兀儿亦都护家族联姻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元时期,畏兀儿亦都护率先归附蒙古国,成吉思汗使其尚公主,并列为第五子。蒙哥汗在位期间,亦都护家族卷入蒙古汗位争夺的矛盾中,与蒙古王室的联姻关系受到一定的影响。经过几位亦都护的努力,到火赤哈儿的斤时,又重新恢复了联姻关系。蒙古王室与亦都护家族基本上世代保持着联姻关系,一直延续到元朝的灭亡。通过联姻关系,畏兀儿人成为蒙古统治者重要的政治、军事盟友,为稳定西域的局势、征服中亚以及南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元代是儒学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蒙古人初入中原,草昧初开,对儒学的重视,而儒学在当时已成为社会思想的主流,蒙古统治者在契丹人,尤其是畏兀儿儒士的极力敬仰与推荐下,逐步为蒙古统治者所接受,遂出现了以“汉法治汉地”的策略。这一政策的实施,又进一步推动了元代儒学的发展。有元一代,畏兀儿儒学发达,而且已掺杂了道家及禅宗的某些理论,当时还涌现出像廉希宪、合剌普华、安藏等一批著名的儒学名士,他们不仅自己修习儒学,而且积极推动蒙古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采取措施以促进儒学的发展。深受儒学思想影响的畏兀儿官员,政治比较清明,对元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杨富学 《兰州学刊》2006,3(1):55-59
13世纪初,成吉思汗西征,高昌畏兀儿政权归顺蒙古。由于当地统治者未对蒙古实行抵抗而免遭蒙古征服者的洗劫和破坏;又由于亦都护政权曾帮助成吉思汗进行过对中亚、伊朗、西夏的征服,立有战功,因此长期受到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的优遇。大批畏兀儿人入居中原地区和蒙古高原,或出任元政权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或从事宗教文化活动,为蒙古帝国的统一、元朝的建立、巩固与发展贡献颇多。蒙元时代,由于受到蒙古统治者的推崇与扶持,藏传佛教盛行全国,于是畏兀儿人中也出现了一大批修习藏传佛教的僧徒。他们有的作为高级僧官,参与对全国佛教的管理;有的代帝出家,成为皇帝的替僧;更多的则是充当翻译人员,以沟通皇帝与蒙古贵族与西藏喇嘛间的联系与交流,为元代宗教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速混察·阿合是伊利汗国政治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先后侍奉过旭烈兀、阿八哈及阿合马三代伊利汗,并一度参与辅政,地位十分显赫,然而过去的西方学者几乎都将他与另一位出自蒙古速勒都思部的同名显贵混为一谈。本文通过波斯、汉文史料的对勘,考证出速混察是畏兀儿人,并对其生平事迹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就畏兀儿人群体在伊利汗国政治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探讨,指出他们是汗国统治集团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5.
明对西域的统辖及哈密卫屯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对西域的统辖及哈密卫屯垦研究赵予征明太祖朱元璋奠定中原以后,为了实现全国的统一,指挥大军向北征北元大汗;东北迫降无故丞相纳哈出;南讨云南的梁王;西北平定扩廓帖木儿;取甘肃、西宁,进至哈密;收降当地蒙古、撒里畏兀儿各部首领。同时招谕甘、青、藏及西域诸...  相似文献   

6.
崔建华  孟楠 《西域研究》2008,195(2):98-103
公元840年,兴盛了近一个世纪的回鹘汗国因天灾与内乱并行,在黠戛斯的攻击下灭亡了.回鹘残部分三支西迁,其中一支占领高昌及北庭等地区并建立起高昌回鹘政权.高昌回鹘政权延续了四个多世纪,到了蒙元时期,汉文史籍称其为畏兀儿人.9~13世纪是畏兀儿文化的关键发展时期,更是畏兀儿文化的重要涵化时期,由于多元文化的交互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畏兀儿文化.  相似文献   

7.
马娟 《西域研究》2002,(1):96-102
随着蒙古西征,大批西域人东来入华.元朝把这些人称为色目人.常见于元人记载的色目人主要有:回回、唐兀、汪古、畏兀儿、康里、钦察、阿速、哈剌鲁、吐蕃、阿儿浑等.终元一代,色目人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在科技文化领域,都产生过重要影响,为史家所关注.近十余年来,国内关于元代色目人的研究论文逾百篇,专著三部.笔者试就这一专题的研究成果作一综合概述.由于学力和条件所限,难免挂一漏万,敬请学界方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8.
1 以蒙汉文字进行合璧(含多民族文字合璧)的书写艺术,是书法表现的一种新形式。 蒙古文初创,尚未普及,为使政令通达,成吉思汗在接受畏兀儿文字的同时,也不排斥其他文化。因此,蒙古汗国的文字往来,行于汉地包括金朝统治区域则用汉文,行于西域各地者,则用畏兀儿文(张振佩:《成吉思汗评传》)。与此同时,还使用契丹文。在兴安盟文物站,至今还收藏着契丹文、汉文合壁的符牌一块,给我们留下了不容置疑的史实,尔后,元代忽必烈时代,出现了俺答汗致明帝的谢表,包括蒙汉文对照的原文和附图,是较早的蒙汉文合璧的历史画卷。到清代,蒙古文愈加定型化,并编出了不少蒙语字典和多种民族文字合编的大辞典。如《五体清文》(满、蒙、汉、藏、维吾尔)、《西域同志文》、(满、  相似文献   

9.
内迁畏兀儿人的主体即普通民众的情况,与此有很大不同。他们是以聚族而居的聚落形式,定居于关内各地的。内地普通畏兀儿民众,绝大多数是受海都、都哇等西北叛王发动的战争的波及而迁居内地的。朝廷在安置畏兀儿人时,赋予了其浓重的军事色彩。各个聚落,除永昌和大都外,在形成之初,大多带有军事镇戍或屯田驻扎的性质,这与他们探马赤军的身份有关。各聚落的畏兀儿人,不属于国家编户,即"皇帝民户",而属于亦都护领有的投下封户。他们的社会地位和享有的权力,实际上高于当时的国家编户。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述了元代参与吐蕃地区事务的畏兀儿人及其事迹。  相似文献   

11.
王梅堂 《西域研究》2002,(4):100-101
本文考证了元代畏兀儿人廉惠山海牙的生卒年代.  相似文献   

12.
蒙元时期语言文字的建设对蒙古社会的群体性认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畏兀儿蒙古文的使用促进了蒙古民族的认同形成,八思巴字的创制试图构建元朝的国家认同,北元时期蒙古语文的规范化表明蒙古民族认同的定型化与层级化.蒙元语言建设的历史经验对当今语言认同建构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语文建设对蒙元时期的群体性认同产生深远影响。畏兀儿蒙古文的选择和使用促进了蒙古民族的认同形成,八思巴字的创制试图构建超越性的国家认同,北元时期的语文规范化建设最终形成了蒙古民族的现代认同格局。蒙元语文建设具有一定的历史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王红梅、杨富学等合著《元代畏兀儿宗教文化研究》,于2017年11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23万字,以回鹘文文献为依据,分专题论述了回鹘文佛教文献、藏传佛教对畏兀儿的影响、畏兀儿北斗信仰、回鹘政权与佛教的关系、莫高窟北区石窟以及河西回鹘佛教等。该书充分运用了回鹘文文献、汉文史籍、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以及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鞑靼一称有三个涵义,随着时间的差异和内容的不同:第一,唐、五代、宋、辽、金各朝兴起于蒙古之前,后为蒙古所灭的塔塔儿(tatar)部;第二,元朝以来蒙古人的异称(元朝的蒙古人并不十分讳言“达达”一名);第三,与瓦刺、兀良哈齐名,以元顺帝后裔为统治者的蒙古本部,这三种人构成了明代蒙古历史的全体。须知,三种涵义上的鞑靼乃是彼此联系的:没有塔塔儿部的强盛便没有蒙古人的兴起,蒙古人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对外借用塔塔儿的名义;因为蒙古人借用了塔塔儿的名义或者因为人们对塔塔儿与蒙古的混同,所以蒙古或与蒙古近似、与蒙古有关的异族人,无不被概称为鞑靼;既然中原地区的人习惯地  相似文献   

16.
明朝撒里畏兀儿诸卫的设置及其迁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撒里畏兀儿主要源自东迁的龟兹回鹘(黄头回纥)和于阗人.明初设置撒里畏兀儿诸卫时,阿端卫在最西部,处于今新疆罗布泊周围;曲先卫处于中间,在今青海柴达木盆地西部;安定卫处于最东端,在今青海柴达木盆地中部.后因内乱和外患,诸卫先后废弃,余众迁徙至河西走廊的西南部,成为裕固族的祖先.  相似文献   

17.
有关明代蒙古与西域的关系,往昔论著极少涉及。由于史料缺乏,笔者只能勾画一个粗略的轮廓。至于深入探讨,恐还有待各种民族文字资料的发掘和整理。本文拟就大漠东西蒙古(主要是瓦刺)与西域的关系以及回回人在蒙古统治机构中之作用等问题试加论述[注1,下同],也许对西域史的研究有所裨益。一蒙古与哈密、沙州三卫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即挥戈西向,征服了天山南北和中亚各地,并置达鲁花赤进行统治,又命回回人牙刺瓦赤总督一切军政事宜。后西域诸地或直属元廷  相似文献   

18.
蒙古察合台汗国的驿站交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蒙古察合台汗国的驿站交通进行了探讨:第一,论述了大蒙古国时期察合台汗国驿站交通的创立过程及使用情况;第二,由于驿站交通的前后继承性,以畏兀儿地区为中心,介绍了元朝在当地的驿站建设;第三,以蒙古文乘驿公文为中心,具体分析了察合台汗国驿站的运行特点;第四,总结了察合台汗国的重要交通路线。  相似文献   

19.
元代畏兀儿亦都护官号考尚衍斌早在1940年,韩儒林先生发表了《突厥官号老》一文,明确指出:"元代高昌畏兀儿首领亦都护之称号,即非由拔悉密输入,亦为突厥族所固有"。如今五十年过去了,尽管有些研究涉及到这一问题,但似乎并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那么,亦都...  相似文献   

20.
明代及清初哈密卫部众演进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15世纪中叶后陆续移居河西以及留居哈密的哈密卫部众的融合、演进状况进行了探讨.认为明末清初之际,哈密本地的畏兀儿、哈剌灰部众相继完成了伊斯兰化,与信仰伊斯兰教的回回部众最终融合为缠头回;而迁居河西的哈密卫回回、畏兀儿、哈剌灰部众仍然各自为部,至清雍正乾隆之际,似最终融入当地社会之中,成为清王朝的编户齐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